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權
傳染病影響了許多音樂作品的創作,也讓許多作曲家英年早逝。早期的一個例子是德國賓根的希爾德加德(1098~1179年)。這個著名的中世紀女作曲家的正式職業是本篤會的修女,她的很多音樂作品的內容都和治療呼吸疾病有關,比如,教人如何用孜然、肉豆蔻和洋甘菊充當藥物。
和疾病感染有關的題材在后來的音樂作品中,例子也不少。比較著名的是威爾第的《茶花女》和普契尼的《波西米亞人》。兩部歌劇作品的女主人公薇奧列塔和咪咪患的是同樣一種傳染病,就是當時屬于不治之癥的肺結核。
和染病死去的劇中人相比,死于傳染病的作曲家更多。尼德蘭(今荷蘭)作曲家奧布雷希特死于1505年;勃艮第復調樂派的重要人物阿格里科拉死于1506年;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的作曲家兼著名教父格雷羅死于1599年。他們的死因是一樣的,都是當時歐洲流行的瘟疫。另外,有證據表明,死于1643年的蒙特威爾第是因為得了瘧疾。
關于莫扎特的死因有各種傳聞,甚至“陰謀論”。比如,他是被共濟會成員用汞暗殺的,原因是歌劇《魔笛》泄露了某種秘密。也有說是被他的遠房兄弟霍夫德梅爾謀殺的,因為他與莫扎特的妻子有染。另一種經常被浪漫主義理論引用的傳聞是,莫扎特死于同事安東尼奧·薩利里的謀殺,因為后者嫉妒莫扎特的天才。
今天的歷史學家和醫學專家根據莫扎特死前自己和第三方的各種描述來推測他的病情。最普遍的看法是,莫扎特死于風濕熱——當時維也納正流行這種病。不過,近年出現了一種新理論。莫扎特愛吃豬排,他在1791年10月7日至8日的一封信中提到了吃豬排的事。研究者認為他有可能是吃了受旋毛蟲污染的豬肉而致病的。一代天才只活了35年。
相較莫扎特,貝多芬其實是幸運的。他戰勝了天花,并抵抗住了反復的呼吸道感染。最終摧毀他的是耳聾,導致他耳聾的原因是因感染而引起的慢性病。貝多芬死于1827年,幾乎可以肯定他死于肺炎和一系列并發癥。
和浪漫主義一代的許多藝術家一樣,肺結核是許多作曲家的重要死因。39歲去世的肖邦(見圖,《臨終前的肖邦》,1849年),40歲去世的韋伯都與此有關。當時在藝術家圈子中流傳一種在現在看來匪夷所思的觀點,即,如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中所說的那樣:似乎在19世紀中葉,結核病就與羅曼蒂克聯系在一起了。
(摘自《音樂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