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強
(潞安環能股份有限公司王莊煤礦,山西 長治 046031)
煤礦瓦斯是制約礦井安全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隨著礦井開采深度的不斷增加,煤層中瓦斯含量呈非線性遞增趨勢,瓦斯治理難度和瓦斯威脅強度不斷提升。煤層開采后,上覆巖層形成采動裂隙,形成卸壓瓦斯的儲存空間和流動通道,而工作面采用“U+高抽巷”通風系統,高抽巷抽采負壓會促使工作面、采空區和高抽巷間的漏風通道的形成,直接影響到采空區原有瓦斯流場的分布。為了后期布置鉆孔輔助“U+高抽巷”瓦斯抽排,必須對高抽巷影響下的裂隙帶瓦斯運移規律、采空區瓦斯分布規律等關鍵問題進行探討,以便確定采空區瓦斯積聚區域。本文以王莊煤礦9105工作面為例,通過數值模擬的方法對采空區瓦斯分布規律進行模擬分析,以便為該區域瓦斯治理提供依據,也為王莊煤礦類似條件下瓦斯抽排提供經驗和科學指導。
9105工作面位于王莊煤礦后備區,是王莊煤礦首個超大型回采工作面,設計回采長度3432m,切眼長度340m,工作面標高377~522m,平均煤厚6.5m,煤層傾角2~12°,采用綜采放頂煤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藝,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按照已有瓦斯含量與埋深關系曲線推斷,該工作面屬于瓦斯風化帶,相對瓦斯涌出量為9.43m3/t,絕對瓦斯涌出量為37.50m3/min,屬高瓦斯工作面,無瓦斯、CO2突出危險傾向,煤層正常涌水量30m3/h。通過已有采區研究結果計算,工作面回采期間形成的冒落帶最大高度范圍17.55~23.4m,裂隙帶最大高度范圍為49.48~60.68m。根據9105工作面實際情況進行預測,在日產量15000t生產條件下,采空區絕對瓦斯涌出量約為28.33m3/min,擬采用“U+高抽巷”通風方式,以及布置后期輔助鉆孔對采空區瓦斯進行抽排,高抽巷層位選擇距離煤層頂板10~15m垂距,距離回風巷12~16m水平距離。
本文基于FLUENT軟件對工作面采動過程中瓦斯運移及分布進行模擬分析。按照9105工作面實際情況,忽略頂板周期來壓等特殊情況,僅考慮進風巷、回風巷、高抽巷和采空區漏風對采動裂隙場瓦斯濃度的分布影響。模型構建如下:(1)進風、回風巷高度為3m,長為25m,寬為5m;工作面的長度為340m,高為3m,寬為4m;(2)采空區長為300m,寬為4m,高為3~50m;(3)高抽巷高3m,寬3m,與煤層頂板距15m,與回風巷平距16m;(4)根據采空區碎脹程度劃分為15個區域;(5)用 Gambit 處理器建立兩個模型,每個模型均采用 TGrid 進風網格的劃分,每個模型劃分的單元格為 78.4 萬個。模擬參數選取:(1)按照采空區碎脹程度分區,確定孔隙率、滲透率參數,見表1;(2)工作面煤壁的瓦斯涌出量為 11m3/min,采空區遺煤和鄰近層瓦斯涌出量為 42m3/min;(3)進風巷設置為風流進口,入口風速3m/s,瓦斯濃度為 0,出口設置為自由出口,整個采空區設置為多空介質,其他固體邊界設置為墻壁。

表1 9105工作面不同區域孔隙率、滲透率
根據9105工作面高抽巷的布置設計,通過數值模擬得出高抽巷影響下采空區的瓦斯流向,其中,X軸代表采空區走向,Y軸代表距工作面位置距離,Z軸代表相對于煤層底板的采空區高度距離。
基于數值模擬對采空區走向方向上瓦斯分布規律進行分析,見圖1。距離煤層底板不同的采空區高度,采空區瓦斯濃度都隨采空區走向距離、距離工作面位置的增加而呈遞增趨勢。而在高抽巷抽排采空區上隅角瓦斯的作用下,采空區回風側(X≤50m,Y≥200m)瓦斯濃度相對較低。對比不同采空區高度(Z=5m、Z=25m)的瓦斯分布,可以看出:
(1)在采空區回風側(X≤50m ,Y≥200m),距離底板高度為5m的采空區瓦斯濃度高于距離底板高度為25m的采空區。以0.05瓦斯濃度等值線來說,5m和25m高度0.05等值線距離回風巷分別為38m和47m。
(2)在采空區后段,采空區高度為Z=5m瓦斯濃度低于 Z=25m的瓦斯濃度。以瓦斯濃度為80%等值線為例,Z=5m處0.8等值線距離為267m,Z=25m處80%等值線距離為195m。
綜合分析,由于設計高抽巷位置距離煤層底板為15m,在不考慮底板位移情況下,高抽巷與Z=25m采空區層面垂直距離更近(約為3.5m),抽采效果更為明顯。而隨著采空區距離工作面距離增加,瓦斯上浮效應作用更強,雖然在高抽巷作用下,采空區瓦斯濃度有所下降,但上浮作用大于高抽巷瓦斯抽采能力,致使采空區垂高越大,瓦斯濃度越大,在采空區上部形成高濃度瓦斯積聚區。

圖1 采空區沿走向(X軸)方向不同垂高處瓦斯分布規律
沿Y軸方向,選取Y=5m、Y=170m 和Y=330m 三個截面上的瓦斯分布,分別代表采空區回風測、中部和后部,見圖2。分析瓦斯分布曲線可以看出:

圖2 工作面不同位置采空區方向瓦斯分布規律
(1)采空區瓦斯濃度隨著距回風巷距離的增大而逐漸增大,并且出現明顯的分層現象。對于瓦斯濃度為0.8等值線來說,Y=5m、Y=170m和Y=330m處0.8等值線距離進風巷距離分別為268m、190m和136m,而隨著采空區高度的上升,采空區瓦斯濃度更為積聚。即采空區瓦斯隨著距回風巷距離的增大,不斷向采空區上隅角位置積聚,而隨著距工作面距離的增大,聚集效應更為明顯。
(2)采空區回風側Y=5m、中部Y=170m的瓦斯濃度隨著采空區高度的上升呈現先降低后增加的規律,而在采空區后部Y=330m處,采空區瓦斯濃度幾乎呈現不斷上升趨勢。
可見,在高抽巷作用下,采空區靠近回風側仍然存在高濃度瓦斯積聚區域,而隨著采空區高度的增加,這種積聚效應尤為明顯。所以,為了更好的進行瓦斯抽排,降低采空區瓦斯濃度,可以采取向采空區回風側裂隙帶內施工輔助抽采鉆孔。
采用“U+高抽巷”瓦斯抽放方法,降低了采空區瓦斯濃度,減少了采空區向上隅角的瓦斯涌出量,從而降低了上隅角瓦斯濃度。在采空區回風側靠近高抽巷位置,瓦斯抽排效果更好,而隨著采空區與高抽巷距離的不斷增加,瓦斯上浮效應作用大于高抽巷抽排作用,造成瓦斯積聚,形成高瓦斯區域。因此可以在采空區回風側中上部、采空區后部施工輔助抽采鉆孔,從而達到抽放采空區高濃度瓦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