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玲
【摘要】當前,弘揚大國工匠精神,已成為促進我國勞動者隊伍素質建設以及產業升級的強大精神動力。有鑒于此,從有效利用新媒體平臺以及巧妙設計課堂內容這兩個方面入手,提出高職院校有效開展大國工匠精神教育的途徑與措施。
【關鍵詞】大國工匠? 精神教育? 內涵? 途徑? 措施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示:“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搖籃和基地,高職院校能否在日常教學及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有效地滲透、融入工匠精神,宣傳、弘揚工匠精神,將直接關系到未來我國各行各業勞動者隊伍職業素養的高低?;诖?,結合筆者自身教學實踐,將在詮釋大國工匠精神內涵的基礎上,提出高職院校開展大國工匠精神教育的途徑與措施。
一、大國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是我國古代對于精通某一技藝而具備專長、造詣的手工業者或建筑從業者的美稱。而工匠之所以能夠精通某一門手藝而具備專長,之所以能夠在行業內憑借深厚的造詣而贏得良好的口碑,都離不開其在實踐中對于行業技能的刻苦鉆研,也離不開其在工作過程中對于自己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嚴格要求。所以,工匠精神本質上揭示了勞動者基本的,但同時又是極其寶貴的一種職業素養,即對于工作實務技能苦心孤詣的深入探索;對于工作質量和效率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對于自身工作態度一絲不茍的嚴格要求。
由此可見,工匠精神在本質上體現為一種敬業精神。唯其敬業,才能一絲不茍地嚴格要求自己,才能督促自己在掌握和運用工作實務技能方面不懈探索,勇攀高峰,精益求精地追尋更為優越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唯其敬業,才能促使自己的實務技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憑借精湛的技藝和優秀的產品說話,為自身在業內贏得良好的口碑。因此,若以一言以蔽之,則工匠精神的核心實在于一種敬業的精神素養。
二、高職院校開展大國工匠精神教育的途徑與措施
作為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搖籃,高職院校在弘揚、宣傳大國工匠精神方面擔負著責無旁貸的重任。然而,在當前這個多元、開放的信息社會里,開展大國工匠精神教育,不應流于說教、流于空談、流于形式,而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落到細處、落到明處、落到實處。
(一)有效依托新媒體平臺開展大國工匠精神宣傳和教育
當前,隨著移動網絡技術的發展,諸如微信、抖音、快手、微視、微博等各種具有社交功能的新媒體平臺,已經在高職院校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為其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高職院校開展大國工匠精神教育,就必須首先占領新媒體平臺這個新的制高點,利于其對于學生生活的親和力,來宣傳、弘揚大國工匠精神。
而要做到這一點,學校方面不僅要注冊并發布官方公眾微信號、抖音企業號、快手服務號等具有“社會組織官方”性質的公眾賬號,而且要和校內原有的廣播、電視、網站、校報???、板報等傳統媒體形成有機的融合與聯動,打造面向所有學生的融媒體輿論宣傳平臺。接下來,校方需要用好這個平臺,將其打造成為學生的知心人、貼心人。具體辦法是利用以新媒體為主導的融媒體平臺,向學生發布、推送其所關切的各種資訊信息,并建立與學生的網際互動、交流機制。促使這一融媒體平臺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成為其課余生活的知心人與好幫手。
待融媒體平臺在學生群體中積累一定的人氣之后,則可以利用其中的新媒體以及校內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向學生推送能夠反映大國工匠精神的視頻、文字、圖片等資訊信息。這些資訊信息,可以來自著名人物。
(二)巧用課堂教學,開展大國工匠精神教育
要有效地開展大國工匠精神教育,就必須著眼于巧妙選擇與設計課堂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對于這一精神的弘揚與宣傳。比如,高職院校的音樂公共課,看似其教學內容和大國工匠精神毫無關聯。實則不然。在音樂課上,教師可以選擇諸如《高山流水》這樣的古琴曲目來進行音樂欣賞,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指出這一曲目的故事原型——伯牙摔琴以謝知音子期的行為,其實正好體現了伯牙對于自身職業技能素養的珍視,同樣是一種工匠精神的生動體現形式。這樣一來,則同樣有可能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大國工匠精神的內涵和表現形式,從而與校園融媒體平臺推送的大國工匠精神資訊形成呼應,更有效地促使大國工匠精神內化為學生自身的職業素養和觀念。
三、結語
大國工匠精神以愛崗敬業為核心,然而高職院校開展這一方面的宣傳教育,則切忌流于形式,而須落到實處。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從學生生活的實際出發,開拓以新媒體為導向的網絡化思想教育新陣地,同時優化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則有望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兩方面都滲透性地融入大國工匠精神的宣傳教育,最終收到良好的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 ]艾素平,朱勛春,高再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育[J ].職教論壇,2017,(32).
[2 ]孫志方,李楊,王俊峰.工匠精神視域下增強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實效性的思考[J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