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2018年11月,加拿大,哈德森灣。嚴寒之下,海面正在結(jié)凍,丘吉爾小鎮(zhèn)的居民進入了“戒備狀態(tài)”。約800頭北極熊將從哈德森灣出發(fā),進入冰封的大海覓食。為防止人類受到北極熊的傷害,丘吉爾鎮(zhèn)配備了一系列預(yù)防措施。發(fā)現(xiàn)“熊出沒”的人,可以撥打?qū)iT的熱線電話,告知管理人員。小鎮(zhèn)還派出巡邏隊查看北極熊的動向,以便及時提醒行人,不至于跟熊發(fā)生親密接觸。對人類來說,熊的到來,既是危險,也是引人注目的奇景。而北極熊并不關(guān)心人類想的是什么,它們的目標是:走向冰原。
北極熊是現(xiàn)今體型最大的陸上食肉動物,成年北極熊直立起來高達2.8米。它們在冬季來臨前會大量積累脂肪,體重可達800公斤以上。與許多陸生食肉獸不同,北極熊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冰封的海面上漫游,除了繁殖,很少登陸。北極熊的食物來源極其不穩(wěn)定,沒有固定的領(lǐng)地,只能漫無邊際地行走覓食。如果以年為單位,觀察北極熊的活動軌跡,它們有一定的活動區(qū)域。只是這個區(qū)域太過廣大,很難稱之為“家”或“領(lǐng)土”。在波弗特海,一頭北極熊一年間的活動范圍,面積超過十萬平方千米,寬達幾千千米。在茫茫極夜里,它的旅程顯得如此荒涼和漫長,如同大海上的航船,甚至有些像浩瀚宇宙中的飛船。
“宇宙旅行”是需要能量的。北極熊補給和儲藏能量的形式簡單而有效:脂肪。每1克脂肪可以產(chǎn)生約9.4大卡的能量。脂肪的主要來源是海中的鰭足類和鯨類。北極熊最喜愛的獵物是環(huán)斑海豹,髯海豹也時常登上它們的菜單。沒有海豹,北極熊會鋌而走險去攻擊海象或者是困在冰洞里的白鯨和獨角鯨。擱淺的鯨魚尸體,或者人類捕鯨留下的殘骸,也是它們重要的能量“加油站”。
北極熊一般有兩種捕獵模式,最常用的是“守株待兔”法。它們會事先在冰面上找到海豹的呼吸孔,然后極富耐心地在旁邊等候幾個小時。等到海豹一露頭,它們就會突然發(fā)動襲擊,用尖利的爪鉤將海豹從呼吸孔中拖上來。如果海豹在岸上,它們則會躲在海豹視線看不到的地方,然后躡手躡腳地爬過來發(fā)起猛攻。另一種方法則是尋找小海豹。春天,環(huán)斑海豹會在冰層下挖掘洞穴,在洞穴里生下小海豹。這時,北極熊可以憑著敏銳的嗅覺,找到冰下的“海豹產(chǎn)房”,享受高熱量大餐。
極度饑餓的北極熊,或者哺乳(能量消耗很大)的母熊會吃掉整只海豹。一般情況下,北極熊只吃肥肉。肥肉富含的脂肪可以在最短時間內(nèi)為北極熊提供更多的能量。北極熊的體內(nèi)與心血管功能相關(guān)的一系列基因發(fā)生了變異,讓它可以攝入大量脂肪而不受心血管疾病的困擾。消化脂肪的過程還會產(chǎn)生水,北極熊通過這一渠道補充水分。如果吃雪來補水,要花費額外的能量給雪加溫。吃飽喝足后,北極熊會細心地清理毛發(fā),把食物的殘渣血跡都清除干凈。
與其他熊相比,北極熊的“豐收”和“饑荒”季節(jié),恰好是相反的。比如棕熊和亞洲黑熊,以植物性食物為食。夏秋季的嫩芽、果實等,都是它們的佳肴。冬季草木枯萎,食物大大減少,它們只好冬眠。但北極熊的主食是海豹。冬季海面結(jié)凍,海豹容易捕捉,北極熊得以飽餐。而夏秋季海冰融化,它們幾乎抓不到海豹。所以,萬物欣欣向榮的夏天,卻是北極熊最餓的時候。
夏天,北極熊被迫登岸,尋找漿果、鳥蛋和動物尸體充饑。但這些能量來源,跟海豹脂肪相比,都只能算是塞牙縫的零食。夏天的大多數(shù)時間里,北極熊都在忍饑挨餓,依賴體內(nèi)脂肪生存,科學家把這種狀態(tài)稱為“行走中的休眠”。但“行走中的休眠”消耗的能量,比真正的冬眠高很多。夏天的北極熊,經(jīng)常因為皮下脂肪耗竭,而顯得十分瘦長,甚至有些像狗。
在冰天雪地中維持生命,對北極熊來說已相當不易。生育小熊的雌熊,需要更多的能量,面臨的考驗也就更加艱難。為了滿足育兒的需求,它們幾乎變成了活的“燃料倉”。
雌性北極熊在春季交配,但受精卵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不會發(fā)育,這叫“延遲著床”,可以幫助雌熊選擇最適宜的生產(chǎn)時間。春天,在海冰消融之前,雌熊抓緊時間捕食小海豹,盡力增肥,用皮下脂肪儲存繁殖所需的能量。這時,它的體重會增加到300~400公斤,體脂比超過40%。直到秋天,雌熊腹內(nèi)的胚胎才會開始發(fā)育。在哈德森灣,雌熊11月開始為生產(chǎn)做準備。它們離開海岸,走向內(nèi)陸。在積雪厚的地方,比如山坡、河岸上,挖一個雪洞作為“產(chǎn)房”和冬眠的“臥室”。雌熊在這個洞里進入冬眠狀態(tài),一動不動,代謝降低,以減少能量的消耗。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雌熊會在沉睡中誕下小熊,一般是雙胞胎。
人類世界里,食物和能源富足,我們甚至還在遭受能量過剩帶來的肥胖之苦。人類開玩笑說“卡路里是我的天敵”,但在北冰洋之上,能量對北極熊而言是寶貴而緊缺的——“卡路里=生命”。近年來,北極熊生存必需的能量正日益貧乏,其主要原因就是人類對能源的消耗。人類活動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了溫室效應(yīng)。在北極,溫室效應(yīng)導(dǎo)致海冰的面積日益減小,冰融化的時間變得更早,結(jié)凍的時間更晚。而北極熊獵食海豹必須依賴海冰,于是,北極熊的能量來源日益減少,逐漸入不敷出。
海冰減少不僅為北極熊帶來饑荒,也會增加人與熊之間的摩擦。2018年8月,在加拿大的??怂篂常活^帶著幼子的雌熊攻擊了因紐特獵人:一人死去,兩人受傷。憤怒的因紐特人獵殺了這對母子。他們向政府提出意見,近來北極熊和人類的接觸頻發(fā),應(yīng)該提高合法捕獵的份額,減少熊的數(shù)量來保證人的安全。與此同時,科學家卻發(fā)現(xiàn),加拿大北極熊的數(shù)量正在減少。人們之所以遇到更多的熊,是因為海冰消融,北極熊被迫留在陸地上,增加了人與熊相遇的幾率。
雖然溫室效應(yīng)是全球性問題,我們一己之力可能改變不了什么,但我們可以從自身出發(fā),減少能源的消耗,踐行低碳環(huán)保,為保護北極熊的家園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