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中國鐵建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9)
目前,產業化住宅是國際住宅建筑行業發展的主流,而主體結構的預制裝配式是實現住宅產業化的關鍵。國內預制裝配式住宅起步相對較晚,在經歷漫長的發展期之后,隨著近年來改革開放和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其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1-2]。其中,以萬科等為代表的房地產開發商,響應國家城市建設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等環保政策,致力于預制裝配式住宅的推廣和應用,其竣工和在施面積數量與日俱增。但是,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國預制裝配式住宅整體水平仍不足,核心技術缺乏、社會認知度不夠、節能標準偏低、政策配套不完善等問題亟須解決,尤其是在預制裝配式住宅在實際開發建設過程中,仍在設計、構件生產、施工管理等方面存在問題[3-4]。本文站在開發商角度,介紹了預制裝配式住宅建設管理主要工作流程,對建設管理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進行梳理,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為設計、工程人員解決相關問題提供參考。
從開發商角度來看,預制裝配式住宅的建設管理主要涉及四家單位,包括總承包單位、設計單位、預制構件廠和監理單位,其工作管理流程大體如圖1所示。各單位工作內容整體上可分為前期策劃階段、過程實施階段和竣工驗收階段。

圖1 建設管理工作流程
從上述分析可知,預制裝配式住宅的建設管理涉及單位多、范圍廣、時間長。因此,本節從開發商角度出發,在項目實操經驗和現有文獻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建設管理過程中常見的重難點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防治措施,嚴格控制每個環節,全面保障預制裝配式住宅的建設質量。
2.1.1 存在的問題
(1)標準不足的問題。預制裝配式建筑的核心是標準化,目前產業化各個環節涉及到的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不足,標準的缺失,困擾著它的發展。
(2)設計工作量及費用增加的問題。區別于傳統住宅設計,在進行預制裝配式建筑的設計時,其首要重點是拆分各類構件,而經驗的缺乏和熟練度的不夠,造成較大的工作量,因此其設計收費用也較高。
2.1.2 防治措施
(1)積極搜集相關預制裝配式試點項目及行業標準資料,結合項目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標準化模型。
(2)設計過程中,住宅戶型宜采用標準戶型,且戶型的種類宜盡量少,便于減少模具種類數量[5-6];戶型平面盡量整齊有規律,承重墻盡量做到上面和下面貫通,體系上沒有較大的凸凹變化;構件連接節點盡量采用標準化設計,方便施工安裝;當構件的配筋、尺寸相差不大時,設計時通過調整現澆節點的尺寸,盡量拆分成同一類構件,以便減少模具成本和設計工作量。
2.2.1 存在的問題
目前,建筑產業化缺乏構配件生產以及產業化建筑質量控制等技術體系,預制構件生產技術標準尚不完善。同時,產業鏈相關資源數量有限、沒有形成市場可選性。項目實施過程中,通常會出現本地市場實踐過裝配式的設計單位及具備資質的PC構件供貨商數量較少,且設計經驗及生產能力有待提高。
2.2.2 防治措施
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搜集項目周邊可供選擇的設計及生產單位,逐一現場考察,綜合考慮成本費用、經驗能力、工作負責度等方面因素,選擇可靠有實力且經濟的合作單位。
設計構件尺寸時,建議盡量考慮運輸車輛的實際尺寸和塔吊的起重能力,便于運輸和控制構件的重量。預制墻板寬度控制范圍3.6~5.5m;預制樓板寬通常不大于3m,2.4m左右為宜,板長一般不大于5m。墻板控制重量不超6t,預制雙跑樓梯一跑梯板重量≤1.5t;考慮塔吊起重能力,單件構件宜拆為3~5t左右。
2.3.1 存在的問題
(1)關于套筒灌漿施工的問題。預制裝配式住宅豎向墻體鋼筋,是采用套筒連接體系,等同于現澆結構的設計原理,所以套筒灌漿的密實程度,直接影響著結構安全性,是產業化實施成敗的關鍵。然而內部灌漿的密實度,無法直接觀察到,事后也無法用儀器檢測,施工質量參差不齊。
(2)施工現場與構件廠配合問題。預制墻體的預埋管位置與現場現澆的預埋管位置,時常存在未能準確定位,存在錯位現象,造成現場安裝困難,費時費工,影響工期。
(3)關于結構施工工期慢的問題。一般在開始施工階段,由于操作工人工藝技能的不熟練,轉換層施工工期約20d;隨著技術的日漸成熟,標準層施工工期為10d。但是,與現澆結構標準層施工工期5-6d相比,預制裝配式結構施工階段,建造速度快的優勢尚未能體現出來。
(4)關于監理工作的問題。預制裝配式住宅建設過程中,由于監理單位在構件廠監督檢查的工作大幅增加,常出現弱化現場隱蔽工程驗收、旁站工作的現象。
2.3.2 防治措施
(1)加強質量管理,施工前應編制具有針對性的套筒灌漿施工專項方案;灌漿操作勞務人員需要接受崗前技能培訓,合格后上崗;所有灌漿施工過程都應有總包單位管理人員和監理人員在場時才能實施且做好影像資料留存工作。
(2)根據施工圖設計文件,組織構件廠編制預制構件制作圖,具體包括預制構件模板圖、配筋圖、水電預留預埋布置圖、施工預留預埋布置圖等,并組織設計單位進行審核;組織構件廠編制預制構件生產方案,落實技術質量保障;加強進場鋼筋、保溫板、灌漿套筒等材料等檢驗管理工作;委托監理單位,對構件生產實行駐廠監造,對預制構件生產過程進行質量監督檢查,并實行見證取樣檢驗制度。
(3)結構施工階段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提升施工進度。堅持樣板先行,建設產業化示范樣板區,包括疊合板、預制墻體、墻體支撐、套筒展示、預制樓梯;連接節點鋼筋綁扎等。加強施工技術交底和崗前技術安全培訓工作。實施過程中優化運輸、搭卸、安裝、鋼筋綁扎、套筒灌注等工藝流程。
(4)預制裝配式住宅的實施過程中,監理單位應當在預制構件廠派駐專職人員,監督檢查預制構件生產質量和進度,核實構件尺寸和精度,關注構件生產出庫能力等。同時,現場隱蔽工程驗收和旁站工作也要加強,全方面保證施工質量。
預制裝配式住宅的開發建設因參建單位多、管理半徑大、建設時間長等因素,在實操階段總存在方方面面的問題。所以,必須統籌規劃和提前準備,不斷地規范建設管理過程中設計、施工、監理及生構件產等方面的工作,認真落實質量通病的防治,嚴格控制工程進度和質量,以保證預制裝配式住宅具有良好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