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敏
冬棗是一種口感甜脆且營養價值較高的晚熟鮮食品種,深受消費者與種植戶的青睞。近年來,隨著栽培面積不斷擴大,相應的種植管理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本文以冬棗無公害豐產栽培概述為切入點,重點分析其技術要點,以期為冬棗種植戶們提供一定的技術參考,切實提升冬棗的經濟價值。
被譽為“中國棗鄉”的山東省無棣縣,特產個頭大、甜度高、果皮薄、果肉脆的優質晚熟鮮食棗品種。但是冬棗的種抗旱能力較為弱,導致其在栽培過程中存有一定局限性,因而需要借助不同的種植栽培技術,來進行種植技術與種植管理的優化、提升。
一、冬棗無公害豐產栽培概述
冬棗的豐產性強,嫁接當年就可以掛果,三年即可豐產,進行栽植時可選擇兩年生壯苗。冬棗的綜合適應性較強,在耐高溫、抗寒、抗澇等方面表象良好,對盲蝽、葉螨、銹病、棗細菌性瘡痂病等方面也有不錯表現。冬棗的總糖含量很高,19%,維生素C含量3400毫克/千克,可食率97%,常溫下貯存10天依舊不皺皮、不失水。同時,依據其健脾養胃功效還具有藥用價值,還可加工成蜜棗、棗糕等食品,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與良好的種植前景。
以山東省無棣縣冬棗種植為例,冬棗是典型的喜光樹種,這里通常在三月開始進行栽種,九月份果實成熟,我們的冬棗保護地栽培種植技術已領先于其它區域冬棗上市時間約半個月左右。為解決鮮食棗的品種單一性,該地區還引進了梨棗、婆棗、鈴棗等早熟、中熟棗品種,在擴大當地種植規模的同時,還在市場上對冬棗品種進行了分流,為當地冬棗栽培管理技術的應用與實際應用的經驗積累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冬棗無公害豐產栽培技術要點
1、大棚管理
(1)大棚類型
無公害大棚可選用水泥檁條、鍍鋅鐵管等進行構建,通常無公害冬棗種植選用的是全竹桿大棚,其具有構造簡單、建設容易、采光良好、經濟實惠等特點,有利于冬棗提升產量與品質、無公害程度等。雖前期投入較高,但是后續可反復使用,且管理費用較低。也可選用鋼管與混凝土進行大棚搭建,雖一次性投資較大,并不利于反復使用,但種植空間較大且較為牢固。
(2)大棚管理
大棚搭建區域最好選在排灌水條件較好的沙壤土地,棚膜可使用無滴膜,并確保棚膜幅與幅之間有壓茬,每一組桿中間壓膜線應將竹桿壓緊、壓實,同時注意預留大棚通風口??叟飼r應以早通風、慢升溫為原則,可選擇二月平均溫度在4-5℃的晴天進行,若遇到倒春寒、雪天等情況則需要推遲一周左右的時間再進行扣棚。棚內栽植冬棗時行距應為,以每畝230株最為適宜。
扣棚后棚內的光照時間一般在6-7小時,5-6月份最長,為11-13小時,升溫后,在后續的大棚管理中,應注意針對冬棗不同發育時期進行溫度與濕度的控制,如萌芽前期應保持晝溫15~18℃,夜溫不能低于7℃,抽枝展葉和花芽分化需要17-18℃,19℃以上逐漸現蕾,20℃以上開始開花,22℃-25℃進入盛花期,相對濕度70%~80%;盛花期則應保持晝溫22~35℃,夜溫15~18℃,相對濕度70~85%;果實發育期需保持晝溫25~30℃,相對濕度小于60%等。
2、栽培管理
(1)施肥管理
冬棗是耐旱性較差,需肥量、需水量較大的一個品種。因而,在進行施肥管理時應以有機肥為主進行無公害栽培,秋期冬棗采摘后到落葉前需要施入基肥,在種植過程中可輔以合氮磷鉀復合肥、中微量元素肥進行定期施肥,進入追肥階段可適當補充稀有元素肥。著重增強冬棗果樹的營養水平、結果能力與座果率。
(2)澆水管理
在扣棚之前結合秋季基肥應進行大面積深度灌溉。若遇嚴重旱情,需進行緊急滲灌、滴灌等多次、少量的澆水作業,嚴禁大水漫灌,導致漚棚現象。也可利用水肥一體技術進行管理,有效避免縮果、落果的現象,從而達成豐產目標。
(3)花期管理
在冬棗花期到來之前,進行抹芽、拉枝、摘心等處理,配合環剝進行疏果工作。在授粉階段,可在棚內放蜂,大大提高授粉率的同時可以獲得高品質的無公害棗花蜜,一舉兩得。蜂箱需放置在距離大棚100m~200m處,可以有效提升80~200%的座果率。需要注意的是,在進入花初期后直到盛花期,都需要大棚保持高溫,因此需要重點關注大棚溫濕度與澆水管理。
(4)采收管理
冬棗采收不可像其他棗類使用桿振法、乙烯利催落的方法。前者會造成果實粉碎性創傷,難以貯藏且不利于運輸;后者會造成冬棗果實脫水,果肉失去脆嫩質地,嚴重降低冬棗質量和品質,因此,冬棗要適時采收,當著色指數達到20%是,可根據實際用途進行人工采收,利用高凳、軟面且光滑的盛放容器切忌暴力揪拉,同時應避開清晨露水未干時,避免出現裂果現象。
4、病蟲害管理
(1)農業防治技術
主要是需要將落葉、病殘體、落果、雜草等及時帶出大棚再進行銷毀。冬季、早春害蟲羽化前,在冬棗樹周圍深挖10cm-20cm清理越冬蛹蟲,還可起到一定的松土作用。對冬棗樹形依據其栽種密度進行修剪,及時處理茂密枝條,保證且通風、透光性。有條件的地方還可在土地封凍前進行灌凍水措施。
(2)物理與生物防治技術
可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或在害蟲化蛹之前在棗樹主干、分叉處扎草束,誘集幼蟲聚集后將草束一同燒毀。
生物防治方面,盛花期可在樹盤內播撒白僵菌;在大棚內設置適量害蟲天敵的食物,調節害蟲種群密度。需要注意的是,生物防治技術需要謹慎使用,雖然十分有利于冬棗的無公害栽培,但若處理不當,會造成破壞該地區生物、生態平衡的嚴重問題。
(3)化學防治技術
在大棚扣棚一周后與萌芽期前,各噴灑一次波美度石硫合劑,有效防治大棚內病蟲越冬。在萌芽階段也要及時調整溫度在15-20℃內,配合殺螨劑、殺菌劑進行交替噴施??蛇x在上午進行噴施,從樹冠開始一直噴施到底,對棚內病蟲害進行有效封殺,最后噴施的藥劑可通過水分自然蒸發。需要注意的是,在化學防治階段,需要謹慎、科學地使用化學制劑,以免破壞冬棗的無公害屬性。
總而言之,對冬棗二號品種實行無公害大棚建設與豐產管理,是擴大種植規模、提升種植經濟效益、推動當地農業經濟法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因此,充分結合冬棗品種特征,建設與之相適宜的無公害大棚栽培管理體系,并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工作,全面提升豐產效率。
(作者單位:251911山東省無棣縣小泊頭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