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意識形態修辭批評視角下《華盛頓郵報》“一帶一路”倡議報道分析

2020-04-07 17:45:27蔣賢成鐘新
國際傳播 2020年1期
關鍵詞:一帶一路

蔣賢成 鐘新

【內容摘要】 習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該倡議受到西方媒體日益密切的關注。研究西方主流媒體的“一帶一路”倡議報道有助于理解西方媒體的報道思維與策略,有助于理解“一帶一路”倡議乃至中國所處的輿論環境。本研究以索尼婭·K.福斯的修辭批評框架為理論模型,對《華盛頓郵報》網站2018年關于“一帶一路”倡議的9篇報道進行了意識形態修辭批評,識別出涉及意識形態的修辭現象257例,分析了《華盛頓郵報》“一帶一路”倡議議題下的意識形態體系,同時從修辭角度為中國媒體提升“一帶一路”倡議國際傳播能力提出建議。

【關? 鍵? 詞】 修辭格;意識形態修辭批評;“一帶一路”倡議;《華盛頓郵報》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簡稱“一帶一路”倡議。六年多來,“一帶一路”倡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果,獲得了世界各國媒體的關注。外媒不乏對“一帶一路”倡議發展成就的報道,但也時有質疑的聲音。明晰負面聲音的傳播機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受眾國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關切,及時調整中國媒體的國際傳播策略。

對外媒“一帶一路”倡議報道的現有研究主要沿新聞傳播學和語言學兩條路徑開展。新聞傳播學進路的研究多采用框架理論,對外媒報道的數量、篇幅、主題、傾向、信源等進行分析,總結外媒“一帶一路”倡議報道框架。語言學進路的研究多采用批評話語分析或語料庫分析等方法,解析外媒報道中的語言表達效果。兩種研究取向各具優勢,但正如陳力丹教授所言,研究時不能只停留于分析報道是正面還是負面,而應從根源上探究外國人看待中國的視角和傳播心理。①因此,本研究采用意識形態修辭批評方法,分析外媒報道如何通過修辭手段建立起“一帶一路”倡議議題下的意識形態,搭建起微觀層面的語言表達與宏觀層面的主旨之間的橋梁,從而加深對外媒報道思路的理解,為中國媒體提供參考。

一、研究設計

(一)意識形態修辭批評范式

修辭學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在古希臘時代,修辭學關注的通常是公共演說的藝術。20世紀30年代以來,隨著西方新修辭學的興起,“幾乎所有人類交際行為”②都被納入修辭學的研究范圍,修辭(rhetoric)可以用來指代一切使用符號誘發合作的行為。

伴隨著新修辭學的發展,修辭批評(rhetorical criticism)從20世紀前半期開始盛行。一般認為,美國修辭學家赫伯特·A.維切恩斯(Herbert A.Wichelns)于1925年發表的《演講的文學批評》(The Literary Criticism of Oratory)標志著西方修辭批評的開始。③在維切恩斯的定義中,修辭批評指的是“對演說者將自己的觀點傳達給聽眾的方法的分析與評價”。④20世紀60年代以來,修辭批評進入多元范式階段,各種修辭批評范式百花競放,其中包括女性主義修辭批評、戲劇主義修辭批評、敘事修辭批評等。⑤

在各種修辭批評范式中,意識形態修辭批評(ideological criticism)是較年輕的一種。1980年,邁克爾·加爾文·麥吉(Michael Calvin McGee)發表了題為《意符:修辭與意識形態之間的聯系》(The Ideograph: A Link Between Rhetoric and Ideology)的文章,為意識形態修辭批評范式奠定了理論基礎。⑥麥吉將意識形態定義為“一種由體現集體承諾的標語式的術語構成的政治話語”,而其中的術語,即“意符”(ideograph),“是一種有所特指,但模棱兩可、定義不明的規范性的目標”。①諸如自由、平等、暴政等詞皆是意符,指導著人們按意符規訓或擯棄的方式行動、思考。基于意符與意識形態關系的闡述,麥吉提出了意識形態修辭批評的三步框架,即“識別出一個社會的全部意符、分析考察意符的歷時結構、分析考察意符的共時結構”,從而發現意識形態是如何通過符號影響人和社會的。1983年,美國學者菲利普·萬德(Philip Wander)指出:“現代修辭批評的意識形態轉向體現了危機的存在,承認了利益是被建構的、存在的世界觀不止一種”,意識形態修辭批評“讓人們能夠辨識好的理由,參與正確的行動”,“創造更好的世界”。②

國內現有的媒介文本研究多依循框架分析的高、中、低層次思路,③使用修辭批評作為研究工具的成果仍比較少。鄧志勇等詳盡介紹了各種修辭批評范式,并在2012年使用意符選擇、句法轉換和意識形態隱喻三個指標考察了《時代周刊》涉華報道中的意識形態。④但少有研究者采用修辭批評作為研究工具對關于“一帶一路”倡議的外媒報道進行分析。在新修辭學的視野下,外媒關于“一帶一路”倡議的報道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傳播無疑都屬于通過符號來誘發合作的修辭行為,從意識形態修辭批評視角出發能夠為相關領域研究帶來新的思路。

