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琦
(黑龍江省大慶龍南醫院,黑龍江 大慶)
老年患者是患者群體中一類特殊的患者群體,因為老年患者的身體器官出現衰退,抵抗力下降,很多患者同時患有很多種疾病,并發癥癥狀顯著,患者的病情通常較為復雜,很容易發生意外不良事件。對此,廣大醫務工作者要提高警惕性,采用有效的方式來應對。本次研究中我們將護理風險管理措施用于老年病科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對此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證明此種方式能夠提升患者的安全性,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干預措施。
研究對象是在2018年5月到2019年10月本院選取的老年病科患者共計120例,這120例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標準,并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60例)與對照組(60例)。在觀察組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40例,女性患者有20例,患者的年齡為60-83歲,平均年齡在(70.5±2.0)歲。
在對照組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30例,患者的年齡為60-85歲,平均年齡在(72.9±2.8)歲。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情況,無顯著的統計學意義,具備較強的可對比性。
對照組:使用常規的護理,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的護理、用藥指導等。
觀察組: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措施,主要內容如下:
1.2.1 構建風險管理小組
組建完善的護理小組,構成人員包括科室的護理人員,由護士長擔任組長,并根據患者的病情的特點、類型以及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的情況制定護理風險的安全管理制度[1-3]。組長定期召開小組會議,分析護理工作中的不足,并找到不斷提升工作質量的方法。
1.2.2 增強護士對風險的意識并定期對護理人員開展相關培訓工作
以往比較忽視風險意識的培養與風險解決措施的培訓[4],由此,要定期對護理人員開展相關內容的培訓,學習預防不良事件發生的措施以及應急的流程,并針對發生壓瘡、跌倒的高危患者實行預防措施,緊急上報等方法。使全體科室護理人員都能準確掌握相關護理技巧,在工作中靈活實施。
1.2.3 評估患者的風險
在患者入院后護士就要對患者開展護理風險評估,并根據評估的結果,病情等情況制定預防措施,并及時和患者家屬說明情況,取得他們的積極配合[5]。
1.2.4 增加病房的建設,預防風險事件發生
老年患者動作遲緩,反應較慢,所以一定要為患者提供便利的生活設施,采取安全措施預防不良事件發生,例如在衛生間中需要有扶手,并在淋浴附近安裝呼叫鈴,防止出現意外。在病房的地板上,需要安裝防滑的功能,并在走廊中設置扶手等。
1.2.5 護理人員除了做好相關醫療護理操作之外,還要多與患者進行交談,用科學的交流技巧和患者取得溝通,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需要使用通俗易通的語言[6],防止出現溝通障礙而導致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
將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的相關數據資料進行整理并錄入到表格中,然后使用SPSS21.0軟件對本文中涉及的數據實行分析統計,其中計數資料進行卡方檢驗,使用例數以及百分數表達,如果檢驗中出現P<0.05,表示具有較大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臨床調查了解,我們發現比較常出現的不良事件包括誤吸、跌倒、壓瘡、燙傷、服藥錯誤這幾項,分別統計每組患者出現不良情況的人數然后計算出不良事件發生率,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的情況
見表2。

表2 組間滿意度比較
老年患者由于年齡較大,所以在護理過程中難度升級,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發生不良事件,造成嚴重后果。通過我們的調查了解到[7,8],有些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甚至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由于大小便的問題很容易造成皮膚濕疹,慢慢就會形成壓瘡[9]。因為老年患者對疾病的敏感性比較差,在患病后疾病表現不突出,患者不能及時感覺到,到了發現的時候疾病情況已經很嚴重了,因此容易造成不良事件。有些老年患者的行動不方便,很容易出現跌倒的情況。在對患者進行輸液治療的過程中,由于患者血管老化,藥物刺激很容易出現靜脈炎。在護理過程中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措施[10],能夠在患者入院不久就對患者的風險程度進行評估,對具有護理風險的患者加強關注與護理,實行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不良事件的發生。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風險管理相關知識的培訓,能夠從根本上提升他們的風險意識,提升護士主動服務的觀念,對于生活無法自理的患者,護士要定時幫助患者翻身、清潔,避免出現壓瘡。對于疾病特別的患者不能安置在單獨的病房內,病房附近安置扶手,防止患者跌倒。
總之,在老年病科的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使用護理風險管理,能夠大大提升護理的安全性,顯著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率,值得臨床使用和推廣[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