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本余,苑 羽,李美玲
營養是人類從外界攝取食物滿足自身生理(生長、發育、繁衍后代等)需要的過程。也可以定義為,人體如何將食物進行消化、吸收、利用和排泄等所有過程[1]。合理的膳食營養對青少年蹦床運動員有著重要作用。蹦床運動員通常在10歲后開始學習兩周無轉體動作,12歲后開始學習兩周轉體540o動作,女子運動員通常15歲進入發展高峰期,男子運動員通常17歲達到高水平[2]。因此,10-17歲年齡段是青少年蹦床運動員發展的重要時期。青少年身體處于生長發育期,物質代謝旺盛,除了正常的日常活動以外,還要進行大量的運動訓練,能量消耗大于普通同齡人,因此,日常攝取的能量不僅要滿足身體生長發育的要求,還要保證日常訓練的消耗[3]。在此時期要對青少年蹦床運動員的飲食進行科學合理搭配,并對相關缺乏的營養素加強補給,保證青少年蹦床運動員每日的能量攝入。運動員對膳食的需求應根據其所處的不同訓練與比賽階段來確定[4]。良好的運動能力受訓練、營養、心理素質等多方面的影響,其中,膳食營養對機體健康及運動能力的保持和提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5]。結果表明,運動員有積極的營養態度,但是營養知識相對匱乏。研究青少年蹦床運動員膳食營養知識、態度、行為(K、A、P)的現狀及相關影響因素,發現青少年蹦床運動員膳食中存在的問題,為開展膳食營養教育提供理論依據,為提高訓練的科學化水平提供科學保障。
以蹦床運動員膳食營養為研究對象,以年齡在10-17歲之間的40名青少年蹦床運動員為調查對象。調查對象均為身體健康,無家族病史,并且在調查期間無患病記錄。表1表明青少年男女蹦床運動員在年齡、身高、體重、訓練年限方面P值均大于0.05,無統計學顯著差異。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一覽Table 1 Overview of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bject
1.2.1 營養知識-態度-行為調查法(KAP)
根據研究目的,依據《運動員膳食指南》和參照國外類似文獻的基礎上進行問卷設計[6][7]。問卷分為兩個模塊,第一個模塊是個人基本情況調查(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從事蹦床運動年限共6個問題)。第二個模塊是膳食營養知識掌握情況調查(包括必需的能量物質來源、營養素的認知情況、反興奮劑的了解情況等6個問題)、膳食營養態度情況調查(包括是否愿意改變不良飲食習慣、是否會嚴格按照隊里規定購買食物等10個問題)、膳食營養行為情況調查(包括每日食物攝取頻率、選擇食物的主要依據、強化食品攝取頻率等10個問題),問卷調查共26項。經專家效度檢驗,問卷針對性強,設計合理,選項實際含義較好理解。
1.2.1.1 問卷效度和信度檢驗
問卷效度采用專家評定法,共聘請6位與營養學相關的專家對本問卷進行效度評定。表2表明有3名專家認為問卷有效,2名專家認為問卷非常有效,說明問卷具有較高的效度。14d后對10-17歲蹦床運動員每個年齡段中隨機抽取兩人進行重復測試,問卷Pearson相關系數為0.835,問卷可信度較高。

表2 調查問卷信度檢驗一覽Table 2 List of questionnaire reliability test
1.2.1.2 評價方法與評價標準
對膳食營養知識和行為部分的正確選項進行賦分,單選題賦1分,多選題均為3個正確答案,每答對一個選項賦1分,共3分。膳食營養知識總分為12分,膳食營養態度總分為10分,膳食營養行為總分為21分,滿分共43分。知識、態度、行為題目及格率=(知識/態度/行為總分)×60%。對膳食營養態度部分題目進行分級衡量:(1)非常同意;(2)同意;(3)不清楚/不一定/不確定;(4)不同意;(5)非常不同意。評分標準:膳食營養知識及格7.2-8.4分,良好8.4-10.2分,優秀10.2-12分。膳食營養態度及格6-7分,良好7-8.5分,優秀8.5-10分。膳食營養行為及格12.6-14.7分,良好14.7-17.85分,優秀17.85-21分。
1.2.2 數理統計法

