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聯瑞
摘 要 現代都市農業是針對產業可持續發展提出的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其與現代化與城市化進程的關系十分密切。本文在對近年來我國現代都市農業發展進行初步梳理基礎上,針對制約其發展的幾個問題,從三個方面入手進行了簡要分析,以期促進對我國現代都市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 現代都市;農業發展;優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4.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1.048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發展效能會影響社會經濟總體發展趨勢和經濟結構升級轉型。都市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構成要素,其發展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水平和智慧化農業的建設質量。從某種角度來說,都市農業發展的現代化程度,已成為衡量我國農業綜合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在世界農業發展部署的指導下,我國必須將現代都市農業發展作為長期戰略,結合我國國情、基本制度、農業發展等實際情況,對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和健康形態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思考。縱觀我國整合農業發展進程,目前設施農業、觀光農業、莊園農業、都市農業等方面發展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農民職業化程度不夠,導致認知與行為產生偏差。目前,我國現代都市農業并未在“現代化”本質上進行創新。因此,相關專家需對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情況進一步探索,結合實際問題對現代都市農業發展路徑進行積極優化[1]。
1 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情況
1.1 資源配置與人才儲備缺乏合理性
目前,大部分地區并未實現圍繞都市農業發展建設符合標準的運行環境。無論是在基礎硬件設備、農業實施建設方面,還是在人才儲備方面都存在問題。1)在現有資源配置上存在不合理、不均衡的問題。2)地方政府未對職業化農業技術人員開展培訓導致人才儲備不足。3)因缺乏足夠的資金,無法及時更新和維護井、渠、電、路等基礎設施設備。若資源問題得不到合理改善,就無法滿足現代化都市農業發展的需求。
1.2 尚未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
都市農業的現代化發展,不僅需建立與時俱進的管理理念,還需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與價值。但目前,大部分地區只是在完善和豐富現代農業發展理論,在實踐中并未真正圍繞現代化發展都市農業體系。在農業生產結構方面,仍沿襲傳統的種植、生產和銷售手段。完全依賴人力作用,無法形成規模化、系統化的生產與經營,嚴重阻礙了現代都市農業發展。一家一戶分散的種植方式,并不能實現農業資源的科學配置,這樣不僅降低農業生產效率,而且會消耗大量資金[2]。
2 現代都市農業發展路徑優化探究
2.1 充分整合都市農業發展資源
針對目前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情況,地方政府需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最大程度地整合優化區域內可利用資源,制定都市農業發展的優勢政策,鼓勵企業在該領域投資建設。地方政府需對農業發展資源進行科學配置,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優化都市農業發展體系。同時,積極營建良好的營商環境,打造集生產、銷售、營銷、售后為一體的產業運行系統。不僅在農業種植、生產等方面實現智慧化,還需在后期農業經營、營銷管理層面強化現代化。各地方需結合自身實際經濟發展現狀和農業發展特征等方面,對其發展模式、運行手段進行創新化構想和完善[3]。在發展過程中,在種植質量、農產品加工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打造國民信賴的綠色農業品牌,助推其健康、可持續發展。基于此,地方政府需在人才資源方面進行積極整合,以地方院校為中心,定向培養專業人才。在智慧生產、現代化經營方面加大職業教育力度,培養一批高素質轉專業化農業發展人才。將人才資源、農業設施設備等進行科學融合,形成強有力的協同發展機制,促進現代都市農業的快速、
健康發展。
2.2 結合產業特征強化技術應用手段
針對現代都市農業發展問題,相關人員需結合產業發展特征,進一步強化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手段。我國是農業大國,雖在產業發展方面具備一定優勢,但同時也面臨地理環境、經濟、文化發展方面的制約。專業人員需對農民進行系統化指導與培訓,提升農業技術水平。根據不同區域的地理面貌、自然環境等因素,有針對性地引進應用科學技術[4]。生產技術水平也直接影響農業生產的質量與數量,自然條件相較生產技術水平具有高度的不可控性,因此人們必須善于利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等。隨著生產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需積極建立物聯網農業管理平臺,對農作物的種植、維護等流程進行精準監控管理。基于大數據分析,能對病蟲害等問題進行預防或高效處理。例如,可利用無線傳感器等技術,完整、精準地記錄農作物自然生長的環境。并通過智能技術,對農業生產中的光照、溫度、水分等方面進行積極干預與調控,真正利用現代技術優化農業發展體系,促其從其本質上邁入現代化發展進程。與此同時,依靠計算機系統智能監測、采集、記錄農業發展不同階段的數據信息。確保數據信息時反饋到工作平臺頁面,引導農業技術人員及時處理相關問題。由此,真正具有智慧化、智能化特征的都市農業發展體系構建而成[5]。
3 全面強化職業化農民培訓機制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源動力,針對現代都市農業的發展,必須重視培養專業化人才,培養具備一定理論基礎、熟練使用先進設備的職業農民。地方政府需認識到高素質農業技術人員對現代都市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相關人員必須全面強化職業化農民培訓機制,制定科學、完善的培訓方案。1)培養已有的農業工作人員業務能力、產業發展理念。在科學技術水平、農業發展理論知識、產業種植、農業加工等方面,開設相應的課程。引導農業工作人員結合實際工作,將最新理念、技術、經驗等融入到各個工作流程。2)致力于新型農業專業人才的培養。相關單位可通過招生引進一批對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有興趣和抱負的年輕人。例如,農業專業的大學生或是相關專業的研究人員,以分班授課制的形式,對其職業素養、科學技術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進行培訓[6]。同時,教育機構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協同都市農業發展單位,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將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相融合,構建集理論學習、實踐鍛煉、科學研究為一體的人才培訓機制,培養出真正符合現代都市農業發展需求的人才。基于此,通過對現有農業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及新型人才的職業化教育,在人才資源層面實現互補與積極促進,為現代都市農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 結語
現代都市農業發展過程中,資源配置與人才儲備缺乏合理性。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通過科學設定的現代都市發展流程,合理化配置資源,充分發揮科學技術與人才優勢,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為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促僅都市農業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宇然.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區為例[J].科技和產業,2020,20(4):125-128.
[2] 楊坤,羅永,胡川江,等.都市型現代農業視角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研究——以成都市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20(11):4-5.
[3] 吳曉燕,唐衛群.提升科技服務能力促進現代農業發展——黃陂區以科技支撐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的實踐與探索[J].湖北農機化,2020(3):17-18.
[4] 牛葆.深化墾墾合作發揮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作用——2019京津滬穗渝五墾區合作發展研討會在津召開[J].中國農墾,2019(12):11.
[5] 佟宇競.現代都市農業的發展成效、短板制約與戰略思路——以廣州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21):
184-187.
[6] 黃超.加強都市農業研究促進都市農業發展——五四農場農業發展分析與思考[J].上海農村經濟,2019(11):
11-14.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