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俊,郭建強,寧志中,陳 斌,彭 東
四川省地文景觀和水域景觀資源分類方案研討
曹 俊1,郭建強2,寧志中3,陳 斌1,彭 東1
(1.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調查隊 四川省文化旅游地學研究院,成都 610213;2.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402地質隊,成都 611730;3.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四川省位于我國西南腹地、長江上游和我國陸地三級階梯中的一、二級階梯之間,由于地質構造和地貌的獨特性、復雜性和多樣性,所形成的地文景觀和水域景觀等自然景觀豐富、類型多樣,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地質景觀最為豐富、最具特色的地區之一,按2017年底發布實施的《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分類方案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四川省地文景觀和水域景觀特色與亮點,為此,在充分研究國標基礎上,結合其他相關規范以及全省地文景觀和水域景觀特色,依據資源現存狀況、形態、特性、特征主要分類原則將地文景觀和水域景觀劃分為8亞類34基本類型,其中前者4亞類21基本類型、后者4亞類13基本類型,與國標相比,取消了四川沒有的海面1個亞類及其相應的3個基本類型以及不便于識別的垂直自然帶1個基本類型,劃分的基本類型與國標一致的有16個、修改完善的有7個、新增加的有11個。對四川景觀資源分類方案進行研討。
地文景觀;水域景觀;分類方案;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
2019年初,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啟動了全省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工作,作者有幸參與了前期文化和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標準討論,由于按2017年底發布實施的《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分類方案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四川省地文景觀和水域景觀特色與亮點,為此,在充分研究國標基礎上,結合《地質遺跡調查規范》、《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編制技術要求》等其他相關規范以及全省地文景觀和水域景觀特色,依據資源現存狀況、形態、特性、特征提出了地文景觀和水域景觀資源分類方案,以期完善全省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工作中旅游資源分類及編制實施細則提供參考。
四川省位于中國西南腹地、長江上游和我國陸地地勢三級階梯中的一、二級階梯之間,由于地質構造和地貌的獨特性、復雜性和多樣性,所形成的地文景觀和水域景觀等自然景觀豐富、類型多樣、分布廣泛,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地質景觀最為豐富、最具特色的區域之一,根據全省地質遺跡調查、地質公園建設以及其他相關研究成果,截止2018年12月底,全省已調查發掘393處地文景觀和水域景觀,建立地質公園(含礦山公園)或獲取地質公園資格37個,包括3個世界地質公園、18個國家地質公園、2個國家礦山公園、14個省級地質公園;國家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地2處,世界遺產地5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6個、省級風景名勝區79個,國家重要濕地3個,國家濕地公園7個、省級濕地公園9個。
全省地文景觀和水域景觀具有以中國大陸最靠東的古冰川和現代冰川作用中心,以多類型喀斯特地貌,以恐龍化石產地、恐龍活動遺跡地,以汶川地震遺跡為代表的地震遺跡,以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過渡帶地文景觀集中、類型多樣、品質高、開發條件優越五大特色。
1)國家標準與四川特色相結合原則:基于國家標準,結合四川省實際情況進行分類;
2)依據資源性狀原則:即資源現存狀況、形態、特性、特征進行分類;
3)單體分類與綜合體分類相結合的原則:對于特色顯著或體量較大的資源,優先劃分到單體;對空間集聚顯著但個體特色不突出或區分度不高的資源宜劃分為綜合體。
在充分研究《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 / T18972—2017)對地文景觀和水域景觀劃分方案基礎上,參考《地質遺跡調查規范》(DZ/T 0303—2017)、《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編制技術要求》(國土資發〔2016〕83號)等對地質景觀的劃分方案,結合全省地文景觀和水域景觀特色,建議將其劃分為8亞類34基本類型(表1)。
表1 四川省地文景觀、水域景觀旅游資源劃分方案
2.2.1 地文景觀分類方案
地文景觀分為自然景觀綜合體、地質與構造形跡、地表形態、自然標記與自然現象4亞類,丘陵型景觀、溝谷型景觀、灘地型景觀、臺地(高原)型景觀、山岳型景觀、盆地型景觀、構造形跡景觀、地質剖面、古生物化石點、巖礦石點(礦床)、臺丘狀地景、峰柱狀地景、壟崗狀地景、溝壑狀地景、洞穴、奇特與象形山石、巖土圈災變遺跡、巖壁、鈣華與泉華、奇異自然現象、自然標志地21基本類型(表1)。
2.2.2 水域景觀分類方案
水域景觀分為河系、湖沼、地下水、冰雪地4亞類,河曲與河灣、游憩河段、古河道(含牛軛湖)、河(江)心島、瀑布、跌水、湖泊、水庫、潭池、湖灣、湖心島、濕地、泉、埋藏水體、積雪地、現代冰川13基本類型(表1)。
地文景觀亞類劃分與國標一致,為自然景觀綜合體、地質與構造形跡、地表形態、自然標記與自然現象4亞類,其中將自然景觀綜合體亞類劃分為6個基本類型,溝谷型景觀、灘地型景觀2個基本類型與國標一致,新增了山岳型景觀、盆地型景觀2個基本類型,將原山丘型景觀改為丘陵型景觀、臺地型景觀修改為臺地(高原)型景觀;將地質與構造形跡亞類劃分為4個基本類型,將原斷裂景觀、褶曲景觀合并為構造形跡景觀,將地層剖面改為地質剖面、將生物化石點改為古生物化石點,新增巖礦石點(礦床)1個基本類型;將地表形態亞類劃分為9個基本類型,臺丘狀地景、峰柱狀地景、壟崗狀地景、奇特與象形山石、巖土圈災變遺跡5個基本類型與國標一致,將原溝壑與洞穴分為溝壑狀地景、洞穴2個基本類型,新增了巖壁、鈣華與泉華2個基本類型;自然標記與自然現象劃分為2個基本類型,奇異自然現象、自然標志地2個基本類型與國標一致,取消了原垂直自然帶1個基本類型(表2)。