營養知識是指人體自身所掌握的與營養相關的理論知識。合理的膳食營養是運動員從事訓練,比賽最基本的保障,對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和運動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運動后疲勞的消除、恢復都起到積極的作用[8]。經調查,青少年蹦床運動員膳食營養知識得分最低為1分,最高分為9分,平均6.5±1.73分,屬于不及格水平,在知識方面的主要問題總體表現:(1)青少年蹦床運動員的膳食營養知識急需提高。表3顯示,青少年蹦床運動員中接受過系統的運動營養教育的僅有25.0%;對人體所需的能量物質來源回答正確率僅為22.5%;對食物營養素的認知回答正確率為30.0%。(2)膳食營養常識亟需普及。在全部調查對象中有3名運動員在運動后補充哪種營養物質有利于體力恢復的問題中選擇了咖啡或者碳酸飲料。因此,運動員缺乏足夠的營養知識,需要加強教育[9]。(3)青少年蹦床運動員營養知識學習不系統。大部分青少年蹦床運動員未接受過系統的營養教育,而定期的營養講座可以使運動員明確在日常飲食中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的問題,且青少年蹦床運動員迫切的希望了解到膳食營養的相關知識以及保持體重的辦法。(4)青少年蹦床運動員獲取的營養信息質量不高。表4顯示,有21.3%的膳食營養知識來自于親人或朋友,20.0%和18.7%的膳食營養知識來自于隊醫和教練。有國外研究表明,教練、隊友、網絡等途徑不一定適合向運動員傳播營養知識[10]。我國大部分青少年蹦床運動員在食物選擇上咨詢隊醫、教練員和親人朋友,僅有2.7%的運動員在遇到營養問題時尋求專業的營養師。隊醫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青少年蹦床運動員營養的問題,但是他們的專業知識儲備大多偏向于研究運動損傷與康復,身體訓練狀態的監控等醫學方面,而對于這些身體正在發育的青少年來說需要一個專業的營養師進行膳食搭配和營養監控,以促進營養配比的均衡化。

表3 運動員膳食營養知識調查情況一覽Table 3 List of athletes' dietary nutrition knowledge survey

表4 運動員膳食營養知識主要來源一覽Table 4 List of main sources of dietary nutrition knowledge of athletes
營養態度直接會影響到營養知識的求知欲望,同時又能直接影響到飲食習慣的實踐過程[11]。青少年蹦床運動員的膳食營養態度能從客觀上反應個體營養知識的儲備量和行為的導向。調查表明,青少年蹦床運動員膳食營養態度得分最低為2分,最高分為10分,平均為7.03±1.81分,屬于良好水平。總體表現:(1)青少年蹦床運動員營養態度普遍積極。研究結果顯示,再次有92.5%的運動員希望獲得營養相關知識和75.0%的運動員認為營養知識宣傳有必要;最后也有95.0%的運動員在不利健康的飲食行為被指出后愿意或非常愿意做出相關飲食習慣的改變,表明他們能夠接受對膳食營養行為的改變;但是也有67.5%的青少年蹦床運動員對“媒體宣傳的膳食營養知識”持“不確定”態度,表明他們對膳食營養知識沒有科學系統地學習和理解;其次有25.0%的運動員在“不口渴就不用喝水”這個問題中回答不正確,說明他們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宣傳還有待提高(表5)。(2)大部分青少年蹦床運動員對零食缺乏正確的認識。表5還顯示,大部分青少年蹦床運動員外出時不完全按照隊里的規定購買食物,僅有32.5%的運動員外出不購買零食。相關文獻也表明,蹦床隊在日常訓練中會嚴格控制運動員食用零食,但是大部分運動員還是對零食缺乏正確的認識[2]。青少年蹦床運動員希望保障團隊能夠提供控制體重相關的營養知識,但是通過控制零食和減少飲料保持體重的方法缺少科學指導。(3)重視營養強化方案的學習。表6表明,有47.5%的青少年蹦床運動員在重視體重的同時還非常重視營養強化方案的學習,并且還希望獲得定制化食譜和定制飲料,表明運動員對膳食營養行為有著良好訴求。而營養師是復合型團隊的重要一員,為達到提高訓練水平和提高訓練成績的效果就必須配備專業的營養師。同時,有52.5%的青少年蹦床運動員想要與營養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表達了他們積極的膳食營養態度。