(二)福斯的意識形態修辭批評四步框架

2017年,美國修辭學家索尼婭·K.福斯(Sonja K. Foss)在《修辭批評:探索與實踐(第五版)》(Rhetorical Criticis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中介紹了多種重要的修辭批評范式。福斯將修辭定義為“人使用符號進行傳播的行為”,將意識形態定義為“決定著一個群體對世界的某些方面如何闡釋的觀念或信念體系”。福斯指出:“不同群體有不同的意識形態,最終一種意識形態會在某種文化中取得霸權地位,指導人們的行為。占霸權地位的意識形態為了維持地位會通過修辭手段⑤來更新、強化、捍衛自身。”因此,“意識形態修辭批評是為了識別現有的各種設置并辨明其后的意識形態,發覺意識形態代表的是誰的利益,喚起人們的注意,允許更好的替代方案的可能性,以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①

福斯提出了修辭批評的四步框架,具體到意識形態修辭批評共有以下四步:

第一步,選擇考察對象。考察對象不僅限于政治文本,也可以是歌曲、網站等。

第二步,分析考察對象。該環節共有四個步驟:

首先,識別呈現的元素。對于文本來說可以是句式、修辭格;對于歌曲來說,可以是作曲、編曲或者歌詞;對于建筑來說,可以是形狀、材質……研究者可以自主選擇關注全部或部分的元素并列成清單,以便解讀其中暗含的元素。

其次,鑒別暗含的元素,研究者逐個解讀清單中各個元素的暗含義。

再次,建立意識形態。在識別出的暗含元素的基礎上,建立出一個完整的意識形態體系。

最后,識別意識形態的功能,即對受眾的影響。

第三步,制定研究問題。問題可以是“暗含的意識形態是什么?”“代表的是誰的利益?”“對受眾有何影響?”等。

第四步,撰寫論文。

(三)概念界定與研究設計

鑒于“一帶一路”倡議報道的意識形態特征,本研究依據福斯的意識形態修辭批評四步框架展開。依照福斯的“邀請修辭”(invitational rhetoric)②觀,本研究將“修辭”定義為傳播者用符號邀請受眾理解自己的觀點或參與合作的過程。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采用的是意識形態(ideology)的“弱式說”,即意識形態是人們看待事物的一種認知體系,這個定義與常見的認為“意識形態本質上是統治階級的思想”的“強式說”③有所差異。

第一步選取的語料是2018年《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 上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主題的文章共計9篇。本文選取《華盛頓郵報》2018年“一帶一路”倡議相關報道作為分析樣本具有如下意義:2018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當中國媒體在全面回顧倡議提出五年來取得的成效、分析倡議框架下未來的國際合作方向時,以《華盛頓郵報》為代表的西方媒體也對“一帶一路”倡議投入了較大關注,分析《華盛頓郵報》在這一年里的相關新聞報道和評論有助于觀察《華盛頓郵報》五年來沉淀的“一帶一路”觀,有助于理解“一帶一路”倡議面臨的西方輿論環境;2018年也是中美貿易摩擦激烈、中美關系緊張的一年,選擇這一年的樣本有助于觀察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的中美關系對《華盛頓郵報》“一帶一路”觀的影響。

第二步選擇考察的元素是報道中與“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的、涉及意識形態層次的修辭格。選擇修辭格的原因是因為它在文本中具有較強的表現力,有助于發現其后的意識形態。

第三步選擇回答的問題主要有二:第一,《華盛頓郵報》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蘊含的意識形態體系是什么?第二,中國媒體應如何提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傳播能力?

在這三步的基礎上,展開分析與論述。在下文中,將以修辭格為脈絡展示識別并解讀文本中暗含元素的過程。

二、《華盛頓郵報》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意識形態構建

(一)解讀文本中修辭現象的暗含義

依據福斯的意識形態修辭批評四步框架,本研究中識別出暗含意識形態的修辭現象257例,包括21種修辭格。下文將分別展現每種修辭格的例證。

1.明喻(simile)

例句1:As with the U.S.S.R.'s strategic concerns about shoring up its eastern fringes, Beijing's fears of separatism in its west have driven a surge in capital projects there in recent years, next to which Belt and Road projects look like merely the tip of the iceberg.(報道3) ①

暗含義:該句將“一帶一路”倡議比作“冰山一角”,有兩層含義。第一,“一帶一路”倡議還有很多項目沒有公開;第二,沒有公開的項目可能像航行時遇到的小冰山一樣讓巨輪傾覆,中國不為人知的意圖也可能會對其他國家造成傷害。

2.隱喻(metaphor)

