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年暑假,我們凱馬師生以中國志愿者的身份,走出國門,支教印尼,體驗異域風情,傳播中國文化。同時學會交流,學會分享,在巴厘島公益游學中幫助他人,也收獲自己的一份成長。
在領略了巴厘島迷人的景色和當地人的熱情開朗后,我們開始了支教之行。我和我的隊友們支教的是當地的一所名叫科努一的小學,第一堂課我們都很緊張,但是小朋友們的熱情和燦爛的笑容很好地緩解了我們的壓力,助教也在竭盡全力地幫助我們更好地融入課堂。初次接觸,孩子們比我們想象的更為熱情,氣氛也比我們預想的活躍,我們三個也找到了一些教學的門路,對接下去幾天的支教更有信心了。
經過幾天的磨礪,我們已經完全進入了“老師”這個角色當中。中文課、英語課、活動課完全不在話下,團隊相互協作,隨機應變。甚至有了一些自信去掌控課堂,于是迎來了我們的重頭戲,傳播國內先進的科學技術——3D打印。一上課,我們就拿出事先準備好的3D教具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為了帶孩子們進入情境,我們首先講述了人面獅身像的故事,并展示了兩個關于3D打印的動畫視頻,進一步講解了浙江杭州六和塔的簡筆畫,小朋友們的注意力瞬間集中在3D模具上了。當告訴他們這是由玉米作為原料制成的模型后,他們更加起勁,積極性高漲。他們紛紛表示盼望著有一天來到中國,親眼見見這些實物。3D打印課是我們上的最后一堂課,孩子們似乎沒有意識到我們即將離開,還是笑著和我們說“明天見”,帶著燦爛的笑臉離開了學校。
最后一天,我們成了環保大使,為海洋事業盡了一份綿薄之力,師生們在飼養員的帶領下一同放生小海龜,看著小小的海龜隨著海浪漂走,我在心里種下了一個愿望,希望它好好生活,健康成長,同時也為它的未來感到擔憂。我為自己能夠為海洋事業作出哪怕是小小的貢獻感到欣慰,但這還遠遠不夠,海洋環保的事業,還需要我們所有人共同努力。
和島上的人告別后,我的心情難以言喻,舍不得這些只相處了五天的孩子,舍不得淳樸善良的當地人,也舍不得離開迷人神秘的巴厘島。
這次支教活動讓我備感榮幸,也讓我深深地記住了這里,這次活動與其說是支教,不如說是感受,是學習,是經歷,是反思,更是感動和領悟!教育的本質,其實是愛,把愛帶到世界各地,讓它照亮更多的人。支教并不簡單,但最重要的是我們用心去體驗,專心去做事。我相信,沒有什么是努力做不成的,沒有什么在你用心以后依舊讓你滿心遺憾的。
離開巴厘島,我不遺憾,因為我來過,這個淳樸的地方記得我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