表5 運動員膳食營養態度調查情況一覽Table 5 List of surveys on athletes' dietary nutrition attitudes

表6 運動員對保障團隊的需求一覽Table 6 List of athletes' needs for the support team
我國青少年蹦床運動員膳食營養態度最低得分為9分,最高分為19分,平均13.43±3.07分,屬于及格水平。在行為方面的主要問題總體表現:(1)營養素攝入不均衡。表7顯示,運動員在膳食營養搭配中肉類所占的比例較大,有89.5%的青少年蹦床運動員每天都會食用肉類;有31.6%的運動員每周食用小于3次的豆類和零食。由于蹦床隊對零食攝入有著嚴格控制,因此運動員的食用次數較少,豆類食用次數少是由于運動隊對豆類食物的供給缺乏足夠重視。宋保東指出青少年運動員在訓練中會遇到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過少和脂肪攝入過多,維生素、礦物質攝入不足,水攝入不足等問題[12],存在營養素攝入不均衡的現象。因此,在日常的飲食中要加以補充相關營養素的攝入。(2)青少年蹦床運動員有不良的飲食習慣。調查表明,雞蛋攝入頻率低,有21.1%的青少年蹦床運動員食用雞蛋一周小于三次,甚至還有一名運動員從來都不食用蔬菜。調查表明,青少年蹦床運動員的膳食營養結構不合理,在食物選擇方面主觀性強。(3)營養補充劑的服用需要監控。表8顯示,通過調查營養補充劑的使用情況表明,有40.0%的青少年蹦床運動員不服用營養補充劑,有57.5%的運動員認為需要補充強化食品或者保健品來提高他們的訓練水平。青少年運動員攝入營養補充劑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能在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科學、合理的補給,對運動員身體發育促進意義更為明顯。

表7 運動員膳食營養行為調查情況一覽Table 7 List of surveys on athletes' dietary nutrition behavior

表8 營養補充劑服用情況一覽Table 8 Dietary supplements
青少年蹦床運動員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認識不深刻以及對人體所需的能量物質來源認識不完整。大部分營養知識來源于隊醫、教練和親戚朋友,日常訓練中缺乏營養知識的學習。在食物選擇上主觀意識較為強烈。
青少年蹦床運動員對膳食營養有著良好的訴求,愿意和營養師面對面交流,愿意獲得更多營養知識和營養強化方案,并愿意從主觀上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青少年蹦床運動員營養素攝入不均衡,有不良的飲食習慣。對飲食與強化食品、保健品的關系不明確,不了解強化食品、保健品的食用頻率以及食用方法,未采用科學的方式進行減脂。
建議開展系統的膳食營養學習、定期開展膳食營養知識講座、發放膳食營養知識手冊等相關辦法,加強青少年蹦床運動員的營養知識儲備。
建議形成營養師與運動員雙向交流、互動的形式,可以幫助運動員隨時解決遇到的膳食營養相關問題以及為他們制定個人的飲食方案。
建議食堂要提供多種多樣的食物種類,盡量減少脂肪類食物,增加富含糖類、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蛋白質的食品,并注意食物的烹調方式,由紅燒、爆炒、煎炸改為清蒸、清炒等方式,多保留蔬菜中的營養素含量。指導運動員要多食用橙子、奇異果、蘋果等富含維生素的水果以及多喝乳制品。
建議蹦床隊要建立不同運動員的膳食體系,依據個體不同的訓練強度、訓練量等數據制定不同的膳食營養個體化方案,同時制定運動員個體化營養檔案并進行膳食營養記錄,因人而異的進行膳食營養補充。對營養師進行檔案管理并納入考核體系,由定期的營養講學改為跟隊服務,隨時解決運動員遇到的問題并進行科學化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