例句2:That should be a worrying prospect for China,a would-be great power whose current phase of growth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ingly aggressive military posture and a tsunami of capital spending in its strategic neighborhood.(報道3)

暗含義:將中國在鄰國的投資比作“tsunami”(海嘯),暗指中國在鄰國的投資過多,如同海水一般,可能給接受國帶來海嘯般的災難。

例句3:Risks include corruption (the Kyrgyz prime minister resigned over allegations that bidding for a construction project was rigged)and the creation of white elephants (like the international airport in Sri Lanka that hosts only a couple of flights a day).(報道5)

暗含義:“白色的大象”在南亞、東南亞被視作神圣之物,同時也有昂貴而無用的東西之意。該句把基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在斯里蘭卡建設的國際機場比作“白色的大象”,認為造成了資源浪費。

3.擬人(personification)

例句4:…Beijing is a reckless, self-serving or sinister actor creating problems that others eventually will have to fix.(報道7)

暗含義:這一句中“北京”所指代的中國政府被擬人化成了一個“魯莽的、只顧自己的、陰險的、給別人造成爛攤子的演員”,暗含了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在推行“一帶一路”倡議中,中國政府只顧自己利益,不顧可能會給其他國家帶來的負面影響。

4.轉喻(metonymy)

例句5:The gas pipeline to Kyaukpyu has barely run at one-third of capacity since it was inaugurated in 2013, and the parallel oil tube sat dry for years before the first cargo was loaded up last year–not a great return on the $2.5 billion spent building them.(報道3)

暗含義:“運油管道干涸數年”是一種轉喻手法,用這個畫面來指代運油管道閑置的現象,即認為“一帶一路”倡議造成了資源浪費,給參與國當地帶來了負面的經濟效應。

5.典故、暗指(allusion)

例句6:Soviet Collapse Echoes in Chinas Belt and Road (報道3的標題)

暗含義:這篇文章認為蘇聯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造成了資源浪費并導致了蘇聯解體。通過引用蘇聯解體的典故,該句用“echoes”(回響)一詞暗指“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也是基于同樣的發展觀念,將會造成不好的后果,并且如果中國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將有同蘇聯一樣解體的可能。

6.類比(analogy)

例句7:Indeed, to many, Beijing's dream of a new future is starting to look uncomfortably like nightmares of the past.(報道4)

暗含義:此處,“北京對新未來的夢想”指的是有益于全人類的“一帶一路”倡議被廣泛接受,而“過去的噩夢”指的是東南亞國家被殖民的歷史。該句將“一帶一路”倡議類比為中國殖民的手段,認為中國推廣“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不是為了世界和平發展,而是為了稱霸。

7.對照(contrast)

例句8:China is also offering to help other countries learn from its “Great Firewall”—in effect sharing knowledge to limit knowledge-sharing.(報道1)

暗含義:在這一句中,“分享知識”和“限制知識分享”兩個意思相反的詞組構成了手段和目的的關系,形成了強烈的對照效果。該句認為中國口頭上承諾促進世界各國交流,實際上卻限制網絡的互聯互通,質疑中國在國內實行的政策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目標和原則相悖。

8.夸張(hyperbole)

例句9:As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s signature foreign policy vision, it is massive in all dimensions, aiming to bind Beijing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rough more than $1 trillion of new infrastructure, scores of trade agreements and countless other connections.(報道1)

暗含義:在中方表述中,“一帶一路”倡議所要建立的聯系不可能是“countless”(無數的)。此句中多處使用夸張手法,暗指“一帶一路”倡議的目標過多,以致難以落實。

9.曲言(litotes)

例句10:Whil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such as variable-gauge trains and new broad-gauge routes from Moscow to central Europe have been aired, they remain no more than proposals.(報道8)

暗含義:在該句之前,報道8介紹了各國不同的鐵軌標準會給歐亞鐵路建設造成困難。“只不過是提議”這個曲折的表達實際上暗指這些提議都不切實際,因此該句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歐亞鐵路建設將會遇到困難且成效不大。

10.悖論(paradox)

例句11:“The Soviet Union's ‘abundantnatural resources had become a curse,”he wrote.“Resource development swallowed up a large fraction of the investment budget for little increase in GDP.”(報道3)

暗含義:“蘇聯豐富的資源成了一種詛咒”,這句話與常識相悖。運用這一悖論,該句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大規模開發資源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不符合經濟規律,會導致經濟的衰落。

11.矛盾修飾法(oxymoron)

例句12:…BRI is a thinly veiled attempt to position China at the center of the global trading network; a charm offensive to buy the allegiance of world leaders; and a strategic bid to challenge U.S. hegemony in Asia and the wider world.(報道7)

暗含義:“魅力”與“攻擊”兩詞似乎相悖,因此用“魅力”來形容“攻擊”構成了矛盾修飾法。通過將中國推廣“一帶一路”倡議的行為比作“笑臉攻擊”,該句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真實意圖提出了質疑,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為了滿足中國自身的利益。

