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
丁淑怡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馳援武漢的護士,她的眼鏡壞了,讓她沒想到的是,第二天中午,她的問題就被人解決了。而這一副小小的眼鏡,是杭州武漢兩地的六位成人和一位高中生共同努力的結果。
我們來看看這個感人的過程:

陳慶申正在為醫生緊急配眼鏡。
晚上10點,由于長期戴護目鏡,丁淑怡眼鏡鼻托的螺絲掉落了。她堅持到凌晨3點下班。回到酒店的丁淑怡焦慮得睡不著覺,她本能地給在杭州家里的老公褚陳恩打電話。老公先在朋友圈發消息,詢問有沒有人能幫忙,很快有人回復了。但雖然聯系到了在武漢的人,因為出不了門,也沒辦法。
褚陳恩在網上一家家搜索,找到四五家丁淑怡酒店附近的眼鏡店,并把電話保存下來。
第二天早上,他打的第一個電話就接通了。接電話的老板一聽,非常熱心,說他現在出不了小區,所以幫不上忙。但他給了一個電話,說這是位眼科醫生,可能有辦法。
7點多,他撥通了那個歸屬地是武漢的手機號。手機主人是45歲的陳慶豐,他是一位眼科醫生,溫州人,在武漢生活了十多年。從大年初一到現在,陳慶豐和哥哥陳慶申已經為20多位醫護人員修配眼鏡,他們都是從外地來支援武漢的。
早上10點左右,丁淑怡接到了陳慶豐的電話。她提出要準備一副,并視頻看了模樣。中午12點一刻,陳慶申帶著配好的眼鏡和朋友王金國一起趕往丁淑怡所在的酒店。
那天,是王金國讀高中的兒子的生日,出門前,他對兒子說,自己要去給一位阿姨送眼鏡,生日蛋糕先不買了。兒子知道事情原委后,說:“爸爸,我不買蛋糕了,我買眼鏡!我要把那副眼鏡送給支援武漢的醫療隊阿姨。這副眼鏡的錢不要陳叔叔出,我來出。”
因此,王金國對丁淑怡說,“要感謝你給我的孩子一個做事和知道感恩的機會,是你啟發了他的愛心。”
一個小時后,那副壞掉的眼鏡也被修好,送到酒店。
陳慶豐還留下了幾個螺絲釘和一個小小的螺絲刀。
丁淑怡給陳慶豐兄弟寫了一封長長的感謝信:
“很多人都說我們醫護人員很辛苦,給了我們很多贊美。但是我覺得武漢這里有很多像你們這樣普通的英雄,在默默付出,應該被更多人知道。”
這是對武漢人最高的褒獎。

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一位年輕人躺在病床上專心看書。
前不久,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的方艙醫院,一位年輕人躺在病床上專心看書的照片走紅,網友稱他為:“清流哥”。
“清流哥”姓付,今年39歲,老家在孝感市漢川,后隨父母在武漢生活。他從武大博士畢業后去美國深造,并攻讀博士后,目前在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書,研究方向是高分辨冷凍電鏡。
他可能沒想到,自己的一張照片能掀起全民讀書熱潮。他當時閱讀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也在網上成為暢銷書。
這本書的作者、當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的弗朗西斯·福山,通過網絡知道這件事后,在推特上轉發了這條新聞,“清流哥”的事情,就這樣漂洋過海地傳開了。
“清流哥”經過20多天治療已痊愈,2月28日出艙轉入隔離點,繼續觀察14天。他還承諾會照顧一同出院的一位15歲小病友。
值得全國人民了解的還有這個15歲的小病友。
43歲的李甜一家4口都“中招”,感染了新冠肺炎,母親沒能熬過去。之后,李甜和兒子、父親相繼都住進了江漢方艙醫院。
為了讓自己從母親去世的巨大痛苦中走出來,李甜便做起了“江漢管家”——方艙醫院志愿者。
其間,一家人還認識了“清流哥”,結下深厚的友誼。

大學生郭岳出院后在車庫自我隔離。
最近,15歲的兒子病情好轉,馬上就能出院。但李甜著急,自己是單親媽媽,她和71歲的父親還不能出院。兒子出去后,誰來照顧呢?
