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振頡
“人類挑戰是沒有極限的。”正是將這句話奉為座右銘,他一步步從貧民窟走出來,創作了堪比人類首次登月的傳奇。
1984年11月,他出生在肯尼亞西部的一個窮鄉僻壤,不過距離“世界長跑之鄉”埃爾多雷特只有幾十公里的路程。從小時候起,他便喜歡上跑步這種堪稱“陸地飛行”的運動。跑起來的感覺非常美妙,在奔跑的過程中,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沿途秀美的自然風光,是他最值得銘記的童年回憶。
窮困的家境,注定他要過早地擔當起養家糊口的重任。只讀完中學,他就離開了課堂,成為一名收奶員。不過跑步的夢想從未遠離他,瑣碎枯燥的工作之余,他依舊會來到空曠的原野,深呼吸,起跑,直到用盡全身氣力,才停下腳步。
兩年后,他終于攢夠了錢,買下了第一套跑鞋和跑步裝備。穿上以后,他跑得更帶勁了。他辭去了工作,將跑步從業余愛好升格為職業。
有了專業裝備,下一步就是要有專業教練的悉心指導。他找到這位桑教練懇請他為自己制訂一份訓練計劃。當時他沒有任何名氣,教練根本不認識他,他卻給了一個有趣的答案:“我是和你住在一個村子里的鄰居。”對方仍有些猶豫,他情不自禁地講起了自己和跑步的故事。特別是他在沒有任何人監督的前提下,多年如一日地訓練,徹底打動了這位教練。也許教練從沒見過這么熱愛跑步也這么自律的人,便答應幫助他完成這個計劃。
他果然像說的那樣,在訓練中表現得不要命。有了教練的指導,他的成績提升很快。他漸漸在各種比賽中嶄露頭角,隨后他跑到了世錦賽,跑到了奧運會,在不同的比賽場斬獲佳績。從短跑到中長跑,最后來到挑戰人類極限的馬拉松。
因為在各類比賽中摘金奪銀,他的生活水平日漸改善,但是他不肯離開孕育夢想的艱苦環境。埃爾多雷特最普通的訓練場,依然活躍著這個瘦削的身影。按他的話說:“那里有最適合跑步的氛圍。”
某天,他無意間翻到兩年前的訓練筆記,“我覺得我的馬拉松成績可以突破2小時。”這是他在2年前的豪言,后來忙于訓練,他逐漸淡忘了當初的誓言。他決定兌現當初的話,開啟了長達半年的強化訓練。
可能很多人對馬拉松想跑進2小時大關,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概念。如果想要完成這個目標,意味著要保持每公里2分50秒的勻速,或者100米17秒的速度奔跑。換算成400米的跑道,完成一圈的時間必須控制1分8秒,連續跑100多圈。這樣的速度,普通人沖刺都不一定能追得上。在此之前,有很多人沖刺失敗,可見完成這個目標難度有多大。
2019年10月12日,他在萬眾矚目下開始這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挑戰。當計時器定格在1小時59分40秒這個數字時,他落下了激動的眼淚。
他就是埃魯德·基普喬格,美國跑步媒體《Runner’s World》給予他最高的評價:“命運給基普喬格發了一手好牌,絕佳的生理條件,身上每一克體重都發揮到極致。但這只有在馬拉松收官階段,當他飆出每公里2分47秒的配速時,其他人才能感受到不可思議的強大。”
命運確實非常眷顧他,但是他不斷挑戰自我的精神,不忘初心的勇氣,讓他實現了這個足以與人類登月比肩的奇跡。人類是沒有極限的,這句話適用于諸如埃魯德·基普喬格的勇士。他們一次次挑戰自我,是人類不屈從于命運、敢闖敢拼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