12.警句(epigram)

例句13 :As Xi?said?at the Belt and Road Forum in Beijing last year, “The ancient silk routes were not for trade only, they boosted flow of knowledge as well…Today, a multi-dimensional infrastructure network is taking shape…featuring land-sea-air transportation routes and an information expressway.”But Chinese censorship and cyber security laws have become more intrusive.(報道1)

暗含義:此處引用習近平主席的話并非為了表示認同,而是暗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際情況與習主席表述不同,尤其是中國對互聯網的管控日益增強,與“一帶一路”倡議倡導的互聯互通相悖。

13.反問句(rhetorical question)

例句14:…there will be some winners, but does Hong Kong have the expertise to pick them?(報道9)

暗含義:在此句之前,該篇報道聚焦于“一帶一路”倡議給某些參與國家造成的問題。因此,此處的反問句“香港能否選到那些成功的項目?”實際上是指香港不會從“一帶一路”倡議中獲利。

14.諷刺(sarcasm)

例句15:The conventional worry abou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is that it will doom the recipients of its largess to a future as indebted clients of Beijing.(報道3)

暗含義:此處并非真的是說“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慷慨的贈品”,而是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實際上是中國的陰謀,會給參與國帶來高額債務等不良影響,是為了中國稱霸鋪路。

15.頭韻(alliteration)

例句16:Projects favor speed over safety…(報道2)

暗含義:此句批評中國“一帶一路”建設過于注重速度,較少關心安全和環保問題,其中“speed”(速度)與“safety”(安全)兩詞詞首輔音皆是 /s/,構成了頭韻,強化了該句的表現效果,增強了批評的力度。

16.輔韻(consonance)

例句17:The maritime advantage only increases?as distance rises.(報道8)

暗含義:該句認為鐵路運輸相較于海運沒有優勢,且距離越遠海運優勢越大,句中“increases”(增加)和“rises”(增加)兩詞詞尾輔音相同,構成了輔韻,增強了這句話的表達效果,更加凸顯了對“一帶一路”倡議必要性和實際成效的質疑。

17.押韻(rhyme)

例句18:“The futures coming now,” a group of children sang in one clip. “The Belt and Road is how.”(報道4)

暗含義:這是對中國政府發布的一段視頻中孩子們唱詞的翻譯,句意為“未來現在就要來到”“‘一帶一路倡議就是實現的方式”。譯文選擇用“now”(現在)和“how”(實現的方式)構成押韻,可能是因為原歌詞押韻而如此設計,但此處的押韻并未使歌詞表現得更加有力,反而增添了滑稽色彩,部分消解了原歌詞所要傳遞的信息。再加上“一群孩子”和“一起鼓掌”的對照,該句認為中國在推行“一帶一路”倡議時有洗腦之嫌。

18.移就(transferred epithet)

例句19:It's a tribute to the romance of rail travel that whenever a train inaugurates a new path along the 12,000 kilometer-odd corridor between?China and Europe?it's greeted not with reflections on the routes obvious inadequacies but by dragon dancers, media scrums and breathless plaudits.(報道8)

暗含義:表面上“氣喘吁吁”是用來形容“喝彩”,實際上是用來修飾喝彩的觀眾。通過運用移就手法,該段認為中國不僅忽視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問題,還大肆慶祝,認為中國缺乏經濟常識和審慎考慮。

19.雙關(pun)

例句20:Railways Put China on a Belt and Road to Nowhere(報道8的標題)

暗含義:此處的“路”既指“一帶一路”倡議,也指“一帶一路”提倡建設的歐亞鐵路。該句認為鐵路建設會讓“一帶一路”倡議通向窮途末路。

20.重復(repetition)

例句21:In practice, the efficiency, flexibility, volumes and logistical simplicity of maritime freight have won out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報道8)

暗含義:“一次、一次、又一次”的重復強調了海運相較于鐵路運輸的優勢,認為“一帶一路”提倡的鐵路建設缺乏足夠的必要性。

21.排比(parallelism)

例句22:But unlike with the Chinese model, contracts are transparent, governments arent loaded with debt they cannot pay and local workers are hired.(報道6)

暗含義:“合同透明”“政府不負重稅”“當地工作者有工作”,三句句式相同,構成了排比。通過“與中國模式不同”的比較,該句批評了“一帶一路”建設中存在合同不透明的現象,會給當地帶來重稅,且對當地人沒有好處,并建議美國提出更好的模式以應對“一帶一路”倡議。

在這257例中,隱喻共有136例,占比52.92%(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下同),超過總數的一半;對照共計36例,占比14.01%;轉喻共有16例,占比6.23%;擬人共有11例,占比4.28%;類比共有8例,占比3.11%;諷刺、反問句和夸張都各有6例,占比皆是2.33%;雙關、典故和頭韻都各有4例,占比都是1.56%;其余修辭格都是3例或3例以下。由此可見,語料中涉及意識形態的修辭格種類非常豐富,隱喻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種,對照、轉喻等也有較多的應用。

