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早紅 彭國茳 羅潔
摘要 郴州以山地丘陵為主,農戶的主要經濟來源為糧食與果蔬,為帶動農業轉型升級及落實精準脫貧方略,在郴州適宜地區實施中藥材產業扶貧不失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舉措。概述了我國天麻種植情況及天麻種植的制約因素,諸如自然條件、繁殖方式、伴生菌選擇和培育、菌材的選擇和利用等。從天麻產品、地理氣候、生態環境和市場需求等方面分析了郴州市天麻種植業發展的利弊,并針對目前郴州在天麻種植技術上滯后、基礎研究還較薄弱等,提出了郴州天麻種植業的一些對策建議。
關鍵詞 天麻;種植;優勢;劣勢;發展前景;郴州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05-0229-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5.064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Chenzhou is mainly mountainous and hills,the main economic sources of farmers are grain and fruits and vegetables,to promote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implement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implementing poverty allev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 suitable areas of Chenzhou is a measur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Gastrodia elata cultivation in China and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Gastrodia elata cultivation, such as natural conditions, reproductive mode, sele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associated bacteria, sel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fungi, etc.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odia elata planting industry in Chenzhou were analyzed,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s of Gastrodia elata products, geographical climat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market demand.In view of the lag of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nd weak basic research of Gastrodia elata in Chenzhou,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cultivation industry of Gastrodia elata in Chenzhou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Gastrodia elata Bl.;Planting;Advantage;Disadvantage;Development prospects;Chenzhou
天麻,古名赤箭,為多年生異養草本植物蘭科天麻屬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塊莖,是我國名貴中藥材之一。主產于云南昭通小草壩、湖北宜昌五峰、四川青川、貴州德江、安徽金寨等地[1]。
天麻富含天麻素、對羥基苯甲醇、維生素A以及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在治療頭痛頭暈、肢體麻木、風濕痹痛、抗驚厥方面功效明顯。同時,有報道天麻在降壓、延緩衰老等方面也有一定作用[2-3],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整體增強, 天麻制品一改過去單一藥用,逐漸向保健食用方向拓展。前期天麻的開發利用主要集中在藥用方面,目前依托天麻為主原料的產品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主要包括藥品、食品、酒、茶、保健品等,天麻產業已走出了傳統的藥用市場,具有廣泛的市場價值,進入一個全新的產業發展階段[4]。
