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偉 王發艷



摘要 以都勻市作為研究區域,通過現場調查并借助GIS空間分析技術對都勻市農用地整治、農村居民點用地整治、工礦廢棄地復墾和未利用地開發整治潛力實施調查評價。結果表明,研究區域內土地整治潛力總規模為6 966.28 hm2,可補充耕地規模1 534.23 hm2,新增耕地率22.02%。其中耕地整治規模4 957.46 hm2,可補充耕地規模95.69 hm2;農村建設用地整治規模31.42 hm2,可補充耕地規模25.14 hm2;工礦廢棄土地復墾規模47.98 hm2,可補充耕地規模4.93 hm2;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規模1 929.42 hm2,可補充耕地規模1 408.47 hm2。通過土地整治可提高研究區域土地的集約節約利用水平,有效解決人地矛盾,保障城市建設發展對土地資源的用地需求,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關鍵詞 土地整治潛力;調查評價;都勻市
中圖分類號 F30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05-008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5.02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Taking Duyun City as a research area,th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improvement,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mprovement, industrial and mining wasteland reclamation, and unused land development and rehabilitation potential were carried out by onsite investigation and the use of GIS spatial analysis technolog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potential of land treatment in the study area was 6 966.28 hm2, the amount of the supplementary cultivated land was 1 534.23 hm2, and the new cultivated land rate was 22.02%. The siz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was 4 957.46 hm2, the size of the supplementary farmland can be 95.69 hm2, the scale of the construction land for the rural construction was 31.42 hm2, and the scal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could be supplemented 25.14 hm2, the reclamation scale of the abandoned land in the industrial and mining area was 47.98 hm2, the scale of the supplementary farmland could be 4.93 hm2, the development scale of the reserve land resourc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land was 1 929.42 hm2, and the amount of the supplementary farmland could be 1 408.47 hm2. The land regulation could improve the intensive and economical utilization of the land in the study area, effectively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of the people, guarantee the land use demand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ealth development.
Key words Land improvement potential;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Duyun City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步伐加快,城市建設用地不斷擴張,耕地資源被占用現象越來越嚴重,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整治是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1],也是實現耕地外延拓展和內涵挖掘的有效途徑[2]。而土地整治潛力評價作為土地整治規劃的一項基礎工作,通過開展土地整治潛力評價工作,調查分析整治潛力和等級分布,為土地整治規劃編制奠定基礎[3-4],高效盤活利用土地資源,促進土地資源集約節約利用。
