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鞍山市是我國的鋼都,為我國的鋼鐵產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井井寮作為鋼鐵廠員工的宿舍,歷史悠久建筑風格獨特,是日本殖民統治的見證,也是老一代工業人的記憶,對此我深入建筑進行實地考察,本文則是對現狀的展示。
【關鍵詞】工業遺產;井井寮;現狀調研
1、調研的背景
井井寮舊址由“東京建筑會社”于1920年建造,建筑占地3163平方米,主要功能為職員宿舍。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業遺產專項普查中,被列為工業遺產名錄,2009年7月被鞍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10月申報為遼寧省第九批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被確定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的井井寮年久失修,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已經被保護起來,很快就會得到修繕與再利用。
2、調研的意義
這座建筑在建造風格方面采用了俄羅斯新藝術運動風格,體現了當時日本設計師受俄羅斯和新藝術運動的影響,以及對歐洲藝術設計風格的追崇。在建造技術方面采用了磚混結構,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屋頂呈傘形的木結構,外立面的紅磚皆為手工打造的紅磚,象征著當時東北地區較高的建造技術,以及認真的建造態度。井井寮是一座經歷了一百年的建筑,是一本實體的歷史教科書,井井寮是日本殖民統治的見證,也是鞍山地區老一代工業人的記憶,有著重大意義與研究價值。
3、調研的內容
井井寮舊址經度122°35'28"E,緯度41°3'54"N,保護范圍以建筑墻體為基準線,東12米、南6.2米、西7米、北6.5米。建筑本體及周邊進行現場考察并對現狀進行總結。
4、現狀
如今在不影響行人通行的范圍內,對建筑進行圍擋保護并有門衛進行看護。建筑產權被收回,商戶已經撤離,并且對室內垃圾殘余進行清除。
建筑室內格局有變,室內空間被壓縮,通道遭到大面積封堵。建筑負一層陰暗潮濕有多處積水以及堆積物阻擋塌陷嚴重,可見的構件均遭到嚴重腐蝕。建筑內的天井從一層頂部用彩鋼板封堵成密閉空間,靠近天井一側的窗戶遭到大面積封堵。建筑一層外立面墻體遭到不同程度的拆除作為門市,并且內部格局也有巨大改動。建筑二三層室內空間被后建的地板與吊頂壓縮,格局也有較大變化。建筑的頂部為傘形木結構有規律的排列支撐,有的木結構已經被腐蝕出現了裂痕、折斷、反潮以及孔洞,金屬制品被腐蝕相對較小,木結構上沉積了約2mm的灰塵。
總結:
建筑生來為人所用,它給人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承受著歲月的侵蝕,歷史建筑更是這樣,這些建筑存在就好比警鐘,時刻提醒著人們不要讓歷史重蹈覆轍,建筑可以代替人將自強不息的精神與美好的記憶一直傳遞下去,希望每一座像井井寮一樣的有重要價值的建筑,能盡快地被保護起來,重新再利用為人們所用,在發揮巨大價值的同時展現這些建筑的原有風貌。
參考文獻:
[1]馬斌,李亞建.鞍山市工業遺產建筑井井寮的保護和修繕[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7(6):96-101.
[2]王蕾.從井井寮舊址談城建聲像檔案在歷史建筑保護中的作用[J].蘭臺世界,2015(3):143.
[3]遼寧省檔案館檔案開放鑒定處.鞍山井井寮[J].蘭臺世界,2016(22):2.
作者簡介:
劉一李(1997—),男,滿族,遼寧本溪人,學歷:2016級在讀本科生,單位:鞍山師范學院,研究方向:工業遺產建筑室內外改造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