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欣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測試研究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6)
雞西煤田是黑龍江省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之一,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煤炭資源。雞西煤田合作區塊地質條件優越,適合煤層發育,煤層分布面積較大,可采煤層較厚,為煤層氣的生成和儲集創造了有利條件。合作區塊是雞西煤田的重要產煤區,今年做煤炭勘探的同步做了煤層氣評價。為了探索雞西煤田合作區塊煤層氣成藏的控制因素,采集主要煤層樣品,進行現場試驗和實驗室分析,得到合作區塊的煤層煤質和含氣性數據,經綜合研究獲得合作區塊的煤層氣含氣性特征,進而指導下一步煤層氣勘查與煤礦瓦斯防治。
雞西盆地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興凱湖-布列亞山地塊區老爺嶺地塊佳木斯隆起帶麻山隆起的雞西凹陷區。雞西煤田東南端受控于敦化-密山斷裂,西、北側為剝蝕邊界,東部收斂于密山以西。盆地中部由于存在橫貫東西的平麻斷裂,使盆地分為北、南兩個凹陷區。雞西煤田南、北兩個凹陷區均為大型復向斜構造。其構造線方向兩個條帶基本一致,南部條帶呈北東向、北部條帶由西部東西向變為東部的北東~北東東向。合作區塊位于雞西盆地南部條帶的中部,麻山~平陽逆沖斷裂和敦化~密山斷裂中間。
雞西盆地白堊系下統穆棱組(K1m)和城子河組(K1c)為雞西煤田各個勘查區塊主要含煤地層,發育于整個雞西煤田,為本區塊的主要含氣目的地層。上部的穆棱組煤層發育范圍廣,分布面積廣,以薄煤 層為主,中厚層次之,未見厚煤層。煤層結構比較簡單,以單一煤層為主,復煤層較少。巖性以灰白色粉砂巖、淺灰色粉砂質泥巖、灰黑色泥巖為主,局部夾炭質泥巖、煤層和灰綠色、灰白色凝灰巖,下部砂巖層與下伏地層整合接觸。下部的城子河組煤層埋藏較深,發育范圍較小,以薄煤層為主,中厚煤層次之,厚煤層少見,巖性以灰白色、淺灰色粉砂巖,粉砂質泥巖,泥質粉砂巖,灰白色細砂、粗砂巖,灰黑色泥巖為主,局部夾炭質泥巖、煤層。不同的地方同一煤層往往是厚薄不均,經常由薄變厚或由厚變薄。
根據錄井綜合解釋的主要含氣井段和現場采樣測試結果,一共采集各類樣品64個。測得含氣量為:空氣干燥基氣含量1.41~12.31cm3/g,平均為4.94cm3/g;甲烷CH4含量1.18~14.18cm3/g,平均為4.74cm3/g。氣成分為:甲烷(CH4)69.87%~93.82%,平均83.87%;二氧化碳(CO2)0.48%~29.19%,平均4.96%;氮氣(N2)0.91%~23.54%,平均11.11%;乙烷及重烴(C2+)0~1.59%,平均0.07%。本區塊含氣量較高,氣成分以甲烷為主,雖然個別二氧化碳(CO2)或者氮氣(N2)含量較高,不影響本區塊煤層氣的下一步開發利用。
等溫吸附試驗顯示:吸附時間一般為1.53~35.26d,平均11.43d??諝飧稍锘鵏angmuir體積5.58~20.48cm3/g,平均為12.27cm3/g;臨界解吸壓力0.56~5.59MPa,平均為1.88MPa。空氣干燥基含氣飽和度為50.09%~113.91%,平均78.14%。