1 我國天麻種植概況
天麻是蘭科植物中生長比較特殊的物種,其種子只有在紫萁小菇、開唇蘭小菇、石斛小菇等小菇屬真菌菌絲侵染種胚以完成萌發。而后在蜜環菌的營養支撐下方能正常生長,逐漸繁殖成天麻球莖、初生塊莖(米麻、白麻)和次生塊莖(箭麻)。而紫萁小菇等天麻種子萌發菌的發現及應用,是近5年來天麻科研工作的一項新突破。20世紀50—70 年代天麻野生變家栽,到無性繁殖栽培技術的研究與推廣,20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末主要對天麻的有性繁殖展開系統研究[5]。目前天麻主產區運用人工栽培技術(無性繁殖、有性繁殖、雜交育種等)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有力地促進了天麻種植業的快速發展。
盡管天麻的人工栽培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擴展了天麻的分布區域,但天麻的人工栽培真正要想取得經濟效益,合適的天麻生長的自然條件(如土壤、溫度、濕度)是重要基礎,生產技術是關鍵,否則,規模化生產的產量、品質及病蟲害控制無法保證,要么投入成本過高,要么根本就一敗涂地。
2 天麻種植的制約因素
2.1 自然條件
天麻怕旱喜濕,最適宜種植于雜木混交林地帶、枯枝落葉腐殖質層深厚和偏酸性的疏松沙性土壤,潮濕的環境可促進枯枝落葉腐化,為其生長創造有利條件,天麻及密環菌適宜溫度為12~25 ℃,低溫休眠,高溫時天麻及密環菌生長受到抑制,及至停止[6]。
2.2 繁殖方式
天麻種植分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兩種方式,無論無性繁殖或是有性繁殖,優良的天麻種是保證高產前提。無性栽培選擇的麻種必須來歷明確、代數清晰,天麻的代數越小, 繁殖能力越強。3代以上無性栽培會出現降質減產的退化現象,而有性繁殖技術的難度較大,但具有繁殖系數高的優點,可以利用雜交優勢的特點培育出新的優良天麻品種,以保證天麻的高產[1,7]。
2.3 伴生菌選擇和培育
天麻自身不能吸取土壤中的營養物質而是通過從侵入體內的萌發菌和蜜環菌菌絲取得生長發育所需養分[8]。蜜環菌(Armillaria mellea)常寄生于多種木本、草本植物等樹干基部、根部或倒木上[9]。有研究表明,蜜環菌在20~25 ℃,pH 5.5~6.0的微酸環境下生長較佳[10]。而在天麻有性繁殖階段蜜環菌的代謝產物會抑制天麻種子的萌發,萌發菌可提供天麻種子萌發所需條件及萌發后暫時的營養直至種子萌發后與蜜環菌建立營養關系[5,7]。目前發現的萌發菌主要有紫萁小茹、石斛小菇、開唇蘭小菇和蘭小菇幾種,其對溫度、濕度及pH等條件的選擇各有特點,因此在有性繁殖過程中如何因地制宜選擇萌發菌很有必要。此外,萌發菌在實際生產中會出現退化現象,影響天麻的有性繁殖,當前主要通過改善培養基、誘導子實體并分離、菌絲尖端的脫毒以及天麻原球莖的分離等方法進行萌發菌菌種復壯[11]。
2.4 菌材的選擇和利用
天麻種植需要大量菌材,包括以殼斗科植物為代表的長效樹種,如青岡、麻櫟、栓皮櫟、錐栗等,以樺木科和薔薇科植物為代表的速效樹種,如榿木、蘋果樹、亮葉樺、紅樺等,及其他樹種如桑枝、核桃樹、木姜子等[12]。隨著天麻產業的發展,一方面菌材的需求急劇增加,菌材林消耗加速,反過來制約天麻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麻農素質參差不齊,菌材樹種選擇局限以及不合理利用,導致資源大量浪費,影響生態安全。因此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兼顧生態環境,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區域內優勢菌材樹種,打破使用單一菌材的局限,科學使用菌材用量以及搭配使用長效樹種和速效樹種菌材,有計劃地進行人工種植補充性修復[13]。
3 郴州天麻種植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3.1 優勢分析
3.1.1 政策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WTO的加入及《中醫藥法》的實施,進一步鞏固了中藥材的戰略發展地位。農業部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幾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2017—2020年)的通知》中提出要凝聚多方力量,發揮中藥材產業優勢,共同推進精準脫貧。