(二)《華盛頓郵報》的“一帶一路”倡議意識形態體系

本研究在對全部的257例的解讀及分析中經歷了解讀暗含義、歸類、建立模塊的過程:(1)對每個修辭現象的具體暗含義進行解讀;(2)將議題相近的暗含義歸為同一類別,如例句3和例句5分別使用隱喻、轉喻手法批評了“一帶一路”倡議造成了資源浪費,都可歸入“資源浪費”這個議題;(3)將所有議題再歸納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問題、影響和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對策四大模塊,如資源浪費、高額債務、貪污腐敗等議題都屬于“一帶一路”倡議給參與國帶來的消極影響,都可歸入影響模塊。四大模塊的具體內涵如下:

1.發起或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

《華盛頓郵報》認為,中國聲稱發起“一帶一路”倡議是為了促進世界經濟貿易發展,促進全球互聯互通;但實際上,中國是為了國內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增加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領導甚至稱霸世界。其他國家參與“一帶一路”主要是為了緩解本國的經濟壓力。

2.“一帶一路”倡議存在的問題

在構思上,《華盛頓郵報》認為“一帶一路”本質上是一項缺乏必要性的倡議,所倡導的鐵路建設與海運相比并無優勢,且面臨多重困難;“一帶一路”的目標過多且過于宏大,在對外宣傳時誘惑性過強。在執行中,“一帶一路”項目增長過快,但缺乏監管,對質量和安全問題重視不夠;與此同時,中國國內管控不斷增強,與所倡導的互聯互通精神相悖。

3.“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

《華盛頓郵報》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影響微乎其微,反而會帶來大量消極影響。中國將面臨“一帶一路”倡議的失敗,并導致經濟衰落;參與國將不會從“一帶一路”倡議中獲益,反而會承擔高額債務,損害國家自主權,還會面臨腐敗、資源浪費、環境危機等問題,國內的不平等和不穩定會加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世界影響力將會下降。

4.其他國家的對策

《華盛頓郵報》認為,美國不能再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坐視不理,而應發出質疑,建立一種新模式;其他國家應審慎考慮并拒絕“一帶一路”倡議,尋找替代方案。事實上,自2017年11月以來,美國已在政治、安全、經濟等多個領域系統性落實“印太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相競爭。①

《華盛頓郵報》基于四大模塊的“一帶一路”倡議意識形態體系較為清晰:“一帶一路”倡議實質上是中國為了滿足自身利益和推行霸權主義,誘惑其他國家參與的一項沒有必要、野心過大、困難重重的倡議,面臨著缺乏調控、資金投入過多、進度過快、忽視質量和安全等問題,伴隨著中國在政治、軍事、文化各方面的“高壓管控”,會讓參與國面臨資源危機和高額債務,從而不得不聽命于中國,加劇當地社會的不平等,最終導致“一帶一路”倡議破產、中國經濟衰落。因此,參與國家應仔細衡量利弊,另謀出路;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發達國家應該提出新模式與之抗衡。

(三)《華盛頓郵報》“一帶一路”倡議意識形態體系的偏誤

前文提到,一種占據支配地位的意識形態會通過修辭手段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修辭的目的是邀請合作。因此,在本研究中所發現的修辭現象本質上是為了鞏固《華盛頓郵報》背后利益群體對“一帶一路”倡議意識形態的支配地位,并邀請受眾接受并認同這種意識形態。

根據圖1可以發現,該意識形態重點關注“一帶一路”倡議的問題與影響,雖然積極、消極兩方面都有涉及,但重點無疑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消極方面。由此可知,《華盛頓郵報》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意識形態總體上是負面、消極的態度。但是這種負面印象的構建并不準確,其中存在著很多認知偏誤與意識形態對立的成分。

首先,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存在先入為主的偏見。

“一帶一路”倡議倡導全球合作,背后蘊含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但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與模式上,《華盛頓郵報》的認知與中國存在較大的差異。一方面,《華盛頓郵報》多次使用對照手法,將中國聲稱的目的與所認為的中國的實際目的進行比對,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實質上是為了追求中國的霸權;另一方面,《華盛頓郵報》從構思和執行兩個方面對“一帶一路”倡議進行了批判,認為現有的模式不能實現所聲稱的目的。這種思維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西方思維模式的對立。胡正榮認為,西方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最大的疑慮來源就是其“目的”,原因在于西方“零和博弈”思維邏輯與“合作共贏”思維邏輯的沖突。①在報道中有將“一帶一路”倡議與“馬歇爾計劃”類比的現象,然而“一帶一路”倡議強調的是共同發展、平等互利、務實合作,而“馬歇爾計劃”則是建立在意識形態基礎上的政治和安全戰略,帶有歧視性與援助性的色彩,目的是維護美國霸權。②

