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陽
對于小麥赤霉病這一病害而言,它不論是對小麥的生產安全,還是對麥類食品的質量安全都有著極大的影響?;诖耍疚膰@小麥赤霉病發生和危害現狀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對于該病頻繁暴發的原因也進行了闡述,同時針對我國目前的形勢也對赤霉病的防控對策進行了探討。
一、 小麥赤霉病發生危害形勢
目前,隨著小麥產業的不斷發展,小麥赤霉病已經成為一種會對小麥高產產生影響的重要病害,通常情況下在較為流行的月份,赤霉病會導致30%左右的小麥產量損失,嚴重時還會直接導致一些小麥田塊絕收。與此同時,小麥赤霉病還會產生玉米赤霉烯酮以及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等,這些真菌毒素對于人類以及家畜的健康都有著極大的危害。所以對于農產品當中的赤霉病菌毒素,很多國家都制定了限量標準,對于小麥赤霉病的危害特點也進行了闡述。
1、發病范圍廣,流行頻率升高
在過去,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我國小麥赤霉病多發的重要區域,發病率比較廣泛。自2010年以來,赤霉病開始逐漸擴散蔓延到黃淮地區,同時也直接影響到黃河中下游麥區,小麥赤霉病逐年呈重發態勢,這也使得小麥赤霉病的流行頻率得到了大幅度的升高。
2、灌漿期發病嚴重
小麥赤霉病其自身具有很強的潛伏性和侵染性,在抽穗揚花期間,病菌會受到氣候條件的影響,如果氣候不適宜,那么病菌便會受到抑制,在麥穗中也不會出現相應的病癥。然而當其處于灌漿后期時,如果生存環境的溫度和濕度過高,那么小麥赤霉病便會進行快速的暴發。據調查顯示,在4月及5月份,河南、河北、山東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小麥正處于揚花灌漿期,因為受到降雨天氣的影響,麥田間的溫度也會升高,濕度也會隨之增大,而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會造成小麥田間大面積出現小麥赤霉病,且該病病情也會逐漸加重,在此形勢下,小麥的產量不但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同時有些地塊還會出現絕產的問題。
二、 小麥赤霉病流行的原因
1、缺少高產優質的抗病品種
對于小麥赤霉病而言,它屬于氣候型病害,該病之所以流行,也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到目前為止,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種植的小麥品種還不完全具備抗病性,針對小麥赤霉病還存在“高產品種不抗病以及抗病品種不高產”的問題,正因如此,小麥赤霉病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進行了肆意流行,這也使得我國小麥產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2、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作為氣候型的流行病害,小麥赤霉病會受到高溫度、高濕度的影響從而在抽穗揚花期間暴發。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黃淮地區麥田在抽穗揚花期也經常遇到陰雨天氣,很多農民為了能對小麥的生產進行保證,他們都會延遲對小麥的播種,而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導致小麥在生育期出現不整齊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農民會選擇高產密植栽培方式,這也會使得麥田長期處于密閉以及寡照的環境中,隨著結露以及霧霾等因素的出現,麥田的濕度也會大幅度增加,而這也為小麥赤霉病的流行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3、受到秸稈還田的影響
對于小麥赤霉病菌而言,它具有很強的腐生能力以及適應力,該病菌在玉米以及水稻等作物殘體上都可以進行繁殖,同時也會作為小麥赤霉病的侵染源。在最近幾年,秸稈還田已在我國得到了全面落實,但由于實施粗放,這也使得小麥赤霉病菌在土壤表面沒有腐爛的秸稈上進行了大量的繁殖,正因為有了充足的赤霉病菌源,才使得小麥赤霉病進行了迅速的流行。
三、小麥赤霉病的防控對策
1、對抗病品種進行嚴格選育
對于小麥赤霉病而言,要想對其進行有效控制,就需要對抗病品種進行嚴格選育。對于我國黃河中下游等赤霉病害的高發區,可以對濟麥21、濟麥22等具有抗性的品種進行種植,只有這樣,小麥赤霉病的發生概率才會得到大幅度降低。與此同時,黃淮等地區還要對赤霉病抗性問題進行高度重視,通過對已有的抗性資源進行全面利用,其也可以對抗性種質材料進行不斷創新,而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促進小麥赤霉病抗病品種的選育。除此之外,對于相同生態區域的主推以及搭配品種,也要保證其統一,對于品種出現的繁多、雜亂等現象也要進行有效解決。至于小麥的播種量以及時期也要選好,再加上科學施肥和對麥田溫度、濕度等條件的控制,小麥赤霉病也可得到有效的防控。
2、對秸稈還田措施進行優化
我國在對秸稈還田措施進行落實的過程中,由于存在粗放問題,導致土壤表面存在大量沒有腐爛的秸稈,而這也為小麥赤霉病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與此同時,在沒有腐爛的秸稈上,小麥赤霉病菌也會產生很多分生孢子,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增加小麥赤霉病菌源量。所以對于秸稈我國應推行深埋策略,通過深翻土壤使還田秸稈可以在土層20厘米以下區域掩埋,再加上使用腐熟劑也可促進秸稈腐熟分解,而小麥赤霉病菌源的基數也會得到大幅度降低。
3、加大小麥赤霉病的監測力度
對于小麥赤霉病的防治工作而言,其不但適期短,而且工作難度極大,所以對于小麥赤霉病源基數的調查工作,相關部門必須要做好,他們不但要對小麥生長的進度以及天氣狀況進行高度關注,同時也要促進與氣象部門的溝通和交流,通過對小麥赤霉病的發生動態進行合理分析,從而對預報預警信息進行準確發布,這樣不僅可以對小麥赤霉病的最佳防控時期進行明確,而且還可以對農民進行指導以便小麥赤霉病的防治工作可以高效開展。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小麥產業的不斷發展,小麥赤霉病也得到了迅速的流行。該病的出現不僅影響了小麥的產量及質量,同時也為我國小麥種植企業以及農民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對于此,我國必須要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控對策進行有效分析和總結,通過落實這些措施,從而實現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
(作者單位:252028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侯營鎮農林水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