筆者以都勻市為例,基于都勻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015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和社會經濟數據等資料為基礎,預測截至2020年農用地、農村居民點用地、工礦廢棄用地復墾和宜耕未利用地的開發潛力,并對各類用地的潛力進行定級評價,以期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參考。
1 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位于貴州省南部(107°07 ′19″~107°46′26″E,25°51′26″~26°25′39″N),該區是黔中經濟區五大主要城市中心之一,轄區土地總面積為 2 285.29 km2。2015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490 459人,比2014年增加7 909人;城鎮人口249 049 人,鄉村人口241 410人。該區是貴州省南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
氣候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秋高氣爽,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年最冷的月份為1月(日平均氣溫5.6 ℃),最熱的月份為7月(日平均氣溫 24.8 ℃)。年平均降雨量為1 431.1 mm,境內水資源豐富,擁有大小河流250多條,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較大。目前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如鉛鋅礦、煤炭、硫礦石、石灰石、石英砂、重晶石等,且礦產資源儲量較大,如重晶石儲量約536萬t,煤儲量約2 705.7萬t。
2 土地利用現狀及特點
2.1 山地比例較大
都勻市以山地為主,丘陵、谷壩次之。2015年全市耕地總面積達46 026.54 hm2,占總用地面積的20.14%。林地面積達135 946.67 hm2,占總用地面積的59.49%;草地面積達21 082.84 hm2,占總用地面積的9.22%,其中天然牧草地32.16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0.01%。
2.2 土地退化現象加重
近年隨著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城鎮“三廢”的排放量增大,再加上農村地區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地膜等,使土地退化現象加重,影響人畜飲水、生活環境安全,給生態環境保護也帶來較大壓力。
2.3 耕地后備資源開發難度較大
全市其他草地21 046.61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9.21%,但多為荒山、荒坡,交通不便,坡度在0°~25°的其他草地面積所占比重較小,在現有的技術水平條件下,開發成本高且利用難,經濟效益低。
3 土地整治潛力分析
3.1 確定評價單元
評價單元是進行土地整治潛力評價的基本單位[5]。為使評價更加科學、合理,在不打破行政區界線的前提下,以都勻市各鄉、鎮為調查評價基本單元。
3.2 農用地整治潛力評價
3.2.1 確定整治區范圍及面積。該研究的農用地整治潛力主要是耕地整治潛力。待整治耕地區范圍為扣除允許建設區、有條件建設區、生態安全控制區、坡度大于25°耕地區以及2015年末已經實施土地整治的耕地區域等區外的區域。待整治耕地總面積包括待整治耕地、區內農村道路、溝渠、田坎、零星地類面積之和。
3.2.2 測算新增耕地面積。計算統計待耕地整治區內農村道路、溝渠、田坎等輔助生產用地和零星地類面積,及其占待整治區總面積的比例。參照已完成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分別確定各鄉鎮的輔助生產用地標準系數,進而得出可增加耕地面積[6]。全市待整理耕地面積4 957.46 hm2,新增耕地95.69 hm2,新增耕地率1.93%。
3.2.3 測算新增耕地系數。采用的系數測算模型為d=ΔM/M,式中,d為鄉鎮新增耕地系數(%),ΔM為鄉鎮新增耕地面積, M為鄉鎮待整治區總面積。
經測算,農用地整治潛力以新增耕地系數的大小分為3個等級(表2)。其中Ⅰ級潛力區分布在小圍寨辦事處;Ⅱ級潛力區分布在墨沖鎮;Ⅲ級潛力區分布在勻東鎮、毛尖鎮、平浪鎮、歸蘭水族鄉4個鄉鎮。
3.3 農村居民點整治潛力評價
農村居民點用地整治潛力是指采取拆村并點、內部挖掘改造的方式對現有農村居民點用地進行再開發利用[7-8]。根據土地利用現狀和外業調查結果,結合國家異地扶貧搬遷政策以及《村鎮規劃標準》(GB 50188—07)等相關規劃要求,采用人口自然增長法預測規劃目標年農業人口數量。通過現場調查并輔助GIS空間分析確定待整理農村建設用地面積31.42 hm2,可增加耕地25.14 hm2,新增耕地率為80.01%,并以整理規模為標準將整理潛力分為3個等級(表3)。
其中Ⅰ級潛力區分布在沙包堡辦事處、綠茵湖辦事處2個鄉鎮;Ⅱ級潛力區分布在毛尖鎮、小圍寨辦事處、墨沖鎮、廣惠辦事處、文峰辦事處、勻東鎮6個鄉鎮;Ⅲ級潛力區分布在平浪鎮、歸蘭水族鄉2個鄉鎮。