其次,看待“一帶一路”倡議的成效存在以偏概全的誤區。

六年多來,盡管“一帶一路”建設中還存在各種問題有待完善,但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了全球包容性增長的新模式,做到了公平參與、共同決策、戰略對接、成果共享和文化包容。③這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大方向。《華盛頓郵報》的報道大量使用隱喻、轉喻、諷刺等多種修辭手法批評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國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涉及國家地區多,切入點較小,多使用數據、案例。但其中提到的很多問題并非事實,如報道中反復提及的債務陷阱問題。有學者通過研究指出,當前中國非但沒有利用“一帶一路”倡議施行債務外交,反而能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有效降低沿線國家的債務風險,因此某些外媒所說的“中國方案”陰謀論是有悖事實的。①

總的來說,《華盛頓郵報》的“一帶一路”倡議意識形態體系中含有政治對立和大國競爭的邏輯。報道中除了對“一帶一路”倡議本身的批評外,與此同時還有對中國在國內實行的各項政策的批評。多篇文章都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與蘇聯的項目建設類比,甚至預言中國會同蘇聯一樣解體。在中美貿易摩擦頻發的背景下,更能看出這種修辭策略的真實目的,即為維護美國利益服務。

(四)《華盛頓郵報》“一帶一路”倡議意識形態體系的潛在影響

新聞是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但如何選取、編排、表述、傳遞事實體現的是報道者的意識形態和修辭動機,是一種修辭行為。《華盛頓郵報》關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新聞報道通過修辭來邀請受眾接納己方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體系,將會對受眾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美國媒體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片面報道策略不退反進,媒體作為大國博弈工具的角色日益明顯。現有的或潛在的參與國可能會因為意識形態傳遞的負面信息質疑“一帶一路”倡議的意義,懷疑甚至放棄參與相關項目,阻礙本國與中國的合作。對中國而言,可能會影響部分中國讀者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其他國家的消極態度也可能成為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阻礙。對美國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來說,“一帶一路”倡議受挫,國際合作被阻礙,也會反過來影響這些國家的利益。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應該依托“一帶一路”倡議形成一套新的多邊機制,對現有國際機制進行補充,使之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載體。②為了促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傳播,必須要正確看待、全面認知這種意識形態體系及其修辭手段的運作,對于不符合事實的表述進行反擊,更加精準地、有效地做好“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傳播,邀請更多的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參與合作、共享發展。

三、從修辭角度提升“一帶一路”倡議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議

“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中國提供給世界的一項公共產品,若要成功離不開有策略的傳播與推廣。在媒體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媒體對外傳播的方式與技術不斷更新,講好“一帶一路”倡議的故事有了更多元更先進的手段。本研究基于對《華盛頓郵報》修辭現象的分析,從修辭角度為中國媒體提升“一帶一路”倡議國際傳播能力提出建議。

從修辭角度提升國際傳播能力,首要的是提升對修辭作用的認知,使之成為新聞報道的“軟實力”。在中國的新聞寫作和新聞研究中,修辭經常停留在修辭格的層次,并且不使用修辭格通常被視為新聞客觀性的要求,為此曾有學者提出要正確看待修辭格在新聞寫作中的積極作用。①事實上,正如本研究中所發現的,西方媒體對修辭格的運用并不少見。因此,中國媒體和學界要基于新修辭學和邀請修辭觀的視角,客觀看待修辭在新聞報道中的重要作用,認識到修辭不是文字的矯飾,而是邀請受眾與己方達成一致的一種手段,在新聞報道中合理運用修辭手法,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國媒體可以嘗試從修辭角度提升“一帶一路”倡議國際傳播能力。具體策略如下:

(一)以邀請的姿態講述“一帶一路”倡議故事,擯棄對外輸出的宣傳腔調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傳播中,要特別避免對他國進行單向輸出。如果人為地強制進行文化單向性流動,就屬于強勢文化擴張,會遭到受眾的抵制。②因此,“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傳播從業者要依據邀請修辭觀,將講述中國故事視為邀請受眾共享發展成果的一種方法,溫和地、有理有據地講述“一帶一路”倡議對雙方的意義以及相關建設項目對當地的貢獻,尤其是普通人如何從中獲益,避免宣傳邏輯的強硬輸出;同時也要介紹他國文化與發展成就,增進不同文明間的交流,把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融入新聞報道中。

(二)融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構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意識形態體系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有學者認為中國為了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描繪的世界,以“一帶一路”倡議對其進行著激勵性建構,并且實踐證明這種建構方式加快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認同范圍和深化程度。③在實踐中“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可以被視為手段與目的的關系,而在修辭中,可以依據意識形態修辭批評理論,將二者視為符號與意識形態的關系,即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一帶一路”倡議背后所蘊含的意識形態。因此,在進行“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傳播時,要將倡議所蘊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傳達出去,讓受眾認識到“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是合作共贏,實現方式是共商共建共享,對于出現的問題各國可以共同監督、共同克服。中國媒體通過修辭手段構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意識形態體系,可以與《華盛頓郵報》這種帶有偏誤的意識形態體系對話,讓受眾能更準確地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宗旨與追求,感受到實質的獲益和共贏,喚起合作意愿與行動,減少懷疑、觀望甚至排斥的情緒,同時也不斷豐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

