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米
據報道,韓國有45.6%的青少年不能與家人一起吃早飯,38.6%的青少年不能與家人一起吃晚飯。在我國同樣出現了上述問題,這樣的現狀讓人感到十分擔憂,因為它不僅會對孩子的飲食行為習慣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還會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和心理健康。
不與孩子一起用餐真的會有這么嚴重的后果嗎?不少家長表示懷疑,我雖然沒有和孩子一起用餐,但是我為孩子準備了足夠豐富的飯菜啊。作為食育專家,下面我將為您解讀其中的原因。
人類是唯一將進食發展為儀式的物種,餐桌是維系人類關系的紐帶。一家人圍坐在一張餐桌旁用餐,不僅能夠享受到美食的樂趣,而且能感受到情感的交流和互動。研究顯示,多數孩子在獨自吃飯時候容易造成偏食,哪怕桌子上擺滿各種配菜。因為旁邊沒有大人的引導,孩子會傾向于挑選自己愛吃的。不僅如此,孩子在獨自吃飯時,容易邊看電視邊吃飯。而電視節目帶來的精神刺激,會使孩子減少對飯菜的興趣,或者吃得過量也沒有意識到。久而久之,會逐漸因為偏食引起營養不良,甚至影響大腦的正常發育。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公共衛生學院曾公布過一項研究結果:經常與家人一起進餐的孩子,較少出現偏食的情況,對食物的攝取更加全面均衡。該校在1998~1999年間,對來自不同民族與階層的5 000名學生做了調查,與家人共餐機會多的孩子會吃更多的水果、蔬菜、谷類及含鈣多的食物。他們還會更多地攝入蛋白質、鐵、葉酸、膳食纖維以及維生素,并且很少喝碳酸飲料。孩子們通過共餐能夠攝取更全面的營養。這些營養是孩子們身體健康和大腦發育的基礎。
在餐桌上相鄰而坐的父母和孩子除了吃飯,還會相互傳遞感情。事實上,交談這件事本身比交談的內容更加重要。家庭的和諧與幸福在共餐的過程中得到了鞏固。沒有陪伴吃飯,通常會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
很多家長,苦于尋找培養孩子健康飲食習慣的好方法。其實,生活即教育。將飲食健康的教育融合到日常生活中,是培養孩子良好飲食習慣最簡單有效的好方法:1.全家人一起圍坐在餐桌上吃飯,多引導孩子選擇對大腦和身體有益的食物;2.自己先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不看電視、手機,專注于餐桌上的食物為孩子樹立榜樣;3.多選擇一些愉悅的話題,增加親子感情的交流;4.可以多談論食物本身的營養,讓孩子學會正確的選擇。
與孩子共同用餐既能促進孩子身體健康,還有利于情感的交流。新的一年到了,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做個家庭共餐計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