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琪
隨著我國農業發展技術的不斷進步,壟作栽培技術作為新型培育手段,現已被我國農業相關部門廣泛地應用于大豆生產之中。基于此,本文就對壟作栽培技術在大豆生產之中的具體應用展開詳細得探究,以技術要素、創新點以及應用措施等三部分內容為切入點進行分析,以此說明壟作栽培技術對提高大豆產量、降低抗病能力做出的貢獻。
一、 壟作栽培技術被應用于大豆生產中的技術要素
壟作栽培技術被應用于大豆生產之中,主要基于土地密植栽培的基礎之上,增加大豆苗帶的寬距,從而實現精細化播種。眾所周知,大豆苗帶間距常規的標準數據為22到24厘米之間,單側苗帶間距不能低于10厘米,并且要對顆粒墜落情況進行觀察,不能少于50粒。在這一數據的規范之下,大豆植株能夠較好的進行分布,有利于后期的保產增產,為大豆種植業帶來可觀的收益。因而,總而言之,壟作栽培技術不但繼承了原有壟溝深松以及壟下施肥技術,還在此基礎上加入了壟上精細化播種的優勢。迄今為止,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大豆培育之中,為大豆高產奠定堅實的基礎,深受廣大農業種植群體的喜愛。
二、淺析壟作栽培技術對大豆生產的創新點
1、種植方式
我國大豆種植主要以傳統的平作為主,大豆種苗主要被置于相對平整的土地上。而壟作栽培則對傳統的耕作方法進行創新,將平整的地面改成彎曲的波浪形,此種創新性能夠有效增大土壤種植面積,并有效增加土壤獲取光照的能力,土壤對受到的光照及時做出反應,降低大豆根莖的濕度,有效移植大豆種苗因光照不足、根莖潮濕出現的一系列病蟲害,在根本上提升大豆產量。
2、 蓄水方式
傳統平作大豆種植在蓄水方式上主要以漫灌為主,出現的弊端就是不但不利于田間積聚水分,同時還會出現土壤無法吸收水分的現象。而壟作栽培在蓄水方式上主要以溝內滲透灌溉為主,基本上消除了漫灌對不平整土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影響同時溝內滲透灌溉還能有效節約肥料,增強土壤對水肥的存儲能力。為大豆農作物更好的生長提供保障。
3、 施肥方式
傳統平作大豆種植在施肥方式上對以零深度施肥為主,在對大豆種苗進行澆水前,將肥料作為底肥一次性的潑灑在地面上,不會進行二次精細化施肥。此種做法不但造成了肥料的浪費,同時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土地造成污染。而壟作栽培的主要施肥方式是分批次對大豆種苗進行合理施肥,第一次作為底肥少量潑灑在地表上,第二次則是隨著大豆植被生長過程中出現的變化再進行追加,此種形式的施肥不但提高了對肥料的合理利用,同時還有利于保護資源與環境,提高大豆產量,促進大豆良好長勢形成。
三、壟作栽培技術在大豆生產中的應用措施
1、大豆品種與培育場地的選擇
壟作栽培技術在大豆生產中的應用中,提到具體的應用措施,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豆品種以及培育場地的選擇等方面。一方面,在對大豆品種的選擇上,應盡量選擇產量較高、品質較好、根莖發達且具有較快成熟期的品種。此類大豆品種適宜推廣,并且適應性強,能夠根據不同的培育情況做出不同的搭配。此外,在大豆品種的選擇上應注意的是種苗并不是固定好的,應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定期進行更換。由于壟作培育技術提倡的是精細化培育,因而對大豆種苗的質量情況也加大了重視力度。每一粒大豆種苗都要經過一系列的流程進行篩選,如此嚴謹就是要將潛在的質量問題控制在最低的程度內,從而為生產出高品質的大豆農作物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在對培育場地進行選擇時,重點還是要突出精細化的原則。眾所周知,壟作培育技術對于土地質量具有一定的要求,要想符合壟作培育技術的規定,就必須要讓培育場地土壤平整、細碎,配合深松起壟的整地方法。由于當前我國大豆培育場地還在繼續沿用傳統的機械性整地,以平翻為主,耕地深度較淺且蓄水能力較弱。因此,在大豆培育過程中運用壟作培育技術進行整地已經迫在眉睫,既能為土地創造出良好的耕層,同時還能有效節約成本。
2、 播種期與播種量的控制
壟作培育技術在大豆生產過程中,除了要合理對大豆品種以及培育土地進行治理以外,還要合理的進行播種。一般來說,我國地區之間播種時期不同,東北地區的播種期為每年的4月初到5月下旬期間,中南部地區每年的播種時間則集中在4月中旬到5月初期間,而華北地區則相對較早一些,集中在4月初左右。此外,壟作培育技術還要對播種量進行嚴格控制,精細化的培育原則要求在播種之間要清點大豆種苗的數量,然后采取壟上雙側進行播種的方式,并且還要注意行間距不要超過12厘米,深度要保持在5厘米以內。
3、 合理施肥
針對大豆生產過程中使用壟作培育技術,在施肥的過程中,應選擇有機肥料。因為有機肥料中蘊含的營養成分豐富,大豆種苗接受有機肥料的養護可以提高基本抗病能力,提升土壤對肥料的耐受力。因此,在有機肥料的選擇上應充分利用好人畜排泄物利用秸稈發酵的原理增加肥力,還應多使用大豆生產專用的有機復合肥,充分確保土壤之中氮磷鉀微量元素的均衡,平衡施肥,從而提升肥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所需的不必要成本。
可采用分層施肥法。例如,大豆種苗初期長勢良好,可以將肥料施加在大豆種下4厘米較淺處,肥量控制在20%以內即可。中期大豆長勢緩慢時,可以稍微加大施肥量,將肥料施加在種下8厘米處,肥量控制在60%左右。切忌不能盲目進行施肥,應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進行層層疊加。如此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能夠有效的保障大豆實現高產,為提升我國農業種植取得良好收益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151126 黑龍江省肇東市昌五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