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任應博,李玉梅,羅江勤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手術室,四川 瀘州)
手術室接診的患者大多病情嚴重,而且病情相對復雜,甚至有的患者病情危重需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所以手術室護理工作也應該提升自身工作質量,使患者治療要求能夠得到更好的滿足,防止風險事件發生。因此,需要使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術中低體溫應用風險管理意識不斷提高,從而使手術室整體工作質量得到增強。
將筆者所在手術室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接診的180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擇標準:無嚴重內科疾患,無內分泌系統及免疫系統疾病,無心血管及肝腎功能異常,婦女不能處在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要滿足手術指證,患者已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患者能夠對本次研究積極配合。本次研究得到醫學倫理委員會的認可與批準,并對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與觀察組的患者人數均為90例。對照組:男55例,女35例;年齡20-80歲,平均(49.7±5.3)歲;手術類型:普通外科手術52例,婦科手術26例,泌尿外科手術12例。觀察組:男53例,女37例;年齡18-78歲,平均(49.2±5.1)歲;手術類型:普通外科手術50例,婦科手術24例,泌尿外科手術16例。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進行傳統的手術室護理管理,根據傳統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流程開展術前準備,確保患者盡快符合手術指征,加強手術室藥械管理,術中輔助醫生開展無菌手術,對手術相關指標進行全程記錄,及時補液,做好搶救措施。觀察組需要在傳統手術室護理管理的基礎上應用術中低體溫風險管理,具體操作方法如下:(1)對護理人員加強術中低體溫應用風險管理意識,重視低體溫發生的危害學習低體溫的相關知識,對護理人員防范風險的意識進行強化;樹立“以人為本”管理理念,使手術室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根據手術室實際情況對護理人員交接班次進行合理調整,使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得到提高;對手術室護理工作操作規范進行嚴格執行,使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中的安全隱患有效減少,提升服務質量[1]
對兩組患者低體溫事件的發生次數以及嚴重程度等進行記錄,對比兩組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制定合理的問卷調查內容讓患者進行填寫,讓患者對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的滿意度以及質量進行打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對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越滿意。
利用SPSS 19.0軟件對本次研究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以(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存在18.89%的風險事件發生率,其中17例患者體溫過低;觀察組存在4.44%的風險事件發生率,其中4例患者體溫過低。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明顯降低,P=0.00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評分明顯提高,P<0.05,兩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如表1。

表1 兩組護理質量及滿意度對比(分)
想要實現醫院發展,需要提升醫院的服務質量以及護理效率,需要對醫院的管理問題足夠重視。隨著醫療改革不斷深入,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意識已經成為對手術室進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手術中存在的風險因素較多,針對長時間開展手術的患者,由于失血、麻醉藥物等因素的影響,患者術中易出現低體溫情況;低體溫會導致機體代謝及循環功能異常,增加機體耗氧量;若于手術期間患者長時間出現低體溫,極易導致凝血障礙、代謝癥狀及心功能異常等癥狀,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5]。由于進行手術治療存在較高的危險性,一旦有風險發生,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與健康[6]。隨著人們對手術室護理管理的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嚴格,如果發生危險事件很可能導致醫療糾紛,會嚴重影響醫院的形象以及效益。因此,使用科學手段,降低危險事件的發生率,對提升醫院管理以及整體護理質量能夠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7]。經研究表明,對手術室護理風險進行預測,及時識別潛在的手術室護理風險,并且提出有針對性的處理措施,能夠對危險事件的發生率進行有效控制,適時開展術中低體溫應用風險管理,能夠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爭取手術治療效益最大化。
在此次研究中,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明顯降低,并且在患者對兩組的服務質量以及滿意度進行評分的過程中,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評分明顯提高。說明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應用低體溫應用風險管理意識可以使風險防范能力加強,對風險事件的發生率進行有效控制,并且在提升整體護理質量與滿意度等方面能夠發揮顯著的促進作用[8]。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開展術中低體溫應用風險管理意識,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使護理質量以及滿意度得到提升,能夠在手術室護理管理的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進行深入挖掘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