沒想到,“清流哥”說:“我和你兒子一起出院,你放心,出院后,我照顧他。”
武漢學院會計專業大三學生郭岳,寒假期間從武漢回河北滄州老家后確診新冠肺炎,但最終未感染一人。
2月7日,郭岳出院后開始了車庫獨居生活。“我擔心自己病情會出現反復,回家后馬上把自己再次隔離起來,避免傳染給其他人。”郭岳說。
車庫約30平方米,一邊是居室,擺放著一張小床,還有一張可供學習、吃飯的桌子,一個小電暖器;另一邊是洗手間。在小小的車庫里,郭岳開始了自己的學習,一邊上網課一邊復習備戰考研。
讀書與抗擊新冠肺炎,就這樣被密切地聯系起來。
劉潤在《疫情之下,不要把扶你的人,當成推倒你的人》中說:唯一能救今天的自己的,是未來的自己。
確實,今天你努力讀書,是為了未來完美的自己。
中央指導組在不同場合,對武漢的抗疫形勢作出了準確的判斷。
1日下午,孫春蘭副總理在漢召開支援湖北340多支醫療隊代表視頻會議。
她的講話內容豐富,但是我最關心的是最后一段話。
孫春蘭說,湖北武漢疫情防控全面反攻的號角已經吹響,“現在到了最吃勁的時候,再努一把力,爭取早日打勝仗”,希望廣大醫務人員咬緊牙關英勇奮戰,為早日戰勝疫情作出更大貢獻。
3月1日,陳一新在武漢指揮部督導疫情防控工作時作出一個全新的令人信服的判斷:“三個五”,非常精準到位。
五大轉變:疫情態勢從高位運行期向中位運行期轉變;防控局面從被動應對向主動出擊轉變;入院救治從“病人等床”向“床等病人”轉變,2月21日起基本實現了“床等病人”;激勵士氣從賞罰乏力向賞罰分明轉變;社會信心從人心恐慌向人心趨穩轉變。
“五個難點”:重癥和危重癥救治壓力還不小;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存在被感染的潛在風險;封城封區帶來的市民生活保障問題以及影響社會穩定問題的因素還不少;抗疫中的輿情還比較復雜;抗疫中的作風問題還不少。
“五個重點”: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推動加大患者救治力度;推動完善小區封閉管理;推動“無疫情社區”創建;推動抗疫力量奔赴一線。
武漢在集中精力抗疫,湖北之外在集中精力復工復業。
據2月29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的消息,上海商業企業加速復工。目前,上海的超市賣場累計開業接近100%,購物中心和百貨企業95%左右已正常營業,電商行業主要企業已全部復工。與此同時,上海在積極推動家政服務、餐飲服務和美容美發等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性服務業加快復工進度。
武漢的這一天,也不遠了。
鐘南山團隊最新論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鐘南山團隊用SEIR和LSTM兩種模型對疫情進行評估,推算如果封城等管控延遲5天,疫情規模將擴大3倍。廣東的病例數可能達到16萬+,成為重災區;在實行嚴格“封城”后,總病例數預估在9.5萬或12萬。
如果提早5天“封城”,疫情規模或減少一半,我的估計是只有1/3。再一次證明,時間就是生命。
作為一個有2400萬人的大城市,上海從2月9日開始每天的確診人數只有個位數。整個疫情期間,沒有疫情大暴發,沒有醫務人員感染,確診病例的治愈率達到了80%。
上海的經驗在于盡早防控。SARS過后,上海市在金山圈地500畝,建立了這個永久性的、阻擊和治療傳染病的堡壘。因為定位在保障上海乃至國家的生物安全,它日常雖然是一座三甲醫院,警惕性卻從來沒有放松。
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上海公衛中心反應很敏捷。2019年12月31日,中國疾控中心對世衛組織發出預警,武漢疾控中心對公眾發布預警。第二天,上海公衛中心按照正常程序就開始發動起來。1月6日,公衛中心針對武漢的不明原因肺炎成立了專項的應急辦公室,體現了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的應有格局。

1951年,常香玉女士率豫劇團為支援抗美援朝義演募捐,購買了飛機捐獻給中國人民志愿軍,飛機被命名為“香玉劇社號”。
在淞滬戰役中,上海外灘附近的四行倉庫曾發生一場狙擊戰,800壯士與日軍對壘。盡管中國主力部隊已經撤出上海,轉移到南京、武漢一線,布置南京會戰、武漢會戰,但是,這一支謝晉元將軍領導的孤軍,硬是守著四行倉庫,打退了敵人一輪又一輪的進攻。
這支部隊的戰士,80%來自湖北(保安團)。
今天,在武漢戰“疫”關鍵時刻,來自上海藥融圈的800壯士,為漢陽醫院送來急需的“戰車”!