(三)注重文字報道中修辭手法的應用,創建與受眾共同的話語空間

在新聞報道中,適當地運用一些修辭手法能使受眾更容易理解“一帶一路”倡議,化抽象為具象,變陌生為熟悉。隱喻、轉喻等手法能使得讀者將“一帶一路”倡議與一些既有的概念聯系起來,從而更好地認識其目的與模式。胡正榮認為,把“人類命運共同體”比喻成“家”可以在傳播者與受眾之間建立起一種共同經歷的聯結,從而更容易獲得各國民眾的理解與認同。①人們早已熟知的“地球村”概念也可以用來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同時,媒體也要避免可能招致誤解的修辭表達,如在官方話語中常使用的“橋頭堡”(bridgehead)一詞屬于戰爭隱喻的用法,不具有開放性與包容性,易使受眾產生誤解。

(四)依托智能化、多模態的傳播技術,不斷優化創新修辭方法

修辭不僅限于文字表達,圖片、視頻、音頻等同樣也可以使用修辭方法。劉濤研究發現,西方數據新聞的涉華報道通過數據修辭、關系修辭、時間修辭、空間修辭和交互修辭這五種修辭實踐,在視覺意義上把中國建構為全球語境中的“數據他者”(the data other)。②隨著視頻逐漸成為主流表達方式,中國媒體也需在視聽文本中應用各種修辭手法,例如在短視頻中常用的設問、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都有助于提升產品的表現力;同時還需注重不同元素間的互動與映襯,從而達到理想的修辭效果。國際傳播從業者也可以積極采用人工智能技術,針對受眾的不同特點量體裁衣,推出更為多元豐富的傳播產品,在不同介質形態上使用修辭方法,最大化地提升修辭效力。

(五)針對不同傳播對象與修辭目的,靈活調整修辭方法

中國媒體在進行國際傳播時需要強化全球意識,深耕全球傳播,打造精準傳播。在面向各國各地區的新聞報道中,要根據受眾差異與修辭目的的不同,采取相適應的修辭手段。受眾國的分類標準可以是地理上的遠近,也可以是情感上的親疏。

有學者認為,可以根據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立場和態度把世界主要國家分為三派,即以美國為代表的質疑派、以俄羅斯為代表的支持派和以印度與日本為代表的轉變派(印度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由積極轉向消極,日本由消極轉向積極)。③因此,中國媒體在面向支持派的國家進行國際傳播時,應通過修辭手法強調與對象國的共同利益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共享成果,不斷深化共識,減少分歧,擴大合作。當面向反對派或轉變派的國家時,應著力使用隱喻、轉喻、類比等手法創造共同的話語空間與情感聯結,使受眾國能更好地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本質。

根據受眾國地理和文化的遠近,媒體在面向不同受眾國進行國際傳播時也應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對于日本、韓國等同屬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在國際傳播時應多使用一些共有的意象、傳統習俗以喚起共同的情感記憶,增進對象國的認同與理解。而對于美國等文化差異較大的國家,在修辭中應采取受眾為主的思路,使用對方熟悉的表達,避免對方不熟悉甚至會造成歧義的一些意象。

四、結語

“一帶一路”倡議倡導全球合作,在沿線各國開展的項目建設和人文交流活動促進了各國繁榮和國際合作發展,背后蘊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更是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宏偉理念。但是,如何能夠講好“一帶一路”倡議的故事,值得進一步的研究與思考。

在意識形態修辭批評理論的指導下,傳播過程中的傳播者、傳播內容、渠道媒介、受眾、效果牢牢地連接在了一起,即傳播(修辭)是修辭者(傳播者)通過符號(傳播內容的外在形式)的修辭運作來邀請受眾理解或接納己方的意識形態(傳播內容的內核)的一個過程。通過將意識形態修辭批評理論引入國際傳播研究,本文旨在給“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傳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目前,本研究主要采取質化方法對《華盛頓郵報》的相關報道進行批評分析,下一階段的研究將引入量化方法,擴大研究規模。同時,本研究在從修辭的角度提升國際傳播能力的探討上還不夠深入,在之后的研究中會加強對修辭理論與實踐的探索。

修辭的目的是邀請,而修辭批評是為了讓我們發掘常見事物中暗含的意識形態,創造不同的可能,建立一個更好的世界。因此,從傳播話語的微觀細節洞察其蘊含的意識形態,可以讓我們深化對傳播心理和傳播機制的思考;將“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認知為意符與意識形態的關系,有助于我們重新看待國際傳播中二者的深刻聯系;而以用符號邀請別人合作的修辭視角來看待國際傳播這個過程,恰恰符合“一帶一路”倡議共邀合作發展的初衷,能夠給國際傳播的參與者與研究者帶來一種新的心態。

