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卿 陳奇凌 王晶晶



摘要 為研究不同修剪強度對密植駿棗果實品質的影響,通過樹形改造和密度調整試驗,調查不同樹形和密度下棗吊、產量及果實品質特征。結果表明,高強度修剪后的單軸主干樹形,木質化棗吊的單果重和果實縱橫徑均較大,單株個體結果能力很強。疏散分層樹形的木質化棗吊和脫落性棗吊的單果重均較小,縱橫徑較大,果實較空不飽滿,干物質積累不夠,品質下降。新疆成齡棗園經過高強度的修剪,將原有的高密度、疏散分層樹形種植,變成株行距為1 m×4 m寬行距、單軸主干性樹形種植模式,能顯著增強通風透光性,提高了果實品質和等級,提升了抵御市場急劇變化的能力。
關鍵詞 修剪強度;駿棗;果實;產量;品質
中圖分類號 S60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05-006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5.017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runing intensity on fruit yield and quality of close planting Junjujube from south of Xinjiang,it investigated bearing branch ,fruit yield and the character of quality under different tree forms and plant density regulation.Experimental result indicated it was weightier and the bigger for weight of single fruit and fruit size of ligniform bearing branch in uniaxial trunk tree after highduty clip ,it was strong ability of individual plant bearing capacity,however,it was lighter and the bigger for weight of single fruit and fruit size with ligniform bearing branch and deciduous bearing branch in evacuation hierarchical tree,the satiation index was of deteriorating quality,it was insufficient of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declined in fruit quality.When it turned high density plantings and evacuation hierarchical tree into planting pattern of planting space 1 m×4 m planting space and uniaxial trunk tree,it could enhance the wind ventilation and improve fruit quality and grade,strengthen ability which resisted dramatic changes of marketplace.
Key words Pruning intensity;Junjujube;Fruit;Yield;Quality
棗樹(Zizyphus jujube Mill)原產我國,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1]。棗產業是新疆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據2017年新疆統計年鑒[2],新疆紅棗種植面積已達504 511 hm2,年產紅棗326 416 7 t,但新疆紅棗以滴灌直播矮化密植栽培為主,在營養生長以及產量形成上與傳統栽培有明顯不同。此模式具有早豐產的突出表現,但隨著樹齡增加,棗園投入產出比例上升,棗樹結果部位外移,果實品質下降。新疆棗產業在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的關鍵時期,必須通過調整樹體結構、降低栽植密度,保證豐產穩產,提升品質是棗產業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研究表明,在同等立地條件下栽培密度不同,產量不同,特別是對棗樹早期產量有較大影響[3]。