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員工”走紅 新經濟與傳統企業攜手創新
武漢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讓大家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更是讓許多中小企業感到寒冷。近日,“共享員工”的概念因為疫情而走紅,即新經濟企業比如新零售、電商等平臺型企業與餐飲企業達成臨時聘用協議,雇傭因疫情暫時無法上班的餐飲企業員工,如餐館服務員跨界當起了電商送貨員。目前,阿里、蘇寧等多家互聯網企業已發起了與傳統企業共享員工的計劃。對于這一機制,你怎么看?
@黎也小貓
除了進行用工人員的流動以外,餐飲行業所囤積的一部分原材料和已經制作完成的半成品,同樣可以與新零售行業合作,在互聯網平臺銷售。只要產品價格合適,質量可靠,消費者一定是可以接受的。在當前的網紅經濟、視頻經濟時代,大量的消費者在家中“自我隔離”,有著巨大的娛樂需求。傳統餐飲企業可以借助視頻直播平臺,開辟一些大廚趣味直播頻道,教消費者們做一些招牌菜,之后,在對應合作的零售平臺進行原材料配套打包銷售,這樣可能形成“直播+零售”的新商業模式,給傳統餐飲注入活力。
@楚楚
疫情雖然造成了傳統企業的寒冬,但是也給傳統企業與新經濟企業合作、共渡難關提供了難得的機會。新經濟企業幫助傳統企業形成更強的成本控制能力,將成本由價值犧牲變成對消費者價值的投入,進而促進銷售。傳統與創新的融合,將探索出一種抵御不確定性沖擊的商業模式。
@阿皮
餐飲業屬于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力成本占其成本很大的比重,現在本應是餐飲業的旺季,但由于疫情幾乎沒有收入。即便如此,餐飲業也不能隨意解雇人員,就算解雇了,等到重新開業時成本更高。新零售、電商等新經濟企業與餐飲業很相似,人在銷售過程中也比較重要,但不同的是,當疫情到來的時候,人們會更需要新零售所提供的蔬菜、水果銷售,而較少去餐飲業堂食,此時就出現了人員資源的錯配——餐飲業有大量員工待業,新零售行業卻因疫情招不到員工。讓餐飲業相對冗余的員工去新零售企業上班,是一種有效的帕累托改進,餐飲業和零售企業各取所需,改善了各自的境況。
@青夏微檬
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企業家就是一群改變世界的人。新經濟企業與云海肴、青年餐廳等傳統企業合作,是不同行業間企業有機互補、共同抗擊疫情的有益探索。雖然傳統企業受到了疫情的巨大打擊,但如果能夠積極與新經濟企業合作,開拓升級服務,或許能夠碰撞出火花,渡過難關。
翻轉君
共享員工不僅是一種應急措施,更是未來用工的趨勢。對于提供方而言,共享用工模式使得用人成本被分攤,解決了企業現金流壓力。對于需求方而言,滿足了用工方短時間內的大量用工需求。
就業季延遲 如何為畢業生解除后顧之憂
疫情當前,為避免人群聚集,保護求職者的身體健康,許多用人單位取消了線下招聘活動,有關部門也要求暫停各類高校畢業生就業現場招聘活動,這打亂了很多畢業生的求職計劃。近日,人社部提出對高校畢業生優化服務,擴大在線辦理的事項,網上面試網上簽約,適當延長招聘時間,推遲體檢,推遲簽約錄取,同時調整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基層服務項目,招聘招錄的筆試面試。面對就業季延遲,高校和企業要怎樣去幫助畢業生完成過渡?
@璇子
線下集中筆試造成人員聚集,企事業招聘可以用網絡筆試替代,與其考察求職者對知識的記憶,不如側重于檢驗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面試環節,人員聚集的“群面”也應當取消,通過單獨面試來進一步考察應聘者,在通信方式如此便利的當下,有的面試活動完全可以用遠程視頻形式取代。這對用人單位來說,或許增加了選人用人的成本,但也能夠讓招聘更加精準。求職者也要樹立誠信意識,憑真本事來求職。
@博卡青年
就業季延遲,高校要提供力所能及的配套措施,盡可能為畢業生掃除后顧之憂。以往,很多高校在為畢業生發放畢業證書時,就要求畢業生盡快離校,以方便后勤部門對學生宿舍作清掃和整修,迎接開學后的新生。但是,今年的情況不太一樣,有條件的學校不妨延長畢業生的留校時間,允許尚未找到工作的畢業生暫時住在學校,而不是匆忙到外面租房,從而減輕他們繼續求職的經濟壓力。
@在云里
疫情隔絕了人員流動,但信息流動不能阻斷。很多經歷過畢業求職季的過來人都知道,就業信息是關系到畢業生能否找到理想工作的關鍵。高校要更積極地為學生提供就業信息,減少學生外出奔波的成本。對每一個求職路上的學生,學校都要做好精細化的就業輔導。這是出于教育者的責任和擔當,要對得起當年新生入學時許諾給他們的美好未來。
@芒果奶蓋
受疫情影響,有的行業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一些用人單位可能也會產生毀約的想法。對此,有關部門要及時出臺相應措施,依法保障應屆畢業生的權益,阻止部分用人單位沒有充分理由的毀約。此外,一些企業有可能削減今年招聘計劃,有關部門應多方位出臺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樹立信心。
翻轉君
就業季遭遇疫情,以適當的形式開展就業工作,關乎年輕人對未來的信心。困難時刻,各方面都需要增進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求職學生應實事求是地展示個人能力,學校要為學生求職“做好嫁衣”,用人單位需有長遠考慮,堅定履行招聘承諾,為自身發展儲備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