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甜甜
體育舞蹈在中國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取得了眾多矚目的成就。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體育舞蹈高精尖選手在國際賽場上為國爭光,同時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體育舞蹈優秀教師在教學的一線傳播與推廣這個新興運動項目。此外青少年課外業余培訓的極大發展也為我國體育舞蹈運動項目儲備了眾多優秀的后備人才。但是在我國體育舞蹈蓬勃發展的同時,學科建設缺乏合理性,舞蹈創編缺少創新性,學科人才知識儲備缺乏全面性以及就業前景缺少多元性都值得我們深思。下面以英國羅漢普頓大學為例,探討下中英兩國在學科設置、人才培養、選材條件、學習模式、就業前景等方面的差異,為我國體育舞蹈學科發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對促進我國體育舞蹈事業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現實價值與意義。
20世紀初期,有一類新命名的舞蹈出現在英國,并隨后風靡全世界,這個舞蹈就是國際標準舞也稱體育舞蹈。這個舞蹈分為兩大分支,其一為Modem Ballroom Dance摩登舞,其二為Latin American Dance拉丁舞。其中的摩登舞也被翻譯為“新舞廳舞”,早期的舞廳舞都是起源于民間,其功能更多是為了方便于人們的社交活動。在20世紀以前,世界上流傳著不同形式的舞廳舞,比如有Salsa、Jitterbug、Charleston、Merengue、Argentine Tango等等。1924年,由英國倡議并發起,在廣泛的研究了傳統舞廳舞、宮廷舞及拉美國家舞蹈的基礎上,對此進行了重新整理,于1925年正式頒布了華爾茲、探戈、狐步、快步等四種舞的步伐,總稱摩登舞。1950年,英國ICBD(世界舞蹈組織)主辦了首屆世界性舞蹈大賽“黑池舞蹈節”,這個比賽直到現在都是代表著體育舞蹈界最高規格的比賽。隨著比賽不斷的推廣,體育舞蹈在世界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同時自身也得到了長遠的發展。此后摩登舞中又增加了維也納華爾茲。1960年,非洲和拉美一些國家為拉丁舞進行規范加工后在原有舞種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拉丁舞的比賽。至此國標舞的比賽項目增加到了十個舞種,同時有了舞種的界定、比賽的規則、技術的要求、動作的規格、風格的規范、音樂的節拍。與其說國標舞是在英國“起源”不如說是在英國“重生”。
在20世紀30年代,交際舞傳入中國。我國體育舞蹈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其一萌芽階段:1986年10月,日本國際標準舞業內人士通過中國對外友好協會聯系到中國舞蹈家協會,將國際標準舞引入中國。日本業余舞蹈競技協會會長——山口繁雄先生對中國的學員進行了輔導。1987年4月,在北京舉辦了首屆“中國杯國際標準舞比賽”,之后每年舉辦一次,隨后國際標準舞在我國逐漸得到推廣和普及。其二高速發展階段:為了順應國際的潮流,國際標準舞改稱為體育舞蹈。國內也相應成立了體育舞蹈的組織機構,這些組織機構每年邀請歐洲,日本等國的專家來中國傳經送寶,并且組建了自己的教師以及裁判團隊,定期舉辦體育舞蹈錦標賽,這些組織機構的成立極大地推動體育舞蹈事業高速發展。與此同時,大量的體育舞蹈選手開始走出國門,去參加世界級體育舞蹈賽事,也讓國際體育舞蹈界了解了中國體育舞蹈的發展現狀。全國各大師范類、體育類、藝術高校紛紛設立了國際標準舞專業,極大的促進了體育舞蹈師資的建設與課程體系的完善。2007年,國際標準舞被納入了“桃李杯”舞蹈大賽,從此國際標準舞的藝術性被國內主流舞蹈界所接受與認可。其三普及發展階段:目前,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體育舞蹈愛好者已有三千萬人,其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重。體育舞蹈本身所具有的熱情與動感,時尚與優雅以及對身體形態的塑造得到了廣大青少年和家長們的認可。
