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劍
經濟增加值(EVA)的概念在10多年前已進入中國。《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2006修訂)提出,鼓勵企業使用經濟增加值指標進行年度經營業績考核。凡企業使用經濟增加值指標且經濟增加值比上一年有改善和提高的,給予獎勵。《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2009修訂) 把經濟增加值納入指標體系,基本指標包括利潤總額和經濟增加值指標,并出具了經濟增加值考核細則。最新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即《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2019)規定,國資委將年度凈利潤、經濟增加值等指標目標值與考核計分、結果評級緊密結合。突出創新驅動,引導企業堅持自主創新,加大研發投入,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行業技術引領,不斷增強核心競爭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新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更加強調要加大研發投入。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中經濟增加值指標中的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對考核權重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有必要對經濟增加值指標中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對指標的影響程度進行深入研究。
經濟增加值=稅后凈營業利潤-調整后資本×平均資本成本率。稅后凈營業利潤=凈利潤+(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1-25%)。而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包含了兩部分,一部分是企業財務報表中“管理費用”項下的“研究與開發費”,另一部分是當期確認為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支出。財務報表中“管理費用”項下的“研究與開發費”直接影響當期凈利潤,由于其屬于非正常經營的利潤,在計算稅后凈營業利潤時需要調整,因此應予以加回。但該指標同時把確認為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支出也予以加回,從財務的角度來說,當期凈利潤的計算中根本就不包含確認為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支出,該支出不直接影響損益表,而是影響資產負債表,因此把不影響凈利潤的科目再加回到凈利潤的計算中,顯得有些不符合財務指標的常理。因此下文分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根據《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2019)的規定,對科技進步要求高的企業,重點關注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加強研發投入、科技成果產出和轉化等指標的考核。在計算經濟效益指標時,可將研發投入視同利潤加回。從該政策制定的角度來說,是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并進而創造更多的價值,因此,在研發投入形成無形資產但未通過攤銷的形式影響凈利潤時就允許視同利潤加回。但這么做,雖然在增加研發投入形成無形資產的當年達到了政策引導的目的,但對于研發投入金額很大的企業來說,可能會導致經濟考核指標的偏差。筆者以案例的形式來進一步說明。
案例:假設A公司2019年-2028年,10年間每年的凈利潤均為5000萬元,每年管理費用中列支不能形成無形資產的研發費用1000萬元,同時2019年無形資產中列支研究開發支出1億元。2020年-2028年無形資產中不再列支研究開發支出。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25%。則稅后凈營業利潤計算如表1(以下簡稱“方式一”)。
根據經濟增加值指標的計算方法,則2019年A公司的稅后凈營業利潤為14000萬元,2020-2028年每年的稅后凈營業利潤均為6500萬元。
而如果換一種方式,假設2019年無形資產中列支研究開發支出1億元在當年并沒有直接調整稅后凈營業利潤,而是通過攤銷的形式分別在攤銷年度調整稅后凈營業利潤(假設按10年攤銷,每年攤銷均為1000萬),則稅后凈營業利潤計算如表2(以下簡稱“方式二”)。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按通常的凈利潤構成去考慮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即無形資產中列支研究開發支出不直接調整凈利潤的話,將導致2019年稅后凈營業利潤減少6750萬元,2020-2028年將每年增加750萬元。

表1 稅后凈營業利潤(方式一) 單位:萬元

表2 稅后凈營業利潤(方式二) 單位:萬元

表3 調整后2020-2028年每年經濟增加值增長率 單位:萬元
從上面的計算可以看出,無形資產中列支的研究開發支出作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直接調整凈利潤,進而增加了經濟增加值,會激勵中央企業負責人加大研發投入,形成無形資產以更好的完成經營業績考核的目標。但另一方面,《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2009修訂)強調價值創造能力優異,以任期中企業經濟增加值增長率排名為評選依據,計算方法為:任期內最后一年經濟增加值/任期前一年經濟增加值,按照任期前一年末總資產規模為100億元以上及100億元以下(含)兩個類別分別評定。
仍然以上述案例來說,假設調整后資本每年均為5億元,平均資本成本率為10%,任期前一年經濟增加值為1000萬,則2020-2028年每年的經濟增加值增長率如表3。
通過表3可以看出:
1.方式一,如果某中央企業負責人甲任期最后一年為2019年,則經濟增加值增長率=任期內最后一年經濟增加值/任期前一年經濟增加值=9000.00/ 1000.00=900.00%;如果任期最后一年為2020-2028中的任何一年(假設可以在這個期間任何一年離任),則經濟增加值增長率=1500.00/ 1000.00=150%。
2.方式二,無論該中央企業負責人甲任期最后一年為2019年還是2020-2028中的任何一年(假設可以在這個期間任何一年離任),經濟增加值增長率均為225%。
3.顯然,方式一中,該中央企業負責人甲在2019年經濟增加值增長率最高,如果其在2019年離任,則最有利于對其經濟業績的考核。原因在于,其在任期內加大了研發投入,2019年賬面列支了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支出1億元,并且在計算稅后凈營業利潤指標時將研發投入視同利潤加回。如果其2020-2028中的任何一年離任,經濟增加值增長率都遠遠小于2019年時的指標,而且比方式二下的經濟增加值增長率也小很多。這就有可能導致該中央企業負責人甲在2020-2028中任期最后一年的價值創造能力優異的考核中經濟增加值增長率指標偏小,對其造成不利影響。
因此,無形資產中列支的研究開發支出作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可能導致經濟增加值增長率指標存在顯著波動,也因此可能導致對中央企業負責人的價值創造能力優異的考核出現較大波動。因此,在無形資產中列支的研究開發支出作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的情況下,需綜合分析價值創造能力優異的考核指標-經濟增加值增長率變動的原因,而不僅僅只是單純考慮增長率的大小,這樣才能更全面地反映中央企業負責人對經濟的真正貢獻,同時也能實現企業長遠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