武漢的華商研究院在發出為抗擊疫情捐贈一輛救護車的倡議之后,得到了包括“董事長班”在內的校友的紛紛響應,短短一天半的時間便募得愛心款項242600元,在愛心校友的合力下,將本次募得款項捐贈給了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武昌首義學院醫院購買救護車。
我看了參與救護車捐贈的愛心學員捐款明細,少的2000元,多的一萬元,積少成多。他們表態,捐車活動會繼續下去。
這讓我想起抗美援朝。
1951年,“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出通告,號召全國人民捐獻飛機、大炮,支援抗美援朝。
常香玉太想為國家奉獻這份力,有人給常香玉出主意,讓她“用向志愿軍贈獻戰斗機的名義進行捐獻演出”。常香玉賣掉自己的運輸卡車,取下金戒指,拿出積蓄,義演180多場,共捐款15.2億元(舊幣),超額完成了捐獻飛機的心愿。
有人把錢捐到廟里,名字刻在柱子上。有人把錢捐給醫院,名字寫在救護車上。

中央指導組3月4日召開會議,聽取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關于新冠肺炎出院病例分析情況及第七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修訂情況等報告,要求及時總結經驗,篩選有效的中西醫治療方案和藥物。
初步證實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顆粒、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凈注射液等3個中藥方劑和3個中成藥對新冠肺炎有明顯療效。
中醫藥廣泛參加新冠肺炎治療,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
截至3月3日,在全國確診病例中,中醫藥治療病例達到92.58%。其中,湖北省和武漢市的參與比例分別為91.86%、89.40%。武漢市隔離點當日服用中藥比例為96%。方艙醫院累計服用中藥人數達到99.9%。
截至3月3日24時,各地單純使用中醫藥治療并治愈出院病例共計88例(武漢55例),其中輕型患者4例,普通型患者44例,重型患者40例;使用中藥湯劑85例、中成藥61例;應用中醫醫療技術34例,具體種類包括針刺、艾灸、熱敏灸、推拿、拔罐、耳穴壓豆、中藥熏蒸、中藥涂擦、穴位貼敷、八段錦、香囊、中藥泡腳、五行音樂療法等。
一周以前,有網友留言,在國家層面建立中醫院管理部,與衛健委平級。這可能嗎?還真的有地方有。
2019年1月29日,河南省南陽市中醫藥發展局掛牌成立,與市衛生健康委并列為市政府36個工作部門之一。 南陽市的12個縣區也都成立了中醫藥發展局。
南陽市是醫圣張仲景的故里,是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全國中醫藥服務貿易先行先試重點區域城市、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市。
2012年,南陽市在全國率先成立了正處級規格的中醫藥管理局,為市衛生計生委的組成部門,開全國地市級中醫藥管理體制之先河。
湖北的黃岡也應該這樣,因為黃岡有蘄春,蘄春有李時珍。
要建立公共衛生安全應急體系,應該有中醫、西醫兩大戰線,中醫、西醫各有長短。

醫生推著患者欣賞日落。這張照片反映武漢市民期盼在陽光下自由行走。
3月5日,在武大人民醫院東院,中山醫院援鄂醫生劉凱護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了下來,讓住院近一個月的87歲老先生欣賞了一次久違的日落。
前幾天,京東、蘇寧的無人車上崗,從倉庫運送醫療物資到醫院。醫院的消毒無人車,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封閉小區,對外往來受到限制,無人機派上了大用場。
3月5日,常青花園小區上空,4架順豐快遞的無人機來往穿梭,投送藥品、鮮果等物資。快遞無人機載重10千克,每天可完成派送130單左右。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3月5日發布。