在英國,公立舞蹈大學并不常見,很多的舞蹈學歷教育都是基于綜合類大學的舞蹈系。即便是有專門的舞蹈學院,也是極少數,而且都是以舞蹈理論研究、當代舞或者芭蕾舞為主。而體育舞蹈(國標舞)在英國根本不存在學歷教育。如果個人非常喜歡這個項目,就只能自己去找當地的私人舞蹈工作室學習。就這個層面來說,英國的體育舞蹈教育并不利于體育舞蹈的發展,獨立的個體很難去長期系統的堅持一個舞種的練習,并達到職業的較高的水平,取得較好的比賽成績。但是,盡管如此英國人的黑池比賽成績卻是非常出色的。
中國現今以北京舞蹈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為代表藝術院校紛紛開設了體育舞蹈專業(國標舞專業)。同時,全國各大綜合類院校、體育類院校、師范類院校也都開設了體育舞蹈專業。對比英國,中國在體育舞蹈學歷教育方面要優于英國。在這個層面來說,中國的體育舞蹈學歷教育的蓬勃發展,促進了體育舞蹈人才的系統性、全面性的培養。但是早期中國由于師資力量不足發展較晚等現實問題,比賽成績落后。近幾年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選手在英國黑池比賽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總體來說仍然落后于西方歐美國家。
大部分的英國大學舞蹈學科課程設置可分為兩個大的方向:理論類與實踐類。實踐類主要包括舞蹈編創、舞蹈編導、舞蹈表演、舞臺表演等。理論類主要包括舞蹈科學、舞蹈人類學、舞蹈政治學與社會學、舞蹈哲學與歷史。
由表1可以看出,英國的羅漢普頓大學舞蹈系課程設置體現出了課程種類多、涉及領域廣、學科之間交叉融合較為明顯的特征。其中舞蹈與哲學、舞蹈與美學、舞蹈與社會學、舞蹈與人類學的學科設置在中國的藝術院校并不多見,多學科的交融使得英國舞蹈研究水平超前,研究方向更多元化、舞蹈創編的視角更為犀利、有創新力與活力。由表1可以看出英國相比個人的舞蹈技術而言更偏重理論研究與科學實踐。由表2、表3可以看出我國的體育舞蹈學科課程設置無論是藝術類院校還是綜合類院校更多偏重實踐類的課程,學科與學科之間交叉融合較少,出現重實踐技術輕理論研究的特征。

表1 英國羅漢普頓大學舞蹈系課程表

表2 中國上海戲劇學院國標舞(體育舞蹈)專業本科課程表

表3 河南大學體育學院體育舞蹈專業本科課程表
英國19世紀在工業和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促使英國的社會生活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并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個時期的英國教育領域占統治地位的仍然是傳統教育理論、教育組織形式、課程內容。這顯然并不能適應英國經濟的高速發展。19世紀90年代“新教育”思想在英國產生,其代表人物有英國教育家雷迪、巴德利和懷特海等,它從多方面批判傳統的教育理論和方法,反對主知主義思想,強調個人自由發展、學校教育與社會發展之間的聯系。由此“新教育”思潮對傳統教育發動了一次巨大的沖擊。在這樣的教育思潮影響下,也影響著英國舞蹈界教育理念、人才培養和選拔。在英國的舞蹈教育觀念中,外形條件并不能成為阻礙個人從事舞蹈職業的關鍵因素。想要進入英國的舞蹈專業,并不是看個人的舞蹈技巧有多么優秀,而是看申請人對舞蹈的理解、想法與初衷。這使得舞蹈專業的人才更加多元性、全面性、獨特性。這就使其他學科的舞蹈愛好者們也可以有機會進入舞蹈專業,增加了學科與學科之間交叉與交融的可能性。
在中國大部分高校體育舞蹈專業考試,包括中招各項藝術類考試,仍然以技術和外形條件作為能否進入大學的關鍵因素。比如個人的身材比例、氣質、肌肉協調能力、舞蹈感覺等等。往往忽略了個體的獨特性、全面性發展。如果不是從小習舞,很難考上國內頂尖的藝術學府或者頂尖的體育類綜合類學府。每個體育舞蹈專業或者舞蹈專業的學生都是一樣的長腿、長臂、長脖子。我們更加注重技術的發展,選拔學生的標準是為技術而服務的,忽略了文化素質的培養。導致后期的舞蹈創編與創新能力的缺乏,而創新創編能力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素養、綜合素質基礎上的。這也使得我國在體育舞蹈技術上日益強大,而在舞蹈多元化、創新領域不如英國的根本原因。