(責任編輯:周亭)

作者簡介:蔣賢成,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鐘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金項目: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習近平總書記的大國傳播與公共外交思想研究”(項目批準號:15AXW00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蔣賢成,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鐘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金項目: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習近平總書記的大國傳播與公共外交思想研究”(項目批準號:15AXW005)的階段性成果。

① 陳力丹:《“一帶一路”建設與跨文化傳播》,《對外傳播》2015年第10期。

② 鄧志勇:《西方“新修辭學”及其主要特點》,《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③ 李克:《轉喻的修辭批評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28頁。

④ Wichelns, Herbert August,The Literary Criticism of Oratory: Chapter 6 of Studies in Rhetoric and Public Speaking,New York:Century Company, 1925.

⑤ 鄧志勇、楊永春:《美國修辭批評:范式與理論》,《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

⑥王旭東:《意識形態修辭批評略論》,《時代文學(下半月)》2008年第12期。

① McGee, Michael Calvin,“The‘ideograph: A Link Between Rhetoric and Ideology”,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Vol.66,No.1,1980.

②? Wander, Philip,“The Ideological Turn in Modern Criticism”,Communication Studies,Vol.34,No.1,1983.

③ 臧國仁:《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媒介框架與真實建構之論述》,臺北:三民書局,1999年,第32~44頁。

④ 鄧志勇、李湘:《2012年中美換屆時期〈時代周刊〉涉華報道的意識形態修辭批評》,《語言與文化研究》2014年第2期。

⑤ 福斯對于意識形態修辭使用符號的定義較麥吉有所擴大,麥吉重點關注的是標語式的意符,而福斯將所有能蘊含意識形態的符號都納入了考察范圍。

① Foss, Sonja K.,Rhetorical Criticis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llinois: Wavel and Press, 2017.

② Foss, Sonja K., and Cindy L. Griffin,“Beyond Persuasion: A Proposal for an Invitational Rhetoric”, Communications Monographs,Vol.62,No.1,1995.

③ 李克、李淑康:《批評轉喻分析的意識形態觀》,《山東外語教學》2011年第5期。

① 中文翻譯為自譯。搜索條件為:在高級搜索設置中,關鍵詞為“one belt one road”和“belt and road”,語言設定為英語,時間范圍為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關鍵詞出現位置為網頁正文,選取了主題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共計9篇報道。

① 報道序號及篇名詳見表1,下同。

① 龔婷:《美國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和行動:演進及現狀》,《和平與發展》2019年第5期。

① 每項后括號內數字為涉及該項的修辭現象數目,百分比為涉及該項的修辭現象在257例修辭現象中所占的比例(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

① 胡正榮:《智能化背景下國際傳播能力提升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國際傳播》2019年第6期。

② 金玲:《“一帶一路”:中國的馬歇爾計劃?》,《國際問題研究》2015年第1期。

③ 盛斌、靳晨鑫:《“一帶一路”倡議:引領全球包容性增長的新模式》,《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6期。

① 邱煜、潘攀:《“一帶一路”倡議與沿線國家債務風險:效應及作用機制》,《財貿經濟》2019年第12期。

② 王貴國:《中美貿易戰背景下“一帶一路”建設的思考》,《中國法律評論》2018年第5期。

① 劉冰:《新聞寫作中幾個敏感技術問題的討論》,《新聞與寫作》2008年第2期。

② 胡鍵:《“一帶一路”與中國軟實力的提升》,《社會科學》2020年第1期。

③ 王玉主:《中國的國際社會理念及其激勵性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一帶一路”建設》,《當代亞太》2019年第5期。

① 胡正榮:《智能化背景下國際傳播能力提升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國際傳播》2019年第6期。

② 劉濤:《西方數據新聞中的中國:一個視覺修辭分析框架》,《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年第2期。

③ 曲甜、王艷:《“一帶一路”倡議官方話語解析與國際反響述評》,《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雙月刊)》2019 年第6期。

猜你喜歡
一帶一路
印媒:“一帶一路”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環球時報(2014-12-10)2014-12-10 08:51: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亚洲无码电影|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亚洲αv毛片| 欧美在线一二区| 青青久久91| 热久久国产|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亚洲综合二区|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特级欧美视频aaaaaa|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伊人久综合| 九九香蕉视频|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成人午夜网址| 亚洲天堂成人|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亚洲精品动漫|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八区|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成人永久免费A∨一级在线播放|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手机在线免费毛片|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自拍欧美亚洲|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无码丝袜人妻|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AV在线麻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国产91高清视频| 欧美一级夜夜爽www| 国产99在线|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国产第三区|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中文字幕页|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3p视频|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色站|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无码日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