對于幼齡密植棗園,種植密度對棗樹生長量指標及單株產量有明顯影響,但對果吊比的影響較小。隨著種植密度的降低,生長空間增大,棗樹生長量和單株產量逐漸增大[4-5]。筆者通過調整樹形結構、降低密度,調整南疆超高密度棗樹種植模式,研究修剪強度對駿棗生長發育以及產量品質的影響,旨在探索新疆紅棗“省力、安全、高效”栽培新模式、新樹形,為實現棗產業“高產出、高品質、高效益、高端市場”的目標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點位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地處塔里木河上游北岸的阿拉爾墾區,該區域具有較好的水、土、光、熱、電等資源,年平均氣溫7.5~11.7 ℃,年日照時數2 556~2 991 h,無霜期平均在200 d以上,年降水量40.1~82.4 mm,是典型的極端大陸性氣候。分別選取樹齡8年、11年,株行距為2.25 m×1.00 m的駿棗為研究對象,現有樹形為疏散分層性。試驗點均采用滴灌技術,施肥方式為基肥開溝施入,生育期追肥為中耕施入和滴灌施入。
1.2 試驗設計
每個試驗占地面積1 334 m2,分對照與試驗2個區。試驗區采取單軸主干樹形,樹體只有2級枝,即主干和結果側枝。中心干直立向上突出,棗頭基部不能超過主干的1/3,斜上橫向延伸,主干上不分方向螺旋排列10~15個棗頭,基部棗頭距離地面50~80 cm,同方向側枝間距30 cm。對照區保留疏散分層形樹形(表1)。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 果實縱橫徑和單果重。
每區選取有代表性的果實30個,利用游標卡尺測量其縱徑與橫徑,單果重測定在果實成熟后,每處理隨機采摘50個果實,利用精度0.01 g的電子秤測量,求取平均值。
1.3.2 果實產量與品質。
收獲時,實測試驗區處理與對照的果實產量和果實品質。果實有機酸含量測定采用滴定法;可溶性糖含量測定采取斐林試劑法[6],Vc含量依照GB/T 5009.86—2003測定[7];全氮含量采用凱氏法測定;全磷含量測定采用釩鉬黃比色法,全鉀含量采用火焰光度計法[8]。
2 結果與分析
2.1 修剪強度對木質化棗吊與脫落性棗吊果實形態特征的影響
不同修剪強度和種植密度對棗樹木質化棗吊和脫落性棗吊單果重均產生明顯影響(圖1),11年樹齡單軸主干樹形木質化棗吊(Tm)上的單果重是脫落性棗吊(Tt)的1.41倍,疏散分層樹形木質化棗吊(CKm)上的單果重是脫落性棗吊(CKt)的0.93倍。Tm上的單果重較CKm提高了58.50%,Tt的單果重較CKt提高了4.78%。8年樹齡Tm的單果重是Tt的1.02倍,CKm的單果重是CKt的1.29倍。Tm上的單果重較CKm減少了17.59%,Tt的單果重較CKt提高了3.81%。
11年樹齡Tm的橫徑是Tt的1.21倍(圖2),CKm的橫徑是CKt的1.06倍。Tm上橫徑較CKm提高了3.26%,Tt的橫徑與CKt接近。8年樹齡Tm的橫徑是Tt的0.92倍,CKm的橫徑是CKt的1.14倍。Tm上的橫徑較CKm減少了12.88%,Tt的橫徑較CKt提高了8.05%。11年樹齡Tm的縱徑是Tt的1.19倍,CKm的縱徑是CKt的1.05倍。Tm上縱徑較CKm提高了4.58%,Tt的縱徑較CKt減少了7.34%。8年樹齡Tm的縱徑是Tt的1.07倍,CKm的縱徑是CKt的1.23倍。Tm上的縱徑較CKm減少了6.28%,Tt的縱徑較CKt提高了7.54%(圖3)。
2.2 修剪強度對果實產量與品質的影響
不同修剪強度對密植駿棗產量與外觀品質的影響見表2。由表2可知,11年樹齡的棗園,株數減少39.86%的單軸主干樹形的棗園產量,較原有疏散分層樹形的產量增加了21.45%,單果重提高了45.74%,果實縱橫徑分別增加了13.42%和13.93%。8年樹齡的棗園,株數減少50%的單軸主干樹形的棗園產量,較原有疏散分層樹形的產量減少了62.5%,單果重減少了4.84%,果實縱橫徑分別減少了1.63%和5.49%。
不同修剪強度對密植駿棗果實內在品質的影響見表3。由表3可知,11年樹齡,單軸主干性樹形棗的氮、磷含量較疏散分層樹形分別提高了9.76%和15.41%,鉀含量降低了6.15%,總糖提高了1.08%,總酸增加了8.63%,VC提高了20.44%。樹齡8年,單軸主干性樹形棗的氮含量較疏散分層樹形降低了5.13%,磷含量提高了10.33%,總糖提高了13.10%,總酸降低了15.68%,VC降低了24.57%。
3 討論
