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逸君 深圳市福田區荔園外國語小學
田徑運動的組織與開展之于青少年學生來說意義重大,通過前期研究筆者發現,其之于青少年學生來說,最主要意義可歸納為健身及健心兩個方面。首先,科學、系統的進行田徑訓練,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群體的靈敏、耐力、速度等諸多與體質健康息息相關的素質水平。此外,田徑運動的科學、系統開展能夠使學生群體的意志品質得以有效培養。即便田徑運動的組織與開展之于青少年學生群體的意義非凡,但仍有數據顯示,自21世紀初至今,我國各地能夠持續參與田徑訓練的青少年人數日益減少,基于此,筆者希望能夠通過圍繞趣味田徑教學形式展開的研究,進一步挖掘與深化該運動項目之于青少年學生的積極意義,以期能夠提高基層學校及體育教師對田徑項目的重視程度,并為與該項目相關的教學改革活動順利推動貢獻一份力量。
本次研究將荔園外國語小學趣味田徑教學的實踐價值作視之為最終的研究方向,將本校4(1)班與4(2)班的全體同學視之為實驗對象,其中4(1)班為本次研究當中的實驗班,4(2)班為本次研究當中的對照班,兩個班級學生人數均為45人。
本次研究過程當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資料法、調查問卷法、數理統計法等常見研究方法。
筆者將本次實驗的周期設置為12周,在實驗周期結束之后通過數據對比就學生群體的學科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與鍛煉意愿及綜合體質健康水平進行進一步分析,從而得出有數據支撐的實驗結論。
在實驗正式開始之前,教師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應當前兩個班級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與鍛煉意愿及綜合體質健康水平幾個方面進行了一個全面客觀的了解,就對檢測結果的初步分析而言,兩個班級學生在實驗開始之前各項指標均無明顯差異。在實驗過程當中,教師按教學設計以不同教學組織開展形式(如兩人三足、鴨子走路等游戲形式)對實驗班展開趣味田徑教學,而對照班則不進行任何與田徑項目相關的教學活動。在實驗周期結束之后,重新對兩個班級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與鍛煉意愿及綜合體質健康水平進行調查,并就相關數據進行進一步的對比與分析。
通過對表1內相關數據的對比分析可見,通過為期12周的實驗干預之后,實驗班學生的學習學習興趣較之實驗展開前有了較為明顯的差異,而對照班級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則于實驗前后并無較大變化。以上數據足以證實科學、系統且豐富多元的田徑教學開展形式對于青少年學生群體的學科學習興趣培養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表1 實驗前后兩個班級學生學科學習興趣水平對比匯總(N=45)
通過對表2內相關數據的對比分析可見,在實驗周期結束之后,實驗班經過為期12周的實驗干預,班內學生群體的自主鍛煉意愿就實驗干預前有了較為顯著的變化;反觀無趣味田徑教學干預的對照班級學生,在12周后的問卷數據當中所體現出的自主鍛煉意愿較之實驗前并無明顯差別。基于以上數據變化可推斷,科學系統且豐富多元的趣味田徑教學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對青少年學生群體自主鍛煉意愿水平的提升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表2 實驗前后兩個班級學生自主鍛煉意愿水平對比匯總(N=45)

表3 實驗前后兩個班級學生的整體體質健康水平匯總(N=45)
通過對表3內相關數據的對照分析可見,兩個班級學生在實驗周期結束之后,其體質健康測試較之自身實驗之前所得出的相關數據均無明顯差異,但實驗組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提升幅度略大于對照班級學生的提升幅度。得出以上數據并不能說明趣味田徑乃至田徑項目的組織與開展對青少年學生群體的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無明顯作用,之所以得出以上數據,筆者認為與實驗干預的時間較短有關。眾所周知,無論是成人也好,青少年學生也好,其體質健康水平的改善與提升均需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無論使用何種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開展形式,均無法在短時間之內實現大幅的提升。
通過對實驗前后問卷調查及體質健康測試數據的對比分析,筆者就趣味田徑的組織及實踐價值得出了以下幾個結論:
(1)趣味田徑教學活動的科學、系統開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青少年學生群體的學科學習興趣。該結論的得出有足夠的數據支撐,同時,筆者也就學生學科學習興趣水平的提升與實驗班級的多名學生進行過較為深入的交流,大部分學生認為趣味田徑無論是在教學內容還是在教學開展形式的創新設計方面較之傳統體育教學活動有所改進,而改進之后的教學內容與開展形式與小學階段的青少年學生之間有著更高的契合度,因而其在學生群體當中的受歡迎程度也更高。另外,在實驗干預過程中,學生能夠在更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當中,自然而然的形成對體育學科的學習興趣,因此,基層教師在之后的體育教學過程當中,可將趣味田徑教學視之為培養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2)通過對本次研究中相關數據的對比分析可見,在實驗周期結束之后,實驗班級學生的自主鍛煉意愿較之實驗干預之前有了較為明顯的提升。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首先,趣味田徑教學較之傳統教學之于青少年學生而言更具吸引力。其次,在教師引導下通過此次對照實驗,學生群體找到了更加符合自身當前身心發育現狀且能有效調動其自主參與意愿的運動形式,因此,在實驗結束之后實驗班學生的自主鍛煉意愿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3)對照實驗結束之后,兩個班級學生的整體體質水平提升幅度無明顯差異。眾所周知,所有科學系統的體育訓練均能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而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提升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本次實驗時間相對較短,因而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在相關數據中表現并不明顯。
基于對趣味田徑及田徑項目本身的認知與了解,以及對本次實驗中相關數據的對比分析,筆者就該運動項目的組織與開展提出如下建議:
(1)將趣味田徑運動視之為培養青少年學生群體體育學科興趣的有效手段。
(2)將趣味田徑運動教學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常態化,充分發揮其潛在價值與意義。
(3)提高本校現有相關器材與場地的利用率,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至自制體育器材的過程當中,進一步提高其對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