3.1.2 產品優勢。郴州大部分中低海拔地區農戶以糧食作物和水果種植為主要經濟來源,其產業發展極易受到天氣與產能的制約:季節性強,不易貯藏;如遇到水果產能過剩、銷售不暢時就爛到田間地頭。高海拔地區以農產品如紅薯、玉米、雪蓮果等為主,雖有部分中藥材種植產業戶或新成立的中藥材種植合作社,但種植不成規模,缺乏中藥材種植經驗;高海拔地區,由于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單純依托糧食作物創造的經濟效益低、增長緩慢,加上經營模式及組織化程度、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及城鄉發展差距等因素,極大地制約該區域的經濟發展。
天麻作為傳統中藥,對天麻的藥用價值被廣泛研究;作為新型保健品,其保健功能和保健品的開發利用已被大眾認可;作為純天然食品,天麻剛進入賓館飯店,尚未全面進入家庭消費。由此可見,天麻的市場價值得到人們的充分肯定,天麻的用量正逐漸擴大,從而導致天麻的社會需求量不斷增加,其市場前景可觀[14]。
因此,筆者認為,依托郴州市自然地理氣候條件優勢,貫徹十九大會議精神,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種植,助推郴州市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優化升級,以增加本地的經濟收入、促進全市的經濟發展。
3.1.3 地理氣候優勢。天麻最適宜種植于雜木混交林地帶、枯枝落葉腐殖質層深厚和偏酸性的疏松沙性土壤,要實現天麻產業健康、穩定、持續發展, 菌材林是其發展的保障。郴州位于湖南省東南部,山地丘陵面積占3/4,最高海拔2 061.3 m,平均海拔400 m以上,海拔650~1 500 m間植被依次為常綠落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為灌木草叢;屬亞熱季風濕潤氣候區,山區氣候涼爽;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 504 mm,年蒸發量1 445.1 mm,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 501.2 h,多年平均氣溫17.39 ℃。土壤成土母質多樣,土壤種類繁多,蘇仙區、北湖區、桂東、汝城等高海拔(800~1 800 m)地區,氣候、土壤、溫濕度等自然生態環境條件較適宜天麻生長[14]。
3.1.4 生態環境優勢。天麻產業發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菌材。天麻主產區如云南、湖北、安徽等省區,因菌材需求而時常發生亂砍濫伐現象,有破壞生態環境的趨勢,導致其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天麻賴以生長的菌材林基地不足,菌材種植以后需要好幾年才能達到用材標準,目前多依賴現有的樹木和從外地購買,菌材補充一旦供應不足, 勢必影響當地天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15]。郴州卻蘊含著豐富的自然生物資源及生態資源,一方面,郴州市生態植被良好,另一方面,本市在農作物生產、園林果樹修枝剪葉、木材加工中,常常有大量秸稈、枝條、刨花、鋸末等被作為廢物處理,造成資源浪費。可充分利用廢棄物研制成人工木棒,用于天麻代料栽培的研究[16],以實現資源充分利用,減少天麻栽培對木材的消耗,最終達到減少林木需求、維持生態植被的目的。
3.1.5 天麻市場優勢。天麻受種植面積、產區氣候、種源變異等因素影響而變化。近幾年來,天麻銷量在不斷增長,天麻價格也在平穩中走高,一是臨床配方的天麻需量有所增加;二是中成藥及保健品以天麻作原料藥用量大增;三是天麻保健藥膳(如天麻燉鳥雞、天麻燉羊頭等)及天麻蜜餞、天麻禮品或旅游品等都備受人們歡迎;四是外貿天麻量也有所增加。天麻的價格漲落與各地價差不一,目前天麻主產區天麻鮮品20~100元/kg,干品天麻150~2 000元/kg不等。
3.2 劣勢分析
3.2.1 種植技術滯后。
郴州市天麻種植技術主要來自種麻及密環菌購買地經銷商的簡單培訓,少部分到天麻產地經過短期學習,種植人員大多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種植技術信息渠道來源有限,沒有經過系統專業的培訓,種植戶對天麻的認識和種植觀念淡薄,在種植精髓尚未弄懂摸透前就盲目種植。種植過程中對溫、濕度的影響因素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種植下去后缺少精細化管理,未進行必要的遮陽、防凍、排水處理,導致品種混亂、品質欠佳、菌材資源浪費、經濟效益不高,嚴重影響種植戶的種植積極性。
此外,郴州與天麻主產地種植戶技術交流少、缺少技術人員的有效指導、種植技術滯后,種植過程中遇到困難也沒有科學的理論指導和研發人員的幫助,缺乏能沉下心來深入研究天麻產業發展的科技人員,產業潛力尚未得到充分開發利用等問題[14]。
3.2.2 基礎研究薄弱。
