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嬌
(蒙自市人民醫院,云南 蒙自)
腹腔引流措施通常是為了滿足腹部外科手術治療的要求而設置的,就是在患者的腹腔內手術切口的下方位置放置一根引流管,目的是通過引流管將不利于手術恢復的一些物質與液體引流出來,使患者不受毒素的干擾,促進傷口較好地愈合,預防感染,以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1]。對于腹部手術病人,要想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就要在為患者進行有效治療的同時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其中引流管的護理質量高低與患者疾病的恢復好壞具有密切的聯系,因此要積極做好引流管的護理工作,現將有關情況介紹如下:
本次研究將蒙自市人民醫院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82例患者作為研究資料,全部患者均留置有腹腔引流管,分組情況為:一共分為兩組,即觀察組91例與對照組91例。在全部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16例,其余為女性患者,在患者的年齡方面,年齡最小的為4歲,最大的為82歲,引流管留置時間為2-30d。對比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情況,具有較強的相似性,符合本次研究比較。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措施。
觀察組:應用全面護理措施,主要護理內容為:
1.2.1 心理護理
要重點觀察患者的心理情緒情況,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情況,并將心理護理干預措施貫穿在放置引流管后的全過程中,對于已經出現了負性心理情緒的患者和患者家屬,護理人員要多與其進行交流,多鼓勵、多支持,使其不良心理情緒不斷得到緩解,最終取得理想的護理干預效果。護士要在合適的時機向患者和患者家屬進行全面科學的健康宣教,向其明確放置引流管的正確方法等,使其明白放置引流管的作用等,并向其介紹疾病的相關情況,告訴患者在放置了引流管之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項,讓患者對相關情況有全面了解,以此不斷提升患者的配合性。對于年老或者年齡較小的患兒,必須要設置專人看護,全面觀察患者的情況,預防管道脫落,確保患者的治療安全。
1.2.2 依據引流管的位置給予標識化管理
實施有效的引流管標識化管理措施[2],確保引流管標識清楚,絕對不能有標識不清的情況出現,更絕對不能有沒有標識的情況出現。標識主要包括的內容為引流管的名稱、放置引流管的日期、簽名、引流管長度等。要將標簽標識清楚后貼在正確的位置,但是要注意距離引流口位置10cm左右,方便護理人員查看與辨認。
1.2.3 設置引流管護理記錄單
構建有效的引流管護理記錄單。護理記錄單中要確保記錄單的內容及時、正確與完整。準確記錄患者的基本情況、引流液的性質、顏色、量等,將護理內容與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仔細分析,護理人員在進行班班交接的時候要嚴格按照交接班制度實施,確保對患者護理服務的連續性,以不斷提升護理質量。
1.2.4 將引流管進行妥善固定
1.2.4.1 要想使得引流管達到妥善固定的效果,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患者,也就是說,患者要積極配合,才能達到良好的固定效果。如果患者的神志清楚,就要向患者講解清楚放置引流管的作用與方法,并且及時回答患者的問題,以增強患者的配合積極性;若患者的神志不清,或者患者為老年人、患者的情緒煩躁不安,不能積極配合操作的患者,那么要看實際情況給患者應用約束帶約束肢體,向患者和其家屬進行解釋,取得其支持與理解,預防患者隨意拔除引流管[3]。
1.2.4.2 手術后將引流管進行妥善固定是能夠確保引流管通暢性及避免受壓、扭曲、脫落的有效方法。手術實施后,給患者應用腹帶妥善固定,但是在使用腹帶的時候要注意腹帶要避開引流管,不要綁的太緊,也不要太松,腹帶的固定位置與方法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不要破壞引流管的正常功能[4]。
1.2.5 保持引流管通暢
1.2.5.1 引流袋的位置不可以比切口平面高,避免出現引流液返流的現象發生。在移動患者的時候,要注意保護引流管,先將引流管夾畢再搬動患者,當引流液超出引流袋一半時要及時倒掉,避免出現感染情況。
1.2.5.2 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主要需要做到的就是加強病房巡視,期間要特別注意觀察患者的引流情況,病人情況穩定后,協助患者采取半坐臥位體位,這樣引流液可以順利排出來,有利于疾病的恢復。此外需要定時對引流管進行擠壓,此操作可以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做反復操作[5],確保引流管的通暢性。如果用手擠捏不通暢,不可以強行實施,要馬上將異常情況匯報給醫生,讓醫生來處理。需要負壓引流的患者需要隨時維持負壓的狀態,這樣才能確保有效實施引流,減少感染事件發生。
1.2.6 仔細觀察引流管引流液的變化情況
在手術后為患者放置引流管,通過引流出來的液體能夠對患者的病情與恢復效果有診斷作用。所以,要仔細并全面地觀察引流液,引流液的情況包括顏色、性質、量等,要仔細觀察引流液的全面情況并準確記錄,并要做好交接班。護理人員要對自己所負責的患者的引流液的變化情況有全面了解,如果引流液的量突然增多且變為紅色的,那么就要考慮患者發生了腹腔內出血情況;如果引流液的量突然減少,患者伴有腹痛、發熱等癥狀的時候,要注意可能是發生了腸瘺情況,面對異常情況,護理人員不要慌張,冷靜對待,及時通知醫生來處理[6]。
1.2.7 基礎護理
要對引流管周圍的皮膚實施嚴格保護,注意觀察敷料情況,確保其干凈與清潔,如果敷料被污染了或者變得潮濕,那么要馬上為患者更換敷料,以此方法來預防感染發生。觀察患者的皮膚有沒有出現發紅、腫脹等不良癥狀。護理人員要定時檢查引流管的各連接處位置,保證其密閉性。護理人員在為患者實施各項操作的時候,要嚴格遵循無菌原則實施操作,并實施有效的護理,引流袋要3d一換,在更換引流袋的過程中在接頭處用0.5 %碘伏擦拭。確保患者所處的病室環境干凈整潔,多開窗通風,確保空氣流通,保持患者的床單位干凈與整潔。
將組間發生引流管脫落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做比較,見表1。

表1 將兩組患者發生引流管脫落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進行比較
在普外科護理中 ,引流管護理非常重要,其護理質量的高低對患者的疾病治療效果好壞具有重要影響。本次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是腹部術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病人,采取的護理措施為全面護理,科學的健康教育,解決了患者不了解且有疑問的內容,提升了患者對引流管的認知度,同時對疾病的相關情況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減少了患者對疾病與治療的盲目性,配合積極性顯著提升。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密切觀察患者的整體情況,及時發現異常及時處理。通過對患者實施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顯著提升了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