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紹宇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開展任何工作之前都應先進行調研,了解工作的背景、事件的經過與前因后果、任務的目的、涉及的人員與資源等。開展人力資源工作亦是如此。
筆者此處談到的人力資源調研包括剛入職時的人力資源調研、人力資源運營狀況調研、團隊診斷、人力資源戰略診斷、收并購企業人力資源調研。在此,筆者以部門負責人的視角,根據個人在地產公司的工作經驗,分享人力資源調研的一些心得。
剛入職時,對公司、部門及崗位情況等不甚清楚,需要開展人力資源現狀調研。調研方式上,可采取訪談、資料收集、部門會議等,收集信息,掌握現狀,以利于開展工作。訪談對象包括專業線的上級組織、上級領導、兄弟部門、下屬等。
訪談內容包括大家對于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要求、目前需處理的事情、亟須解決的問題等。
資料收集則需根據工作的輕重緩急逐步進行。首先應收集的資料包括公司業務總體進展情況、組織結構、人員編制、通訊錄、部門人員分工表、現階段工作總結與計劃、周期性工作成果要求、需提交的報表等。
下一步應收集的資料包括規章制度、各項工作流程與操作標準、公司的經營目標、部門的年度工作計劃與考核標準、業務權限等。
適時召開一次正式的部門會議,聽取各位同事現階段工作總結、計劃報告,推動各項工作正常進行。
入職時的人力資源調研一般在員工入職的一周內完成,以便快速掌握員工工作情況,使其迅速進入工作狀態。
在公司工作一段時間后,應該已全面掌握公司人力資源運營狀況。這時,一般會發現一些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亟待改進或解決的問題,需要對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的局部進行調研評估,以制定相應的人力資源改進策略,達到一定的人力資源管理目的。
進行人力資源運營狀況調研是否需要成立調研小組?這還要視調研問題的復雜程度而定,如果待改進的問題相對復雜,調研存在一定難度,建議還是成立調研小組,配備調研小組成員,專門負責此項工作。
根據企業運營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或亟須解決的問題,該項調研的主題可以設定為規章制度調研、流程體系調研、任職資格調研、崗位職責調研、績效激勵調研、薪酬管理調研、組織發展調研、人才發展調研、員工敬業度調研、員工滿意度調研、員工勝任能力模型調研等。
確定調研主題后,人力資源部門要收集相應資料,設置相應的調研問卷,抽樣進行半結構化訪談。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調研問卷的問題如何選擇。筆者認為,一是靠個人在人力資源工作中積累的經驗,二是參考相關書籍,三是在部門內部或邀請相關部門人員開展頭腦風暴,提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問題列入問卷。
調研對象應根據調研主題進行選擇,對與主題相關的人員進行問卷、訪談。調研完成后,結合收集的資料、問卷、訪談記錄進行匯總、分析,形成調研報告,得出相應的人力資源解決方案以及執行計劃。
團隊診斷是針對現有團隊人員的調研,既可以是某個層級、某個人員,也可以是某個部門或者整個公司。有時針對某人的調研也被稱為員工審計,比如離職高管審計。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是因為團隊某方面出了問題,才會觸發企業開展團隊診斷工作。比如業績不佳,離職率高,貪腐問題,或者團隊成員之間不團結、不配合的情況頻發等。團隊診斷也包括年度例行的團隊人才盤點等。
團隊診斷一般要根據主題、調研對象來收集相應的資料,設置相應的調研問卷,采取半結構化訪談。
針對人員的調研,可能會涉及個人的敏感問題,應特別注意調研方式,列明調研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比如選擇輕松、封閉的環境進行訪談;注意保密,不要把被調研人員的敏感信息對外透露;調研過程中考慮被調研人員的感受,不能有語言攻擊,不得隨意做出結論;未經允許,不得把調研過程、調研結論對外公布,等等。
調研完成后,人力資源部門要結合收集的資料、調查問卷、訪談記錄等,進行匯總、分析,形成團隊診斷報告,進而得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并報送相關領導決策。
當公司業務發生變化(通常是組織運營的效率和質量下降時)、公司戰略目標發生變化,或者企業需要進行組織變革,抑或面臨的外部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一般會觸發人力資源戰略變革,從而需要開展人力資源戰略診斷。
開展人力資源戰略診斷,應注意以下四方面問題:人力資源負責人應敏銳地洞察到變化的發生,并與公司高層積極溝通,推動開展人力資源戰略診斷工作;千萬別以為人力資源戰略只與中高層有關,廣大基層員工的需求也是人力資源戰略的出發點之一,應該讓各層級人員都能參與調研;須結合使用問卷、訪談、頭腦風暴等調研方式;在制定人力資源戰略后,應積極向中高層及相關部門進行宣貫,讓中高層及各部門員工參與進來。
人力資源戰略診斷事關重大,企業須成立診斷工作小組,由一把手任組長,做好任務分工,引起企業上下高度重視,以利于診斷的進行,特別是利于下一步診斷結論及方案的落地推行。
調研診斷后,應形成比較規范嚴謹的人力資源戰略診斷報告。報告應包含以下內容。
●人力資源管理環境的變化
主要闡述與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環境變化,比如公司業績的變化,或者公司業務的變化,或者公司戰略目標的變化,或者市場環境發生的變化,或者需要進行的組織變革,或者組織運營的效率和質量的變化,或者外部人力資源市場的變化等。
●人力資源內部狀況
主要闡述公司人力資源內部的相關情況,如離職率、內部晉升數據、年齡段數據、工齡數據、學歷數據、招聘數據、培訓數據、績效數據、薪酬數據等。對內部相關情況的調研并不是要把所有數據都羅列起來,而是重點看哪些數據與主題相關,然后做出相應的選擇。
●目前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挑戰
主要闡述在當前環境下,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不足或者欠缺。
●人力資源管理調整思路
主要闡述新環境下應采取的新戰略、新思路、新計劃。
以房地產企業為例,目前房地產項目收并購非常頻繁,在收并購之前,一般要對被收并購企業開展人力資源調研。收并購交易前做好人力資源調查,對收并購后的成功整合有很大幫助。
調研工作可由收并購企業委派人員,也可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無論由誰來承接,調研前都應充分溝通,協調好調研內容、調研方式、調研對象、保密程度等細節問題。
進駐被收并購企業后,把準備好的人力資源資料清單給到對方,讓對方人員根據清單提供資料。清單一般包括人力資源制度、崗位職責、重要發文、任免文件、組織結構、人員職級、人員花名冊、勞動合同臺賬、薪酬表、績效獎金情況、薪酬調整清單、人員轉正清單、崗位調整清單、與外部機構的人力資源相關合同、工會情況等。
一般會與人力資源負責人做一次訪談,準備好訪談提綱,了解收并購企業人員對于收并購的態度、期望以及穩定性。當然,如果還不太確定是否最終達成收并購,或者還處于保密階段,則不會直接接觸訪談。
有時還需要準備一份問卷調查表,讓收并購企業的重點骨干人員或者全體員工填寫問卷,以深入了解員工的態度、期望、穩定性,便于收并購后的團隊融合。
調研完成后,人力資源部門要對相關的調研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形成調研報告。調研報告一般要明確以下內容:人力資源盡職調查資料收集情況、人力資源盡職調查資料分析、收并購后存在的人力資源挑戰、收并購后人力資源管理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HR在進行人力資源調研時,務必要尊重事實,因為人力資源工作包含與人接觸的感性因素。因此,在調研時要盡可能征詢全體員工的意見,讓員工感受到被尊重從而產生參與感,在提升人力資源工作者影響力的同時,也有利于人力資源工作更順利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