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航
哪個少女沒有夢呢?
為偶像熬夜爆肝數據、不眠不休打榜,更有甚者,做上飯圈的“站姐”,追偶像、追行程,樂此不疲……
面對這樣的行為,“行外人”總是無法理解“行內人”。可憐的飯圈男孩、女孩們在父母、老師的質疑中,總會“無語凝噎”。別著急,今天我教你一個方法:追溯到悠悠歷史,古人的偶像崇拜才叫深入骨髓。由此看來,“追星”這件事,是一脈相承的傳統罷了。
你不信嗎?那就讓你看看,古人追星有多瘋狂。
首先出場的是寫下“行人臨發又開封”的著名詩人張籍,他是大V杜甫的頂級鐵粉。對他來說,什么美食都不及他的特制甜點好吃——那就是特調蜜拌杜甫詩!食之,便能得杜甫智慧,激發創作靈感。
再比如荊州的葛清,愛白居易愛得發狂,把偶像的詩作全都文在了自己的身上,人稱“白舍人行詩圖”——行走的白居易詩歌人形地圖啊!
還有賈島的粉絲李洞,他找人鑄了賈島的銅像。他的日常就是一手摩挲著銅像,一手扒拉著念珠,絮絮叨叨地背誦賈島的詩作;西晉的尚書郭弈,為了送別偶像羊祜,依依不舍地走了幾百里路,不小心走出了自己的轄地,連官帽都丟了……
這樣近乎瘋狂的熱愛,和當下這群飯圈男孩女孩們相比,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吧。
然而,這只是古人追星的“冰山一角”。古代的粉絲是可以為偶像拋頭顱、灑熱血的。
這位勇者名為顧愷之,他的傳世名作《洛神賦圖》《女史箴圖》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愛豆,是西平巴蜀、北伐中原的權臣桓溫。
據唐代余知古的《渚宮舊事》載,桓溫從“遙望城層,丹樓如霞”短短八字中,窺見了顧愷之的絕佳才華。后世形容二人“甚見親昵”,從“顧愷之吃甘蔗”演化而來的“漸入佳境”的故事中,我們也能解讀出桓溫對這位“癡絕”的寵愛。
所以,在桓溫去世之后,顧愷之拜服于愛豆的墓前,聲嘶力竭地大喊道:“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山崩地裂,海水枯竭,魚鳥又有什么地方可以倚靠了呢?
各位粉絲們,顧愷之這樣振聾發聵的表白,你能感同身受吧?可旁人還是不懂你,絲毫不知道你有多傷心,又來一句神補刀:“顧愷之,你看起來是挺傷心的,可你為愛豆哭了嗎?”
顧愷之一邊拭淚,一邊抽抽噎噎地對答道:“鼻如廣莫長風,眼如懸河決溜!”你聽,我的鼻息像那曠野生風,吱溜溜地轉;我的眼淚似那瀑布傾瀉,嘩啦啦地流啊……這是真傷心。
不過,為愛豆哭幾聲,誰不會呢!關鍵是,當時敢為桓溫哭的人,還真沒幾個。
這是為何呢?這還得從桓溫的經歷說起。從北伐的枋頭之敗開始,桓溫便有了伐晉自立的愿望,數次逼迫晉帝禪位,都因曾經的手下謝安的阻礙無法如愿。桓溫屢次上表催促朝廷加九錫,也是謝安從中掣肘,拖延時間。病重的桓溫,終在心愿難遂的悲哀之中離世。
身為桓溫的幕僚,最明智的辦法當然是銷聲匿跡,甚至有人選擇改投謝安門下。這樣癡情的吊唁,除了桓溫的“骨灰級鐵粉”顧愷之,還真沒人能干得出來。不僅如此,顧愷之仍然繼續以這樣癡情的方式,踐行著對愛豆不折不扣的愛。
相傳謝安有一絕活,叫作“洛下書生詠”,就是用洛陽書生的腔調來吟詩。史書上記載,謝安“少有鼻疾,語音濁”,所以他的腔調帶了濃重的鼻音。當時的書生們紛紛效仿,一時間,“洛下書生詠”都快成為風靡士人的官話。
仍有不識趣的人來找顧愷之:“顧愷之,你也學學‘洛下書生詠?”
沒想到,顧愷之一仰頭,一擺手:“為何要故作老婢女之聲?”寥寥數字就把謝安引以為傲的絕技諷刺得體無完膚。
顧愷之的這些舉動,雖然不算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卻也需要十足的勇氣。從這點來看,他真的堪稱是一位精神可嘉、用生命愛著偶像的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