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紅
(山東省招遠市玲瓏中心衛生院,山東 招遠)
腦血栓為臨床主要腦血管疾病,發病以中老年男性為主。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速,老年人群比重不斷升高,腦血栓發病率呈現大幅度上升趨勢,成為危害老年人機體健康、阻礙社會進展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受到臨床高度重視[1]。腦血栓發病率高、進展快、預后差、死亡率高,因病灶在腦,腦內分布豐富的血管及神經,腦血栓發病之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考慮其腦損傷呈進展型,可通過早期治療,逆轉腦神經損傷,促使其損傷功能的恢復[2]。隨著臨床藥學持續發展,臨床學者于腦血栓治療中可用藥物治療,但考慮患者多為老年人,其對藥物吸收利用率較低,單一藥物治療起效時間較慢,對患者預后轉歸及生活質量無顯著增益,開展聯合藥物治療為老年腦血栓治療發展主要方向。現本研究筆者特針對藥物聯合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收集64例老年腦血栓患者為觀察對象。
課題共納入老年腦血栓患者64例為觀察對象,課題研究時間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模擬隨機抽簽模式劃分兩組,32例設為常規組,男女性別比為19:13,年齡均在60周歲以上,平均(68.59±3.98)歲,發病至入院時間均在12h內,均值(6.21±0.15)h;32例設為聯合組,男女性別比為18:14,年齡均在60周歲以上,平均(69.09±4.21)歲,發病至入院時間均在12h內,均值(6.08±0.15)h,假設校驗兩組老年腦血栓患者基線資料,P>0.05,可對比分析。
納入原則:(1)64例研究對象均符合《腦血管疾病診治指南-腦血栓篇》[3]中對疾病的評估依據,經MRI及顱腦CT確診為腦血栓,所選患者年齡均在60歲以上;(2)課題實施獲安全管理委員會倫理批準后開展;(3)患者及家屬均對課題開展知情,簽署書面授權書。排除原則:(1)合并胃腸功能障礙、肝腎功能障礙患者;(2)對本研究使用的藥物不耐受;(3)合并惡性腫瘤等危重疾病,患者預計生命時間無法支持課題研究[4]。
常規組患者遵醫囑進行常規治療,于患者入院時進行機體評估及綜合檢查制定治療方案,及時給予患者建立通氣,給予吸氧干預,加強血脂、血糖、血壓的治療,加強抗感染治療,對機體水電解質進行糾正,開展預防并發癥干預;聯合組患者采用藥物聯合治療方案,于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使用阿托伐他汀藥物及抗血小板藥物,20mg阿托伐他汀(輝瑞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1407 10mg×7s)于晚間口服治療,1次/d,300mg阿司匹林(江西制藥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H36020722 0.5g×100s )、50mg氯吡格雷[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J20180029 75mg×7s]藥物治療,1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14d,比對藥物有效機制。
依據《新藥療效指南》[5]標準,對其療效進行評估,若肌力、語言、肢體功能改善不滿15%,甚至加重,療效判定無效;若肌力、語言、肢體功能改善超過15%,療效判定有效;若肌力、語言、肢體功能改善超過85%,療效判定顯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32×100%;采用神經功能缺損評估量表及肢體恢復功能評估量表對患者預后情況進行評估。
課題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24.0進行假設校驗,P<0.05為存在統計學差異。
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96.88%)顯著高于常規組指標(78.13%),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藥物療效機制分析
治療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及肢體恢復量化評分差異具有一致性(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顯著降低,肢體恢復評分上升,聯合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及肢體恢復量化評分均顯著優于常規組,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對比

表2 兩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對比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 肢體恢復 神經功能缺損 肢體恢復聯合組 21.02±3.61 51.25±4.19 6.17±0.54 75.62±6.48常規組 20.98±3.54 52.17±4.26 12.05±1.05 61.05±6.21 t 0.951 1.006 9.816 8.592 P 0.126 0.289 0.000 0.000
腦血栓發生因素較多,經臨床病理Logistic非線性回歸分析顯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為腦血栓發生獨立風險因素,因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合并機體代謝性慢性疾病概率較高,其中脂類代謝紊亂經病理共性分析,證實為腦血栓誘發因素,決定其治療的全面性,需加強對誘發因素的控制,最大程度逆轉繼發性損害[6]。
臨床依據腦血栓病理表現,首選藥物治療干預,因其臨床表現及機體素質差異,藥物開展指征較多,探究適配的治療藥物具有重要臨床意義。考慮血脂異常對腦血栓發生及進展的影響,進行血脂調控為主要治療原則,阿托伐他汀藥物成分具有高效調脂作用,可顯著抑制肝臟合成活性,起到降低肝內膽固醇作用;同時于藥理分析中顯示,藥物對血清膽固醇具有高選擇抑制作用,利于細胞內膽固醇穩定;刺激血管內皮功能,改善神經功能[7]。考慮血管斑塊對血栓的影響,采用抗血小板藥物進行抗凝干預,抑制血小板形成,限制非正常凝聚,消散動脈斑塊,為腦組織修復爭取時間[8]。本研究表明,聯合組療效(96.88%)顯著高于常規組指標(78.13%),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及肢體恢復量化評分差異具有一致性(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顯著降低,肢體恢復評分上升,聯合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及肢體恢復量化評分均顯著優于常規組,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于老年腦血栓治療中采用藥物聯合治療方案,利于損傷機制轉歸,預后趨勢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