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泰良
摘 要 杉木是我國主要的經濟樹種之一,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隨著市場對杉木需求的不斷擴大,相關種植地區也逐漸開始進行杉木良種培育工作,以實現杉木的速生豐產。基于此,對良種杉木大徑材培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相關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杉木;大徑材;培育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791.2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1.036
目前,杉木被廣泛用作建筑、造船等方面的建設材料,其需求量不斷擴大,而為了滿足越來越大的市場需求,我國南方地區杉木種植面積也在不斷擴大,尤其是廣西地區,一直是杉木種植面積較大的地區。但是,即使種植面積逐漸擴大,也存在著供不應求的狀況,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杉木在培育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種植問題,使得杉木種植的質量與產量無法達到預期要求。因此,相關單位與人員要根據當前杉木的種植情況,找出其培育中的問題,并加以解決,從而更好地促進良種杉木大徑材的生產發展。
1 存在的問題
從杉木的整體發展來看,在當前良種杉木大徑材培育過程中,還存在科技含量低、資金不足、人才缺乏以及種植技術不完善等問題,而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大徑材杉木培育的質量與產量,亟需相關部門與人員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
1.1 培育產量不穩定
在當前良種杉木大徑材培育中,還存在著培育產量不穩定的問題。1)造林地塊不適應良種杉木優勢生長的條件要求。近年來,大面積、大規模發展種植的杉木造林地塊有的是二代甚至是三代杉木采伐跡地更新,林地土壤養分退化、酸化嚴重,使得良種杉木不能正常吸收養分,生長優勢不足,年生長量達不到最佳值,有的是八角林地低產林改造的造林地,還有的坡度較陡、土層淺,達不到林木生長要求的土層厚度,培育杉木成活率、保存率低,產量不高。2)林農對良種杉木苗辨別認識不足,在市場上購買的苗木沒有良種苗木標簽和合格苗木檢驗證書,在辨別良種苗木方面沒有理論經驗和實踐經驗,所種植的杉木苗木并非良種苗。3)林農對杉木大徑材培育沒有概念,采取傳統經營方式,不熟悉集約化經營技術措施。這些都是造成良種杉木大徑材培育產量不穩定的重要因素。
1.2 科技含量低
在當前良種杉木大徑材培育過程中,還存在著科技含量低、技術不夠成熟的問題。1)缺乏科技示范項目推廣。在一些邊遠山區適合種植杉木的市縣,雖然享受到中央、自治區的林業預算內專項資金補貼,大力發展杉木種植,但由于缺乏林業創新科技示范項目推廣的引領作用,沒有形成創新經營的理念和杉木良種培育的技術規范,從而無法提供杉木良種集約化管理措施來提高杉木種植產量。2)缺乏良種苗木的規范化銷售。良種苗木是通過科研單位運用科研技術培育的優良種園采種,是通過科研驗證、專家驗證的科研成果,通過科技示范項目推廣的技術成果,采取先進技術培育的良種苗木,苗木培育的苗圃場在出苗銷售過程中需要出具良種苗木標簽、林木檢驗證書和林木檢疫證書,進行規范化銷售管理,在價格方面高于市面價格。而對于市場上銷售的沒有良種苗木標簽、林木種苗檢驗證和植物檢疫證書的杉木,有關部門對其缺乏銷售規范化監管和宣傳,使得林農培育的杉木缺乏科技含量,達不到先進技術要求。
1.3 投入資金不足
在當前良種杉木大徑材培育過程中,還存在著資金供應不足的問題。1)杉木種植能夠帶來較大的經濟利益,但是當前資金不足問題嚴重限制了杉木大徑材培育的發展。杉木大徑材培育在中齡林和近熟林分中生長量極高,在成、過熟林分體現產量和價值。在大徑材培育的過程中,需要先進技術集約化經營,資金投入較大,一些林農缺乏后續資金,在成熟林分就進行主伐,達不到培育大徑材的目的。2)缺乏足夠的資金引進機制,當前除了科研單位和區直林場、區直林業單位有高收入的高端入外,縣級單位和縣級林場沒有資金來引進高技術人才服務山區林業高質量發展,所以不斷提高杉木大徑材培育資金投資非常重要。3)杉木培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資金不足問題致使杉木大徑材培育無法規模化發展,從而也無法得到較好的培育效果[1]。
1.4 種植技術不完善