3.4 土地復墾潛力評價
該研究中土地復墾潛力評價主要是采礦用地潛力評價。采礦用地中只調查評價可復墾的廢棄采礦用地,正在生產的采礦用地不需調查評價[9]。首先,選定地面坡度、土層厚度、土壤質地、水源保證率以及交通便利度為評價因子擬建評價指標體系;其次,補充外業調查,對參評因子的指標值進行列表調查;第三,結合當地的社會經濟技術條件、工程的難易程度和復墾后的效益,確定土地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最后,采用指數和法進行評價[10]。通過現場調查并輔助GIS空間分析,規劃期間可復墾的采礦用地規模為 47.98 ?hm2,新增耕地面積4.93 hm2,新增耕地率為10.28%,以復墾規模大小為標準分為3等級(表4)。其中Ⅰ級潛力區分布在毛尖鎮;Ⅱ級潛力區分布在小圍寨辦事處;Ⅲ級潛力區分布在平浪鎮。
3.5 土地開發潛力評價
土地開發是對灘涂、鹽堿地、沼澤地、裸地、沙地、荒草地的開發利用,都勻市土地開發主要是其他草地的開發。
3.5.1 選取評價因子和擬定分級指標。評價因子的選取和指標的確定是評價的關鍵,結合實地情況,選取水源保證、地形坡度、積溫、雨量、海拔、水土流失、土壤類型、利用現狀和糧食產量9個因子作為定量參評因子,并確定各因子的指標和指數。
3.5.2 評定適宜性。通過專家打分取值,確定指標權重,應用指數和法計算各評價單元的綜合分值,公式為:
Fi=ni=1fi×ri,式中,Fi為某評價單元適宜性評價分值;fi為某評價單元第 i個參評因素的分值;ri為第i個參評因素的權重值。根據《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評價分值>70分為宜耕;評價分值<70分為不宜耕。
3.5.3 計算凈增耕地面積。凈增耕地數量是以鄉鎮為基本單位,在土地開發適宜性評價的基礎上,根據已實施項目的經驗,確定相應的新增耕地標準系數:wi=ni=1mi×di式中,wi為某鄉鎮未利用地開發凈增耕地;mi為某鄉鎮第i個宜耕未利用地圖斑凈增耕地面積;di為某鄉鎮標準耕地系數。
規劃期間可開發土地規模為1 929.42 hm2,新增耕地面積1 408.47 hm2,新增耕地率為73%,以開發規模大小為標準分為3等級(表5)。
其中Ⅰ級土地開發潛力區分布在毛尖鎮;Ⅱ級土地開發潛力區分布在平浪鎮;Ⅲ級土地開發潛力區分布在小圍寨辦事處。
4 結論及建議
土地利用現狀分析結果表明,研究區內山地面積占比重較大,土地利用類型主要為林地,森林覆蓋率高。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因地制宜開發利用。
分析測算結果表明,研究區域內土地整治潛力總規模為6 966.28 hm2,可補充耕地規模1 534.23 hm2,新增耕地率22.02%。其中耕地整治規模4 957.46 hm2,可補充耕地規模95.69 hm2;農村建設用地整治規模31.42 hm2,可補充耕地規模25.14 hm2;工礦廢棄土地復墾規模47.98 hm2,可補充耕地規模4.93 hm2;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規模1 929.42 hm2,可補充耕地規模1 408.47 hm2。
都勻市土地整治規模中新增耕地主要來源于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其占新增耕地總規模的91%,其次是耕地整治,占新增耕地總規模的6.2%;工礦廢棄土地復墾新增耕地規模最小。由此可見都勻市土地整治潛力較大,主要以開發宜耕未利用地為主。
因此,建議在遵循項目可行性和自然規律前提下組織土地開發項目實施方案設計,實施土地開發項目平整工程,完善農田水利配套設施建設,提高耕地質量等級;加快推進工礦廢棄地的復墾、生態恢復建設,從而優化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
參考文獻
[1]閆寶華,程輝.白城市土地整治潛力分析[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9(2):1-2.
[2]王軍,鐘莉娜.中國土地整治文獻分析與研究進展[J].中國土地科學,2016,30(4):88-97.
[3]凌勝東,張蒙.龍南縣土地整治潛力評價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9):32-35.
[4]李雯雯.縣域土地整治潛力評價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3.
[5]霍彥剛,鄭小剛,李圓.縣域土地整治綜合潛力評價:以阜城縣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16):294-296,354.
[6]石筠.定西市土地整治潛力分析評價[J].安徽農學通報,2013,19(3):9-13.
[7]葉艷妹,吳次芳.我國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的潛力、運作模式與政策選擇[J].農業經濟問題,1998(10):54-57.
[8]劉中正,解利榮,王瑩.縣域土地整治潛力評價:以平昌縣為例[J].西部大開發(土地開發工程研究),2017(2):1-4.
[9]彭婧.貴州省耕地后備資源評價分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9):75-76.
[10]陳麗,師學義.縣域土地復墾潛力分析方法研究[J].能源環境保護,2003(5):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