由于天麻生長習性獨特,種植天麻較種植其他中藥材的方法與流程復雜、受影響的因素多:萌發菌、蜜環菌、種麻對氣候、環境、土壤要求嚴。郴州市天麻種植始于2012年,種植時間短、種植經驗不足、基礎研究薄弱,僅能解決種植過程中一些常識性、經驗性問題,而對于優良種麻選育、優質蜜環菌、萌發菌的篩選等深層次問題難以解決[14]。
另外,當地農戶大多從外地購買種麻與密環菌進行無性栽培,種植成本高,產品質量不佳,銷售價格低;無序種植、缺乏政府引導、扶持資金不足等方面也都是導致郴州市天麻種植產業難以發展的原因所在。
4 對策建議
4.1 選擇適合天麻生長的地區發展天麻種植產業 建議在蘇仙區五蓋山、仰天湖、桂東縣等山區地帶的鄉村,進行科技推廣、宣傳發動,可以引導部分農戶先行先試,示范帶動,以點帶面生產。
4.2 以“中藥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推進天麻種植產業 通過上述分析,郴州天麻種植前景仍較看好,比如近年來郴州天麻種植快速發展,以“中藥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推進天麻種植產業,在五蓋山、仰天湖、桂東縣等地已形成一定規模的天麻種植基地[14]。雖然目前郴州天麻種植的效益未得到充分體現,但實踐證明郴州具備天麻種植產業發展的自然條件。
4.3 加強天麻種植技術推廣和基礎研究 政府科技部門要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人員的培養與引進。可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有針對性地選送一批農業科技人員到天麻生產基地和科研機構去學習、取經,也可引進一些成熟的技術人才到郴州推動天麻種植產業。
4.4 以科技為先導,正確引導,科學合理地選擇性生產,力戒盲目生產 首先要不斷提高種植技術,要運用現代科技研究解決好天麻生產的有性繁殖技術關鍵,以確保其優質種源,高產穩產。其次要加強政府引導,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整合技術和資金;另一方面由政府引導,協調科技、農業、林業、中醫藥、財政、扶貧等部門,形成一定區域內推廣種植天麻的良好氛圍。此外,需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和領導深入基層宏觀指導、長遠科學規劃,幫助協調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
參考文獻
[1]陳章朋.波密縣天麻產業發展問題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5:91-92.
[3]陶云海.天麻藥理研究新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08,33(1):108-110.
[4]林燕.2002~2011 年天麻研究的核心期刊載文計量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7):4365-4366.
[5]徐錦堂.我國天麻栽培50年研究歷史的回顧[J].食藥用菌, 2013,21(1):58-63.
[6]楊崗.滎經野生天麻的生態氣候環境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26):170-172.
[7]彭佑鋒.大方天麻栽培中的問題[J].貴陽中醫學院院報,2010,32(3):73-75.
[8]亓琳,侯淑麗.天麻高產栽培技術[J].人參研究,2018(1):36-38.
[9]梁艷,蘇朝棉,周西貝,等.蜜環菌的優化培養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 2018,46(10):1658-1662.
[10]趙香娜,胡亞平,張鵬,等.蜜環菌的特性及其對天麻生長的影響[J].中國果菜,2016,36(6):57-59.
[11]王彩云,侯俊,王永,等.天麻種子萌發菌研究進展[J].北方園藝, 2017(12):198-202.
[12]馬勛靜,田治蛟,戴堃,等.昭通天麻產業發展中菌材的探析[J].園藝與種苗,2017(8):35-38.
[13]趙施迪,張博華,楊德才.天麻仿野生種植區菌材樹種選擇與森林資源保護對策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5,31(6):645-648.
[14]段早紅,彭國茳,李建國,等.郴州市天麻種植產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13):199-200,204.
[15]王云生.黔東南州天麻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6,44(2):125-128.
[16]李前衛,羅夫來,李婷,等.天麻代料栽培人工木棒原料配比及其性能研究[J].貴州科學,2017,35(3):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