棗樹傳統種植方式有大株行距的普通棗園栽種、棗糧間作和四旁庭院栽種4種方式[9]。新疆密植棗園種植起源于棉花播種模式,直播酸棗嫁接建園。大部分地區前期采用棉花間作所保留的雙行密植栽培,產生數量上的優勢,以早產豐產為主要目標,但隨著樹齡增加,棗樹個體生長空間有限,同時追求高產必需高量施肥,致使營養生長過旺,群體養分、空間競爭加劇,結果部位外移,產量降低、品質下降、投入產出比例上升。滴灌直播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下樹形和種植密度是一個動態過程,棗樹不同樹齡不同生長階段的生長量不同,光照和養分競爭程度不同,果實的承載量亦不同[10]。研究結果表明,高強度修剪后的單軸主干樹形,樹齡越大株行距越小,木質化棗吊的單果重越大,脫落性棗吊的單果重相對較小,木質化棗吊和脫落性棗吊果實縱橫徑越大,相同樹齡下,木質化棗吊的單果重和果實縱橫徑均較大。疏散分層樹形的樹齡越大,木質化棗吊和脫落性棗吊的單果重均較小,縱橫徑較大,說明果實較空不飽滿,干物質積累不夠,品質下降。這與鄭強卿等[11]研究結果不一致,主要在于疏散分層性樹形株行距2.25 m×1.00 m的模式,比(0.75~1.50)m×0.50 m的模式密度小所致。
直播建園的高密度栽培模式,在幼齡期的群體產量具有很強優勢,但低密度模式下單株個體結果能力很強[12]。11年樹齡的棗樹,產量相對較高,一方面在于減少的株數較少,另一方面在于樹齡越大,棗頭數量越多,結果部位多,產量高,同時果實單果重和縱橫徑均明顯高于密植棗園,這與郝慶等[4]的研究結果一致。8年樹齡的棗樹,產量下降凸顯,同樣在于減少的株數較多,該棗園原有的結果方式以木質化棗吊為主,單果重及果實的縱橫徑相對較大,而改造成單軸主干性樹形后,當年棗頭的數量不夠,結果部位相對較少。
4 結論
棗樹種植模式應根據種植目的要求、樹種生物學特性對樹形和密度進行適當的調控。新疆紅棗直播建園技術模式顛覆了傳統種植模式,成園快、早豐產、收益高。但高密度、高產量、晚采收栽培模式,每年都需通過重剪來控制樹冠的擴增,不僅增加了勞動強度,同時大量消耗土壤肥力資源,棗園土壤養分匱乏和不平衡問題迅速凸顯,導致樹體抗性下降,果實病害日趨嚴重,品質下降風險加大。該研究所采取的單軸主干性樹形和1 m×4 m的寬行距種植模式,在樹形改造完成后,其果實品質、市場競爭力有顯著提高。疏散分層樹形的樹齡越大,木質化棗吊和脫落性棗吊的單果重均較小,縱橫徑較大,說明果實較空不飽滿,干物質積累不夠,品質下降。
參考文獻
[1]曲澤洲,王永蕙.中國果樹志(棗卷)[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3:2-6.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新疆統計年鑒2017[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7:354-355.
[3]周道順,馬元中,孫文奇,等.棗樹栽植密度試驗[J].中國果樹,2003(5):22-23.
[4]郝慶,樊丁宇,肖雷,等.不同密度和調控措施對棗樹生長量和產量的影響研究[J].新疆農業科學,2013,50(11):2067-2071.
[5]向梅梅.不同修剪方式密植棗園環境因子變化和產量構成及經濟效益分析[D].阿拉爾:塔里木大學,2015.
[6]李家慶.果蔬保鮮手冊[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114-125.
[7]王光亞,楊曉莉,田立新.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總抗壞血酸的測定(熒光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GB/T 5009.86—2003[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8]鮑士旦.土壤農化分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9]郭裕新,單公華.中國棗[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10]陳強,鄭強卿,陳奇凌,等.兵團紅棗產業發展現狀及可持續發展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新疆農墾科技,2015(12):3-5.
[11]鄭強卿,陳奇凌,李銘,等.南疆棗樹種植模式改造對駿棗生長發育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15,28(4):1564-1568.
[12]張紅霞.不同摘心處理對駿棗果實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林業科技通訊,2018(7):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