牧風
當你經過一日的勞作,疲憊不堪的時候,散文詩就像一縷陽光沁入你的骨髓,令你由衷地發出驚嘆。這種更易于表達情感和生活的文體,別致清雅,就如同草原上帶露的格桑花瓣,晶瑩剔透,又似鷹隼滑翔的英姿,穿越靈魂,蕩氣回腸。這種汲取了散文的自由奔放,又兼及詩歌傳神的意境和凝練的文體,如一枚火種迅疾燃起,已呈燎原之勢。
寫好散文詩是不易的,要在狹小的方寸之間,去布展一種對生活的哲思和生命的體悟,以及揭示深邃的精神探求,實在是一種辛勞有余且樂趣甚少的高尚事業。時光步入二十一世紀,這種已經走向成熟的文體,因它雋永而飄逸的詩思,優美的意境設置,純凈而洗練的語言動人魂魄,而備受讀者青睞。
個人認為制約當前散文詩發展的瓶頸是缺乏創新、鮮有突破。缺少大境界、大胸懷。各自為陣、自我豐盈,抱團迸發能力明顯不足。由于在一定程度上部分作家與外界缺少交流,自身的創作能量沒有充分釋放出來。當今中國散文詩界,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一些真正具備藝術品味和生命價值的東西尚沉潛底層,喧嘩和浮躁充斥散文詩創作的盲道。很顯然,散文詩作家有的舊瓶裝陳酒,要想在中國散文詩的殿堂上展示精彩,借重自身的獨有屬性和獨特優勢,聚力圖強是一種進步的可能。唯有手法創新、剔除急功近利,走出故步自封,擯棄假、大、空和同質化,是散文詩新的希望。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的甘南州,擁有華夏民族文明發祥地之一的三河一江(黃河、洮河、大夏河、白龍江),這里草原遼闊,水草豐美,人情淳樸,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交相輝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豐厚的民族文化內涵,造就了甘南散文詩群創作的獨特性和純潔性。得天獨厚的民族傳統文化和藏、漢、回等多民族融合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文化遺產,秀美的自然景觀,更有理由蘊育和產生更多的散文詩作家。
個人創作的源泉來自對故鄉甘南的摯愛和眷戀。受青藏之光的召喚和風物的滋潤,我曾經也暗下決心想寫一些有影響的散文詩精品,但自身的愚鈍和天分的不足,讓我時常深感困惑和不安。客觀講,目前中國的散文詩創作現狀,還處于鞏固和有待突破的上升階段,在這種現實背景下,散文詩創作唯有不斷地汲取民族文化的養分,主動融入現代多元文化,擔當起責任和使命,就像耿林莽先生在《散文詩:以詩為本》一文中所說的,“作為以現代漢語特別是口語為主要語言資源的散文詩,與自由詩一起,肩負著用現代漢語創造當代‘唐詩、宋詞那樣優秀詩歌的歷史重任。我覺得,散文詩作家要有這種神圣的使命感和創造精神,將散文詩的現代漢語的詩化水平,不斷提升至新的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