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短期對我國錫行業沖擊很大,主要體現在價格大幅下跌、市場供需不旺、物流受阻、原料供應短缺等方面。中長期來看,疫情對產業影響有限,今年我國錫產業形勢整體來說會有所企穩。
展望2020年,全球經濟將不可避免地出現下滑。今年年初受到目前最大的“黑天鵝”事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的影響,俄、韓等多國因絕大多數中國企業延遲復工已經出現用料短缺,甚至出現一些企業因此而暫停生產。
而對國內經濟而言,突發的疫情已直接導致國內企業生產的停擺,多國已先后啟動應急措施,中國對全球供應鏈的松動正在顯現。當下疫情多變,而更長久的問題是,我國應如何應對制造業,甚至科技產業對中國制造的撕裂與遏制。今年國內的“保六之爭”會因疫情顯得更為尖銳。一種說法是中國長期增長趨勢已經放緩,未來可能會有繼續下滑,目前潛在經濟增速可能已降至6%以下。但也不應對國內經濟過于悲觀,因為即使是5%的增速,中國經濟每年的新增量依舊是全世界最大的。中國經濟可能已經從高速增長期邁入了增長平穩期,增速可能維持在5%~6%左右。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短期對我國錫行業沖擊很大,主要體現在價格大幅下跌、市場供需不旺、物流受阻、原料供應短缺等方面。目前除個別企業正常生產外,云南、廣西、江西、湖南、內蒙古、廣東、安徽等省市多數錫企均延遲開工。企業計劃復工日期多數為2月10日,部分要到2月底和3月初,還有一部分企業復工時間甚至要到3月中旬。多數企業人士認為此次疫情的爆發對市場短期影響很大。物流上,國內之間的省市物流基本被遏制,主要進口國緬甸佤邦地區對國內的客運運輸車輛在2月份也已暫停,恢復時間未知,這直接導致本就緊張的原料供應矛盾更為尖銳;冶煉、下游企業均對終端消費情況也抱有不樂觀的預期,但多數人士認為價格大幅波動多是短期因為心理層面上的影響,期貨的開盤有助于對近段時期恐慌情緒的釋放,為未來價格逐步步入正軌會有積極的作用。中長期來講,疫情對產業影響有限,今年我國錫產業形勢整體來說會有所企穩。
產量方面,國內龍頭企業云錫集團的鉛改錫項目新址搬遷即將在春節后完成,屆時云錫精錫將新增產能2萬噸/年;另外江西的錫產量還會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若內蒙古銀漫礦山恢復生產,省內冶煉企業的產量也會隨之增加。預計2020年國內錫總產量至少回升到16.7萬噸。
需求方面,今年錫的終端產業轉移還會持續,現有技術支撐能力的限制,錫尋找新消費增長點較為困難。但主要消費領域錫焊料市場在明年可能會受明年5G快速發展和PCB 電路板產量增長的拉動而增長,另外錫化工的消費仍將穩中有升,整體消費水平會回歸穩定,明年總量將提升到16.1萬噸,同比增長2.5%。
貿易方面,進口來源量緩慢下降的大趨勢不會變,但明年原料進口多元化的跡象會更明顯,尤其是從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的進口量可能會持續增長,能夠彌補少部分緬甸礦的下滑量。出口方面仍有多個影響因素:一個是未來中美貿易戰再起對下游需求所帶來的的影響。一季度的貿易情況會因去年年底中美貿易談判達成第一階段的成果而出現緩和,但二季度起仍需要警惕美國政府對兩國貿易再次發難的可能,這將間接影響錫出口的增長。另一方面,錫的內外盤錫價差也決定了貿易走勢。2019年下半年開始,錫內外價差大幅縮小,亦是出口貿易縮水的重要因素之一。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預計2020年礦石進口總量下滑區間10%~12%。內外價差逆轉或將促進精錫進口量上升到3000噸,精錫出口受抑制會有小幅下滑,區間位于5000噸~6000噸之間,整體仍維持凈出口狀態。
2020年錫價會較2019年回暖。暴跌后的價格偏離基本面程度大,尚未恢復到合理區間內。2019年12月底上期所夜盤已引入錫做市商交易,這有助于提升未來滬錫的資金引入量,提高錫主力合約輪轉連續性,縮小合約買賣價差,促使價格回歸到合理區間。安泰科預計2020年滬錫均價會提高到14.4萬元/噸,震蕩區間為13.5萬~15.3萬元/噸。
綜上,價格的回暖將重拾生產企業的積極性,隱性庫存顯性化的情況會增加。供需雙弱的局面下,預計2020年國內整體過剩量仍保持在千噸之內。

表1 2020、2025年精錫價格預測

圖1 2019~2020年2月滬錫主力及庫存走勢
從宏觀面來看,全球經濟快速上升周期的步伐因中美貿易爭端等重要的黑天鵝事件而拖累,增速不及預期。而我國因與美國貿易的拉鋸戰,導致近兩年經濟增速顯著放緩。有經濟學家預測,未來五年我國經濟增速可能降至3%。
從國內政策方面來看,錫產業仍將保持較為寬松的貿易政策。自2017年國內取消精錫出口關稅及其配額,同年經商務部批準同意云錫作為國內唯一一家準許開展錫精礦加工貿易的錫生產企業,即開啟了現貨貿易的大門,將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聯系在了一起,內外聯動、期現聯動體現的越來越緊密。2018年又提高了部分用錫產品的出口退稅率,這些貿易政策的出臺大大提高了錫產品的出口量。這意味著未來我國可利用國外錫資源更加便利,也可將自己的錫產品方便地輸出到海外,在國內過剩、國際短缺的狀況下,來進一步平衡全球市場。
從國內錫供應來看,未來五年,國內不會很快出現新增礦床,已有礦體產量會保持相對穩定,因此礦石總供應不會有大的增長,維持持平或小幅下降態勢。
從消費來看,未來錫消費將由下滑轉為穩步增長,但增速較為緩慢。一是隨著電子產品的小型化進程,單位產品的耗錫量減少,雖然總量的增加彌補了一部分錫的消費,但是從整個錫焊料行業看,錫消費量在2011年達到了頂峰,后逐年小幅縮減于9.7萬噸上下趨于穩定。但未來五年,電子產業周期將在iPhone、5G射頻器件、汽車電子等產業引領下迎來新一輪的上升期,在一定程度上回拉動錫的消費。二是鍍錫板行業近三年亦呈緩慢下滑態勢。未來我國馬口鐵的生產仍然面臨一些行業問題的挑戰,包括低利潤、高錫價和即將實施的新國標的沖擊。三是錫化工行業的發展比較好,錫消費量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然而近兩年也有一些不穩定的因素:一個是環保檢查短期內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對有機錫生產商,數家生產工廠關停和搬遷;再一個是中美貿易戰,已對一些化工廠家產生實質影響,原先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出現中斷。未來幾年錫化工仍是錫消費中最強勁的增長領域,但受宏觀形勢的影響增速會下滑。
總的來看,預計到2025年,中國市場將淘汰更多落后產能,且隨著國家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將逐步拉動國內錫下游需求向暖。長期來看,國內供需格局將顯著改善,即從小幅過剩向小幅短缺的緊平衡過渡,價格重心也將隨之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