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朱莉 沈畔陽
獵人在林中逐鹿,迷失了方向,即使想盡辦法,仍連續八天都找不到出路和食物。他饑腸轆轆,在絕望之時發現了一棵蘋果樹,急忙奔過去采到十個蘋果,充饑解渴。
吃第一個蘋果時他非常高興,心中充滿感激之情,連聲謝天謝地;吃第二個時,他仍然很激動,但程度略有遜色。就這樣,他越吃越多,感激之情也隨之不斷遞減,吃到第十個時,已經不以為然了。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獵人已經把這視為天經地義,手中捧著第十個蘋果,心里已經什么都沒有了。經濟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邊際效用遞減”,而我喜歡稱之為“感恩心遞減”。換句話說,就是“視為理所當然”或“第十個蘋果效應”。
第十個蘋果的味道和第一個蘋果的味道并沒什么不同,也同樣可以緩解饑餓,唯一缺失的是獵人發現蘋果那一刻的感恩之情。獵人的蘋果好比生活給予我們的饋贈,第十個蘋果好比我們“忘恩負義”的態度。第十個蘋果同樣甜美,即使它不能像第一個蘋果那樣帶給我們快感,那也不是蘋果的過錯。所以,不要把生活饋贈的每一天視為天經地義,應該像對第16年、25年或50年一樣對第N年心懷感激。生活對于我們的意義不是它帶給了我們什么,而是我們對它的態度;不是我們遇到了什么,而是我們對事情的反應。
瓊斯太太92歲,矮小、精干、自信,每天早晨6點準時起床,梳洗打扮,雖然已經是法律意義上的盲人,卻依舊耐心細致地挽起發髻,一絲不茍地涂脂抹粉,總是打扮得干凈利落,甚至光彩照人。相濡以沫62年的丈夫在不久前去世了,今天她搬到我工作的養老院,我微笑著迎上去對她說:“您的房間已經準備好了。”伴隨她挪動拐杖向電梯走去,我向她描述了房間的樣子、家具的擺放,甚至連窗簾都做了詳細介紹。
“我好喜歡哦!”瓊斯太太非常開心地回應,好像有人送給她一只非常喜歡的貓咪似的。“可是瓊斯太太,您還沒有看到房間吶。”我情不自禁地打斷她,而她說出了讓我永遠難忘的一段話:“這與能否看到沒什么關系,快樂是事先就可以做出的選擇,我是否喜歡這個房間與它的大小和家具如何擺放沒有關系,而只與我的心態有關。我已經決定喜歡、愛上新的一天,這是我每天早晨醒來就做出的選擇。我或許可以躺在床上歷數身體出現的問題,也可以感恩還沒有出現的異常。我認為每一天都是生活的饋贈,所以,一睜開眼就把注意力放在這一天帶來的美好上,細細品味曾經的幸福和心中那些快樂的回憶,這就是我現在的生活。”
實際上,如何度過每一天就是如何度過一生。你是如何度過每一天的?你現在有權決定,在人生終點處得到什么,那是你想要的嗎?如果是,祝賀你。如果不是,那么從現在起開始設計和準備,今天就決定自己這一生想要的是什么、應該做出什么樣的改變吧。
著名演說家厄爾·南丁格爾這樣評論道:“態度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東西,每天早晨開始一天之際都可以確定自己的態度,而事實上,不論意識到與否,我們都是這樣做的。”這才是關鍵,對吧?
永遠不要讓“第十個蘋果效應”奪走你的感恩之心,快樂生活每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