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彥雄
摘 要 近年來,甘肅省慶陽市在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了鞏固這一成績,各縣(區)探索“雙簽”模式,緊扣“關鍵少數”,強化制度約束,進一步靠實責任,營造“干部大承諾、全民大踐行”的濃厚社會氛圍,使人們紛紛意識到了移風易俗的重要性,各縣(區)很多鄉村都相繼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強力遏制惡性攀比之風,并且取得了明顯成效。基于此,分析慶陽市推動移風易俗取得的成績以及當地的陋習表現及影響,提出了推動慶陽市移風易俗的建議。
關鍵詞 移風易俗;鄉村振興;甘肅省慶陽市
中圖分類號:D64;D422.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1.049
慶陽市位于甘肅省東部,地處陜甘寧三省交界處。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的持續推進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廣大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然而,伴隨著錢包鼓起來,慶陽市農村的紅白喜事出現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現象,而且互相攀比、愈演愈烈。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領導人多次要求,要旗幟鮮明地把反對天價彩禮、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婚喪大操大辦、抵制封建迷信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為此,2018年慶陽市在出臺《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的基礎上,通過宣傳引導、強制“限高”、群眾自治等措施,形成了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崇德向善、文明健康的新風,在剎大操大辦歪風、保脫貧攻堅成果上發揮出了獨特的作用。
1 慶陽市推動移風易俗取得的成績
近年來,慶陽市委市政府按照黨中央和省市安排部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積極探索“雙簽雙帶雙考”新模式,扎實開展以治理高價彩禮、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婚喪事宜大操大辦為主要內容的“倡導移風易俗,推進鄉風文明”系列工作,激發廣大干部群眾對“立規矩、破陋習、樹新風、促文明”的認同感和參與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1.1 干部帶頭簽訂承諾書,強化責任約束
近年來,慶陽市各縣(區)緊扣“關鍵少數”責任落實全覆蓋,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組織全市黨員干部、“兩代表一委員”以及所有行使公權力的人員和醫生、教師等財政供養人員帶頭簽訂《黨員干部移風易俗承諾書》,承諾自覺做移風易俗、勤儉節約、文明辦事的表率,積極引導家屬、親友自覺踐行新風尚,并廣泛接受群眾監督。同時,開展“萬人簽名”活動,倡導全民參與[1-2]。慶陽市在開展移風易俗工作的過程中,重點關注全域推進、全民參與,形成了全民重視、全民支持、全民踐行的濃厚社會氛圍。
1.2 干部“帶”群眾、先進“帶”后進
要想使民風民俗得到積極轉變,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和先進榜樣的價值引領十分重要。為以點帶面,推動整體工作全面鋪開,慶陽市各縣(區)深化“雙帶”工作,通過厚培先進典型、強化示范點建設,堅持移風易俗工作“點線面”有序推動。1)干部“帶”群眾,樹立工作標桿。為突顯示范引領,以黨風促民風,制定下發《關于在治理高價彩禮推動移風易俗行動中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的通知》等文件,把移風易俗納入黨員民主生活會學習內容中,通過基層黨組織培訓會等重要會議,對黨員干部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教育活動。在積極引導下,黨員干部爭做表率,比如慶陽市鎮原縣委辦干部帶頭抵制高價彩禮,自覺踐行“零彩禮”,并多次在“四到四進”集體簽名承諾活動現場進行交流發言,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2)先進“帶”后勁,推動觀念轉變。為輻射帶動全縣移風易俗工作縱深開展,慶陽市各縣(區)堅持“先進促后進,后進變‘后勁”的思路,在先進典型評創方面,堅持輿論先行,活用媒體資源,深度挖掘好人好事、善行義舉,針對移風易俗先進人物和典型事例開展高密度、多時段、全方位的密集宣傳,鎮原縣上肖鎮凈口村、開邊鎮解放村移風易俗工作先后多次被中新網、隴東報、慶陽電視臺等省市媒體報道;在陣地建設方面,立足示范點帶動,用“小項目”帶動“大文明”,通過在鎮原縣平泉洪河、上肖青寨、屯字閆孟等村開展八措并舉、共同推進的“八個一”省級示范點建設工程,帶動“四會”建設、移風易俗宣教、志愿服務等工作的開展,培育向上向善的文明鄉風。
1.3 以“考”代管促成效,以“考”代教促踐行