本區塊可采煤層的宏觀煤巖類型以半亮煤為主,局部為暗煤或亮煤。煤巖成分多以亮煤為主,亮煤成分一般大于60%。煤體較堅硬,以原生結構煤為主,局部見碎裂結構煤。煤芯多呈柱狀,柱長0.8~11.5cm,塊狀次之,塊的大小1.0~8.0cm,層理較清晰,多數亮煤中發育一組裂隙,5~24條/5cm。煤顯微組分測定顯示,有機組分占總量的85.14%:鏡質組、惰質組、殼質組分別占79.44%、3.86%、1.84%;無機組分占總量的16.35%:粘土類、氧化物類、碳酸鹽類、硫化物類分別占14.3%、0.51%、0.4%、0.2%。煤的有機組分以鏡質組為主,其次為惰質組和殼質組,無機組分以粘土礦物為主,氧化物、碳酸鹽礦物、硫化物較少,其中碳酸鹽礦物、硫化物不是所有都有檢出。有機組分以鏡質組為主,主要為均質鏡質體和基質鏡質體,其次為團塊鏡質體和結構鏡質體及少量的碎屑鏡質體、團塊半鏡質體和結構半鏡質體;惰質組主要為絲質體、半絲質體,其次為惰質體或碎屑惰質體,少見菌類體;殼質組主要為小孢子體,其次為角質體和樹脂體,少見大孢子體和木栓質體;無機組分主要為粘土礦物,為棕色-黑棕色-黑棕色細粒狀聚集體及黑色細粒狀粘土,氧化物為石英,碳酸鹽礦物主要為方解石,其次為菱鐵礦,硫化物為黃鐵礦。最大鏡質體反射率為0.63%~0.94%,平均0.78%,鏡質體反射率表現為隨埋深的增大而增大。根據反射率值劃分煤階為氣煤-肥煤。圖1為含氣量與埋深的關系圖,從圖1中可看出含氣量隨埋深增加稍有增加,有略微上升趨勢,但分布較離散,總體上城子河組煤層含氣量略比穆棱組煤層含氣量大。圖2為最大鏡質體反射率RO,max與煤層埋深關系圖,從圖2中可知最大鏡質體反射率(RO,max)隨埋深的增大而呈增大趨勢,即總體上城子河組煤層RO,max比穆棱組煤層RO,max要大。

圖1 含氣量與埋深的關系圖

圖2 最大鏡質體反射率RO,max與煤層埋深關系圖
根據要求采取了各主要可采煤層樣品,經試驗室分析獲得了主要煤層的工業分析、元素分析、全硫、有害元素等數據。分析采集的64個樣品,獲得:水分(Mad)為0.17%~3.12%,平均為1.09%;灰分(Ad)為7.06%~49.12%,平均為25.48%,大多為低灰煤~中灰煤,特低灰和高灰煤相對較少;揮發分(Vdaf)為32.19%~42.43%,平均為37.91%,為高揮發分煤;固定碳(FCd)為29.77%~61.00%,平均為44.42%;干燥基高位發熱量(Qgr,d)32.72~41.36MJ/kg,平均為 34.72MJ/kg,屬于特高發熱量煤。真密度為1.36~1.76g/cm3,平均1.54g/cm3;視密度為 1.28~1.60g/cm3,平均 1.42g/cm3;孔隙度為5.41%~9.09%,平均6.29%。原煤全硫(St,d)0.14%~0.48%,以有機硫為主,均為特低硫煤。磷(P,d)為0.009%~0.136%,屬低磷煤~高磷煤。氯含量在0.006%~0.099%之間,均屬特低氯煤~低氯煤。可采煤層砷的平均含量均不超過2μg/g,均為一級含砷煤,沒有達到有害程度。
經工藝性能分析,所采煤樣具有一定的粘結性,軟化溫度ST在1100℃~>1500℃之間,分煤層平均為1235℃~>1500℃之間,屬較高軟化溫度灰煤。煤灰流動溫度為1279℃~1468℃之間,屬于中等流動溫度灰~較高流動溫度灰。煤灰以Si02和A1203為主要成分,灰分成分中Si02含量為47.43%~54.81%,A1203含量為28.94%~42.19%。粘結指數為3~94,膠質層最大厚度為5.0~17.5mm。哈氏可磨性試驗可磨性指數為52~63,為中等可磨煤~較難磨煤。
(1)氣體成分分析表明:甲烷(CH4)平均占83.87%;二氧化碳(CO2)平均占4.96%;氮氣(N2)平均占11.11%;乙烷及重烴(C2+)平均占0.07%,極少。
(2)含氣量隨埋深增加稍有增加,有略微上升趨勢,但分布較離散,總體上城子河組煤層含氣量略比穆棱組煤層含氣量大。
(3)合作區塊擁有適合煤層氣生成和儲集的地質條件,各主要可采煤層氣含氣量較高,可進一步勘查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