在英國,由于舞蹈藝術類院校較少,綜合類大學的舞蹈系并沒有開設國標舞(體育舞蹈)專業。使得許多體育舞蹈愛好者或者舞蹈專業的學生需要花更多的精力與財力“自修”。如果想成為競技職業選手,只能通過自主的努力。這種開放式的學習方式,對自制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沒有固定的學歷教育,學生可以自由的選擇喜愛的舞蹈風格、適合的學習方式、喜歡的舞蹈老師,發展出獨一無二的舞蹈特色。英國的舞蹈專業的學生往往身上都帶著“獨特”的標簽,英國的體育舞蹈學習模式更多的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英國,很多的體育舞蹈職業選手并不是科班出身,從事與體育舞蹈并無關聯工作,只是業余時間用來練習體育舞蹈。從練習的時間上與學習的效率來看,英國的體育舞蹈學習并不如中國系統。但是從學習的環境與便捷度來看,英國遠遠超于中國,體育舞蹈界三大頂尖賽事在英國舉辦,使得來自全球各國的頂尖體育舞蹈選手及愛好者匯集于英國,極大促進了體育舞蹈在英國的交流與傳播。英國是體育舞蹈賽事文化的發源地,對體育舞蹈這個項目有著秉要執本的作用。每年黑池的講座、培訓、表演等一系列高規格的活動極大滿足了體育舞蹈愛好者和職業選手交流與學習的需求。
中國體育舞蹈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青少年業余培訓、大眾健身培訓、專業院校學習等多種學習途徑。在中國,如果喜歡體育舞蹈可以選擇業余培訓或者專業院校來學習。但是后者難度會比較大,對舞蹈從業者的身形外在條件要求較高,不是科班出身很難進入頂尖的舞蹈學府進行全面系統的學習。我國的體育舞蹈學歷教育相比于英國則更加系統、穩定,但是欠缺了獨特性,學生的選擇權較小,學生進入高校后很難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與喜愛的舞蹈老師,從某種程度上會遏制學生學習體育舞蹈的興趣與動力。同時,由于體育舞蹈是來自國外的舶來品,出國交流學習費用高昂,不只是學生,老師也會因為高昂的學習費用而無法經常出國學習,從而導致我國體育舞蹈高校師資專業知識更新滯后。
中國目前高校體育舞蹈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業方向主要有高校體育舞蹈老師、業余培訓班和俱樂部老師、自主創業或者繼續考研深造等。調查發現,體育舞蹈專業學生對于畢業后職業的選擇更傾向于與自己專業密切相關的俱樂部工作,比例高達 61%,這與學生平時在俱樂部兼職有著密切的關系;另有19%的同學選擇考取教師資格證進入學校做教師;11%的學生選擇考取事業編公務員等從事行政工作。有6%的學生畢業后選擇自主創業,自主創業的領域也是圍繞俱樂部或者舞蹈培訓中心等[1]。英國,由于舞蹈專業學生的背景與專業比較綜合,決定了英國舞蹈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更加靈活全面,涉獵面更廣。不像國內很多舞者都是從小學習舞蹈考入大學,并且絕大部分畢業做了老師。加上英國自身文化背景下和經濟高度發達支撐下,社會對藝術從業者包容性更強,舞蹈專業畢業生除了當教師外,還有舞蹈影像研究、舞臺設計、舞蹈電影制作、開辦藝術公司、舞蹈編導等等職業可供選擇。
本文以英國羅漢普頓大學舞蹈系為例與中國藝術類和綜合類高校體育舞蹈專業做對比后,發現兩國在學科課程設置、人才培養、選材條件、學習模式、就業前景等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研究表明,英國的體育舞蹈或舞蹈人才培養更具有開放性、包容性、全面性的特點;課程設置呈現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特征;創新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較強;就業更為靈活有競爭力。我國體育舞蹈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交流較少,課程設置較為單一;重實踐輕理論;體育舞蹈創新能力和研究能力較弱;就業較為單一。建議:其一,發揮綜合類大學優勢,搭建學科與學科之間交流平臺。其二,創新體育舞蹈課程設置,引入有益于體育舞蹈學科發展的跨學科課程,提高體育舞蹈理論課比重。其三,適當增加選修課比重,建立教師課程滿意度考核制度,提高學生自主選擇權,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其四,搭建高校教師出國學習平臺,給予教師出國學習經費一定比例的支持。其五,不以體育舞蹈技術和比賽成績作為評判學生與教師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搭建多元化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