表2 四川省地文景觀、水域景觀分類與國標同類型分類對比表
由于四川省地處中國內陸地區,遠離海洋,因此水域景觀亞類劃分中取消了原國標中的海面1個亞類,劃分為河系、湖沼、地下水、冰雪地4個亞類,其中將河系亞類劃分為5個基本類型,游憩河段1個基本類型與國標一致,將原古河道段落改為古河道、將原瀑布改為瀑布、跌水,新增了河曲與河灣、河(江)心島2個基本類型;將湖沼亞類劃分為4個基本類型,潭池、濕地2個基本類型與國標一致,將原游憩湖區改為湖泊、水庫,新增湖灣、湖心島1個基本類型;地下水亞類劃分為2個基本類型,仍采用國標中劃分的泉水、埋藏水體2個基本類型;冰雪地亞類劃分為2個基本類型,仍采用國標中劃分的積雪地、現代冰川2個基本類型(表2)。
在綜合研究《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對地文景觀和水域景觀劃分方案以及其他相關規范、技術要求基礎上,結合全省地文景觀和水域景觀特色,依據資源現存狀況、形態、特性、特征主要分類原則將地文景觀和水域景觀劃分為8亞類34基本類型,其中地文景觀劃分為4個亞類21個基本類型,亞類劃分與國標一致,基本類型中與國標準一致的有9個、在國標基礎上進行修改的有4個、新增加8個、取消國標中1個基本類型;水域景觀劃分為4個亞類13個基本類型,建議調減國標中四川沒有的1個亞類及相應的3個基本類型,其余基本類型中與國標一致的有7個、在國標基礎上進行修改的3個、新增加3個。
[1]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17)[S].2017.12.29.
[2]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地質遺跡調查規范[S].2017.03.06.
[3]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編制技術要求[S].2016.7.25.
[4]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調查隊.四川省地質遺跡(地質公園)基礎調查及錄入項目成果報告[R].2017.08.31.
[5]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四川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調查隊.四川省地質遺跡保護規劃[R].2014.12.
[6]四川省地質調查院.四川省地質遺跡資源與保護規劃建議[R].2012.07.
An Approach to the Classification Scheme of Physiographic Landscape and Water Landscape Resources of Sichuan Province
CAO Jun1GUO Jian-qian2NING Zhi-zhong3CHEN Bin1PENG Dong1
(1-Sichuan Institute of Cultural Tourism Geosciences,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ing Team, BGEEMRSP, Chengdu 610213; 2- No. 402 Geological Team, BGEEMRSP, Chengdu 611730;3-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es Research,CAS Beijing,100101)
Sichuan Province lies in southwest China,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of the three steps on land in our country. It is rich in physiographic and water landscape resources thanks to unique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geomorphic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which makes it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regions in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This paper makes an approach to the classification scheme of landscape resources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divided the physiographic and water landscape resources of Sichuan Province into 8 categories and 34 basic types according to their current situation, form and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scheme ofpublished in 2017. By comparison with the national standard, there are not sea landscape and its 3 basic types as well as vertical natural zone basic type in the landscape resources. The 16 basic typ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national standard. There are 11 new basic types and 7 basic types of refinements.
physiographic landscape; water landscape; classification schem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2019-06-12
地質工作助推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川地礦辦〔2018〕178號)
曹俊(1969-),男,四川瀘定人,高級工程師,從事區域地質調查及地質遺跡調查評價、地質公園申報建設、地質遺跡保護工作
[P66]
A
1006-0995(2020)01-0169-04
10.3969/j.issn.1006-0995.2020.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