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霞
小麥是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其的種植技術應用水平直接關系著整體產量,提高小麥種植技術的應用水平,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有助于推動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我國山東省是小麥種植的主要地區之一,山東半島所處的地理位置,有著適合小麥生長的氣候環境,溫帶季風氣候溫度與濕度都適合小麥生長,年降水量在800~900mm之間,這給小麥種植創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近年來,小麥種植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小麥種植技術中的技術要點
(1)保證選種的合理性
選種是小麥種植的前期準備工作,當地農業技術人員要根據本地區內土壤環境、氣候環境的特點給出更加適合種植的優質小麥品種,這樣才能讓小麥的產量及抗病蟲害能力得到提升。正確選擇小麥品種不僅可以保證小麥具有良好的長勢,也能減少病蟲害對小麥生長造成的影響。當地農業管理部門,要優先采集小麥種植地區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做好實地考察工作后,再為農民提供相應的優質麥種,這樣才能保證麥種的高成活率,提高幼苗階段的抗病能力。選種后還要進行妥善的處理工作,曬種、拌種都是麥種的處理工作環節,做好對麥種的處理工作,對小麥的生長也是至關重要的,選種后將麥種在陽光充足的日子晾曬,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除麥種表面可能存在的病菌,曬種后在使用稀釋后的生命素對麥種進行浸泡,攪拌均勻,這樣有助于減少小麥病害的發生。拌種后可提升麥種活力,不僅能讓小麥的成活率得到提升,也有助于促進產量的提升。
(2)整地環節的細節
小麥的產量與品質離不開良好的生長環境,小麥種植適合在土壤深松的土壤環境中生長,土壤中還需要有足夠的肥力,保證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的充足供應,才能讓小麥更好的生長。小麥播種前,需要對種植區域內土壤進行深耕作業,整體工作中,要對種植區域內的雜草、垃圾進行清理。整地工作完成后,種植區域內的土壤要有較好的平整效果,種植人員再根據土壤狀態進行水分的補充。在山東地區,年降雨量充沛,在當地種植小麥時,可以完善種植地區內的蓄水設施,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也有助于減少工作量、降低工作難度。整地環節要保證種植區域內的深耕深度達到24~26cm的水平,做好秸稈還田與基肥施用工作,這樣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環境。
(3)施肥環節的要點
施肥環節在農作物生產工作中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種植人員必須對施肥工作引起重視,施肥前應對當地土壤實際狀況進行勘測,再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肥料配比。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根據目標產量或小麥生長的養分需求量,調整肥料用量與比例,最大限度發揮肥料效果,這樣才能在保證高產量的同時,減少對土壤環境的負面影響,讓整個施肥過程更加科學、環保。
(4)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是小麥種植過程中,觀察小麥生長狀態,監測病蟲害發生的重要工作環節,田間管理貫穿整個小麥種植全過程,種植人員必須在小麥苗期階段就做好調查,對麥苗未成活的區域及時的補苗,發現雜草時要立刻做好除草工作,科學合理的選擇種植密度,這樣才能保證小麥前期階段的良好長勢。小麥生長過程中,還可能出現養分供應不足的問題,一些地區小麥生長緩慢,此時種植人員就應該做好及時追肥,選用尿素作為追肥的肥料,具體施用量為10kg/畝。在小麥返青后,應對田間進行松土,這樣可促進小麥根系的發育,當小麥生長至六片真葉后,應對小麥進行蹲苗處理,這樣有利于幫助小麥穩定分蘗。在小麥中后期階段,種植人員應該做好拔節期的水肥管理,尿素的追加用量為10~12kg/畝,具體用量根據土壤肥力進行適當調整。
2、 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技術
在山東地區,影響小麥產量的主要因素就是病蟲害,相關調查表明,山東省多個地區病蟲害都呈上升取值,降水量充足以及適宜的溫度,都給小麥致病菌及害蟲創造了良好的溫床,為了保證小麥的健康生長,必須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目前采用的主要防治方法為綜合防治。
(1)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根據小麥害蟲的習性,采取相應的物理措施來進行防止。在田間管理中及時清除雜草,提升種植區域內的通風效果,破壞病菌、害蟲的生長環境,有利于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在山東地區的小麥種植中,主要以金果子及蚜蟲為主要蟲害,利用害蟲趨光習性,在田間布置殺蟲燈、誘捕色板,都能起到誘殺小麥害蟲的效果。小麥害蟲多發生于5月至10月間,因此,殺蟲燈的布置應在5月前完成,開啟時間選擇在晚間6點至7點之間,設定關閉時間在凌晨1至2點,殺蟲燈懸掛高度控制在1.3~1.5m之間為宜。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也是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中的一項技術手段,選擇小麥害蟲的天敵物種,可以有效控制小麥蟲害規模。在小麥田間引入食蚜蠅、寄生蜂、草蛉或綠僵菌,就能有效滅殺蚜蟲,減少蚜蟲對小麥的破壞。生物防治與物理防治的應用,可以減少化學防治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符合綠色種植的理念。
(3)化學防治
山東地區小麥病害主要以白粉病、紋枯病為主,在種植人員應根據當地病害發生規律,做好相應的早期預防以及病害發生后的防治工作。拿紋枯病為例,在播種期,選用濃度25%的三唑酮乳油,兌水稀釋后對小麥種植區域內的土壤進行全面噴灑,三唑酮乳油具體用量為15kg/hm2;也可以選擇濃度50%的辛硫磷顆粒劑兌水稀釋后與耕層土壤充分混合,辛硫磷顆粒劑用量為300kg/hm2。在小麥抽穗期階,如果遇到連續的陰雨天,可能出現白粉病,因此,在連續陰雨天結束后,應該立刻對田間噴灑氟環唑或烯唑醇,具體用量按農藥使用說明的指導調制,保證用量規范性。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滿足國內市場對小麥的消費需求,提高小麥種植者的經濟收入,農業技術人員必須在小麥種植方面做好研究工作,總結相關技術的應用方法,并提出更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
(作者單位:276600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坊前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