在良種杉木大徑材培育中,還存在種植技術不完善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1)在杉木培育中,還存在良種苗木選擇、造林地土壤改良、合理整地、密度控制、施肥撫育、擴坑撫育和除草撫育等技術不規范、不科學的問題,致使培育的苗木質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2)在杉木培育中,存在后期管理不當的問題,如在林分郁閉后的管理,沒有按照規范的技術要求進行除藤、達枝,致使杉木在后期生長緩慢。3)在良種杉木大徑材培育中,杉木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困擾,如黃化病會影響苗木存活和杉木正常生長,而赤枯病嚴重時則會導致杉木死亡等。防治技術不完善嚴重影響著杉木種植的質量和經濟效益[2]。
2 對策建議
2.1 充分利用項目專項資金和整合資金,促進杉木大徑材培育良性發展
在良種杉木大徑材培育中,資金和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1)利用中央和地方的補貼資金、整合項目資金,結合脫貧攻堅工作、鄉村振興等以獎代補政策發展良種杉木大徑材培育,促進良種種植的發展。2)結合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規劃,利用國開行貸款資金進行收購收儲,營造合作造林有力條件,開展良種杉木大徑材培育目標導向。3)在開展杉木大徑材培育項目時,要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可利用項目實施成果申報中級、高級職稱和職級晉升等有力條件培養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同步提高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
2.2 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進行杉木培育
在良種杉木大徑材種植培育中,運用科學的管理方式非常重要。1)對杉木培育管理要全面,在土壤改良方面要結合施肥管理需要施鈣鎂磷肥、氮肥作基肥改良土壤,促進苗木生根充分成活生長,追肥施用氮磷鉀配比的杉木專用肥。苗木移栽時,要按照科學的方法步驟進行有效管理。2)杉木培育管理要切合實際,根據種植地快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杉木種植方案,從而保障杉木種植的質量,提高杉木種植的經濟效益。3)杉木培育管理要到位,加強對杉木管理技術的推廣,可以通過網絡或座談會的形式進行宣傳,從而使得地區種植水平能夠得到總體提高。
2.3 增強種苗培育的科技含量
在進行良種杉木大徑材培育時,還要不斷增加培育的科技含量。1)苗圃場要加強良種杉木的苗圃培育工作,建立專門的種苗培育基地等,并通過有效的培育管理,提高種苗培育質量。2)科研院所要利用好科技資金,進行科研項目推廣,促進項目成果轉化,在國有林場和杉木種植區實施良種良法培育大徑材項目以增加培育的科技含量。3)要對培育研究的各種信息進行收集與整理,并存入專門的良種杉木培育信息平臺,以更好地進行各地區培育信息的交流,提高培育效率。
2.4 不斷完善杉木種植技術
在進行杉木大徑材培育時,要不斷完善培育技術,從而科學地進行杉木種植。具體來說,要不斷發揮科研項目良種杉木大徑材培育示范推廣的引領作用,根據杉木種植地塊的實際情況,對造林地塊進行土壤改良。如果是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的造林地,需要在林地清理、整地和適當施基肥后方可造林;如果在杉木跡地采伐更新造林培育大徑材,則要對土壤進行改良,可在無風或者風較小的天氣下撒些石灰粉;如果是坡度較陡的造林地,可適當人工挖梯整地;要做好杉木的撫育管理工作,如常規間伐、除草、施肥等,在林分郁閉后期的管理可進行打枝、除藤管理,以保障杉木能健康生長;要做好年平均生長量的監測工作,每年定期開展地徑(胸徑)、樹高的測量,對照廣西大徑材培育指標查看是否達到生長要求;要做好杉木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不斷提高病蟲害防治技術,并做好病蟲害的監測工作,以及時解決病蟲害問題[3]。
3 結語
在良種杉木大徑材培育過程中,種植人員只有不斷地提升種植技術并解決種植培育中的問題,才能更好地提高杉木培育的質量和經濟效益,實現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偉華,程亞平,沈秋紅,等.杉木大徑材培育技術措施[J].華東森林經理,2019,33(2):44-46.
[2] 張偉紅,王潤輝,鄭會全,等.南嶺山區杉木大徑材高效培育土壤調查分析[J].林業與環境科學,2018,34(4):48-53.
[3] 李晶光.平樂縣廣運林場杉木大徑材施肥培育實踐[J].信息周刊,2019(3):1.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