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傳芝
“每逢佳節胖三斤,仔細一瞧三公斤。減肥拼命小半年,未到功成又過年 。”坊間流行的“胖胖詩”是不少年輕人逢年過節想要大吃大喝但又怕影響體重的心理寫照。不過,今年我們可以選擇一款既能滿足食肉欲又能少長肉的肉類,它就是被譽為“葷中之素”的兔肉。
中國食用兔肉的歷史十分悠久。人們最早食用的兔肉是狩獵捕獲的野兔,詩經《小雅·巧言》中有這樣的詩句:“躍躍毚兔,遇犬獲之。”當時,人們還會將捕獲的兔子做成肉醬,稱為“兔醢”,供君王食用。東漢時期,兔子得到大量飼養,兔子肉被廣泛食用。“兔醢”的詳細制法也被記錄在《周禮·天官冢宰》中。進入現代社會,兔子已經實現規模化養殖。根據用途不同,養殖兔分為食用兔、毛用兔、寵物兔三大類。我們食用的兔肉來自肉兔,這種兔子全身純白,紅眼,繁殖能力強,兔毛相對稀疏,粗毛含量較高。
很多畜肉脂肪含量高,多吃容易長胖,且易引發高血脂和高膽固醇等問題,影響身體健康。相對而言,兔肉的突出特點就是“兩低一高”,即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兔肉蛋白質含量為24%,牛肉和豬肉為20%、雞肉為19%,蛋白質含量比公認的高蛋白肉類牛肉還要高。兔肉中膽固醇含量極少,僅為0.05%,只有豬肉的三分之一,牛肉的二分之一,雞鴨肉的三分之二。其脂肪含量僅為1.9%,相當于豬肉和牛肉的三分之一。因此,兔肉適合肥胖者、心血管病人,以及愛吃肉又不想長胖的女性朋友。
古人對兔肉之美稱贊有加,一句“飛禽莫如鴣,走獸莫如兔”,將兔肉置于畜肉榜首。現代營養學研究顯示:兔肉含有多種氨基酸,其中賴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高于其他肉類。兔肉富含維生素E、煙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鋅、鐵、鈣等營養物質,其中的維生素E、煙酸,對保護皮膚細胞的活性,維護皮膚彈性有幫助。
相比其它畜類肉,兔肉還有一個明顯的優勢: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卵磷脂屬于不飽和脂肪酸,是構成神經組織和維持腦細胞代謝的重要物質,可以保護血管,防止動脈硬化。另外,卵磷脂還具有改善大腦記憶力和預防大腦功能衰退的生理功能。此外,兔肉纖維細嫩,方便咀嚼,且十分容易消化,因此,常食兔肉對兒童和老人都非常有益。
1.兔肉有膻味,在烹制過程中可以加入少量高度白酒。
2.兔肉味甘、性涼,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