移風易俗是一項常抓不懈的民生工程,要持之以恒、一以貫之地推進,明確責任、加強管理、責任倒逼是關鍵。1)加強制度建設,以“考”代管促成效。導向明確的考核體系能夠很好地發揮“指揮棒”和“矯正器”的作用,達到以考核促工作、以考核強隊伍、以考核分優劣的目的,最終通過考核真正轉變工作作風,提升工作效能。2)建立引導機制,以“考”代教促踐行。先進典型是社會道德理念的“風向標”,是引領向上向善之風的重要載體。為推動文明新風尚的廣泛傳播,各縣(區)在先進典型評創中,要把踐行移風易俗作為各項評優評先的前置條件,作為黨員干部評優選模的重要標準,納入“慶陽好人”、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先進評創的主要審核內容,實行一票否決制。在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中,堅持輿論先行,通過大力加強對移風易俗先進典型的挖掘、培育和宣傳,營造聲勢,形成強大的輿論沖擊力,為培育互助友善的文明新風和孝道品格提供鮮活教材,進一步凝聚向上向善之力,弘揚精神文明新風尚。
2 慶陽市農村陋習的表現及影響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特別是脫貧攻堅的持續推進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在慶陽市廣大農村,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然而農村的紅白喜事鋪張浪費現象卻相當嚴重,遇事大操大辦、互相攀比。有部分村不同程度存在子女不孝敬老人甚至個別地方存在虐待老人、不盡贍養義務的情況。
2.1 主流思想意識模糊
1)是非觀念模糊。15%的農民對是非、善惡、美丑、榮辱、功過、得失等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界限模糊,是形成紅白喜事鋪張浪費、大操大辦、互相攀比的重要原因。2)集體觀念淡化。8%的農民只顧自家,不顧大家,更不顧國家,只管自己,不管別人,更不管集體。3)進取意識不足。72%的農民滿足于當前安逸舒適的生活,缺乏進取意識。
2.2 高價彩禮在部分地區依然存在
一些經濟落后的鄉村還存在通過媒人介紹成婚的現象,個別農民對女兒彩禮漫天要價,少則五六萬,多則十幾萬,越是貧窮落后的地方彩禮越高,對新婚家庭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最終形成惡性循環,與和諧文明鄉村振興形成巨大反差。
2.3 不良風俗沒有得到根除
1)理想信念不堅定。有4%~8%的農民缺乏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參與裝神弄鬼、賭博吃喝、修廟敬神等活動,影響了農村社會安定。2)厚葬不厚養美德缺失。在調查中發現,部分村不同程度存在子女不孝敬老人甚至個別地方存在虐待老人、不盡贍養義務的情況,卻在老人去世時大操大辦。3)社會意識淡漠。調查中發現,60%的農民沒有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23%的農民對國家、集體和個人所做的為民惠民實事不說好話,而是風言風語,缺乏應有的感激之情。
3 推動慶陽市移風易俗的建議和思考
慶陽市通過采用“雙簽雙帶雙考”模式,有效改善了紅白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社會現象,高價彩禮問題得到了初步遏制。要鞏固取得的成果,必須在“固”根本、“立”載體、“強”抓手上下功夫。
3.1 推動移風易俗,要加強組織領導“固”根本
要深刻認識到推動移風易俗、開展高價彩禮治理工作是鄉風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是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載體。1)發揮基層黨委、政府的作用,把移風易俗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著力抓好方案制定、宣傳發動、工作部署、督促檢查等重要環節,積極交流推廣經驗,推動創建活動深入持久開展。2)要引導村組“四會”切實發揮作用,通過健全管理機制、強化責任倒逼,推動“四會”正常運行,主動作為。
3.2 推動移風易俗,要創新工作方式“立”載體
1)在宣傳引導方面,要立足地方文化特色,發揮文化育人作用,把移風易俗工作與鄉土文化進一步深度融合,增強群眾認同感,使移風易俗工作獲得群眾認可,形成社會共識。2)在實踐養成方面,要進一步提高對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的重視程度,立足村鎮、社區,以重陽、七夕等傳統節日為契機,以書畫、戲曲等傳統形式為載體,通過開展文化活動推動文明理念的傳播和文明新風尚的涵育。
3.3 推動移風易俗,要抓好示范帶動“強”抓手
1)在示范點建設方面,各縣(區)要把開展“傳統文化進村組”活動、“二十四孝·孝道文化”宣傳等作為重點,有效推動各地文明建設。2)在先進典型引領方面,應該把推進移風易俗同振興鄉村文明結合起來,應樹立先進典型加入“身邊好人”創評內容,進一步擴大評選活動覆蓋面,并充分發揮鄉村“好人榜”(善行義舉榜、孝道紅黑榜)作用,讓反對厚養薄葬、提倡孝老愛親等內容上榜,對本村紅白事操辦規模、彩禮數量等進行公示,營造社會向好向善風氣。
參考文獻:
[1] 侯云潔,高強.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關于農村“天價彩禮”的調查思考[J].農村經營管理,2020(1):33-34.
[2] 孫琪.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移風易俗對策研究[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9,33(6):69-73.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