意見特別就完善重大疫情醫療救治費用保障機制作出制度性安排,提出在突發疫情等緊急情況時,確保醫療機構先救治、后收費,健全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醫保支付政策,完善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制度,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等要求。
針對中國醫療資源的嚴重不足,黃奇帆又發聲:
美日即使是小醫院,配備的設施也和大醫院一樣;
國家要像修鐵路、高速公路一樣,修建中國公共衛生領域的基礎設施,中國33000多家醫療機構可能會變成5萬家、6萬家,而政府主導的醫療機構的高質量設備投入就是一個巨大的增量市場;
全國2000多個縣、400個地市州大都存在著醫療體系不健全、人數也不到位的現象;
到2018年末,我國衛生人員總數有1230萬人,如果通過政府投入讓衛生人員總數達到6000萬—8000萬人,將會極大推動我國未來GDP的提升。
中美GDP對比,中國的一二產業、服務業中的傳統服務業都超過美國,6萬億美元的差距在于教育與醫療。
這是“十四五”規劃的重點,這也是民營企業的投資方向。
3月6日下午,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最后21名患者痊愈出院,被轉運到隔離點進行隔離后再回家。另有一名患者轉診處理。
光谷方艙醫院從2月17日下午5點正式開始收治患者,至3月6日休艙累計收治病人875人,累計治愈出院691人,累計轉院184人。這是硚口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之后休艙的第二家方艙醫院。
不得不承認,提出建設方艙醫院,是一個金點子。一個城市,醫院再多都是有限的。方艙醫院就是一種臨時醫院,17年前的非典還不需要。
感謝最早提出方艙醫院的王辰院士。
3月6日傍晚6點,江夏區中醫醫院18名病友轉院到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意味著江夏定點治療新冠肺炎的區中醫醫院患者清零,該院恢復正常醫療服務。
1月21日,江夏區中醫醫院接到江夏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命令,開始“三區兩通道”的改造,48小時改造完畢。
1月23日(臘月二十九),開始接收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這也是全市率先清空區級中醫醫院普通病人,專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中醫醫院。截至目前,共治療病人620人,其中,治愈510人,轉院110人。
任務圓滿完成!
疫情來襲,4位院士的4個正確決定,足可用“力挽狂瀾”形容。
2020年1月18日晚,臘月二十四,鐘南山擠上G1102次車,在餐車找了一個座位。1月20日下午,鐘南山答新華社記者問,提出了對武漢防控的主張,即武漢減少輸出,要對火車站、機場等口岸實行嚴格的檢測措施,除非極為重要的事情,外地人一般不要去武漢。
1月20日晚上,白巖松在《新聞1+1》節目中首次連線鐘南山。鐘南山首次公開發話:“肯定的,有人傳人現象。”此前,還存在“不存在人傳人現象”的爭議。
1月19日,鐘南山赴武漢考察疫情的照片刷了屏。他的身旁有一位女專家的身影,她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李蘭娟。
1月22日,她向國家建議:武漢必須“封城”!第二天,國家就采取了這一措施。
2月1日,呼吸與危重癥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抵達武漢。王辰認為,破題的關鍵在于將已經診斷的病例收治到醫院中,進行集中收治和隔離。
2月2日王辰提議后,2月3日開建方艙醫院,很快便增加了4000多張床位……
1月27日晚上開會,張伯禮提出建議,根據病情進行分層分類管理,集中隔離,對隔離人員普遍使用中藥。中央指導組采納了這個意見,果斷把“四類人”分開。
他建議:輕中癥患者中藥湯劑個體化治療,重癥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療。提出中醫進方艙,并可由中醫承包方艙治療。中央指導組同意,很快籌建了江夏方艙醫院。現在各方艙已經普遍使用中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