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巍
素食主義是近些年來新誕生的詞,它指的是那些不吃肉食,只吃蔬菜,水果低熱量食物的新型食客,他們一般都是收入和學歷較高的都市白領。市場對于綠色,健康的蔬菜需求旺盛。棚內蔬菜作為無公害的蔬菜很好的填補了市場的空缺。黑龍江省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近些年也在大力推廣棚內蔬菜種植模式,然而政府對于棚內蔬菜蟲害問題普及程度還不夠,導致推廣不佳。因此蟲害問題早解決,對于農業增產,農民脫貧具有重要的意義。
1、棚室蔬菜的定義和種類
(1)棚室蔬菜定義
棚室蔬菜區別于農田種植的蔬菜,顧名思義,指的是在大棚內生長的蔬菜,棚內蔬菜的生長環境不同于農田蔬菜,它可以基本防止水澇災害,但是不能防止蟲害災害。除此之外,棚內蔬菜種植還有許多其他講究,它對于溫度要求較高,尤其在黑龍江省晝夜溫差較大,冬天氣溫低,更應該防止凍傷蔬菜。蔬菜對于空氣濕度,土壤水分比較敏感,在水分不足的情況下,蔬菜容易出現黃葉,矮莖的狀況;在水分太多的情況,蔬菜會出現蔫葉,萎葉的情況。棚內蔬菜隔離了棚內和室外環境,在棚內容易控制濕度和水分,更利于蔬菜的生長。在適宜的條件下,棚內蔬菜無論從質量,還是產量都比傳統模式下種植的蔬菜更好。因此蟲害災難的防止措施對于農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2)棚內蔬菜的種類
棚內蔬菜和農田種植的蔬菜別無二致,但棚內蔬菜較于農田蔬菜有許多的優點,大棚內不受季節的限制,打破傳統種植也的時間差,空間差和地域差;棚內蔬菜的產量更高,效益更大;幾乎所有蔬菜都適宜棚內種植,例如茄類,瓜類,豆類,蔥蒜類,食用菌類,白菜類,在棚內種植的比較普遍。棚內蔬菜一般都是分區種植,一般水果和蔬菜要分開,因為他們之間的花粉不同類型,也更容易管理。棚內種植的蔬菜,水分更高,口感更好,相較于農田種植的蔬菜有更多的優勢,因此防蟲治害是重中之重,必須要了解它,找到解決措施。
2、主要的蟲害以及防治措施
(1)蚜蟲及其防治
蚜蟲主要有瓜蚜、豆蚜和桃蚜三種蚜蟲,一般呈乳白色,聚集在葉莖下部,蚜蟲危害程度較大,并且危害時間長,一年繁殖20~30代。棚室蔬菜的蚜蟲危害特點如下:蚜蟲是最常見的害蟲之一,當氣溫升高時,蚜蟲繁殖能力更強,因此在夏季是蚜蟲高發的季節。蚜蟲主要聚集在葉片背面和嫩莖上,使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影響植物營養的吸收,導致植物發育矮小,嚴重會導致植株枯死,而且蚜蟲還可以傳播病毒,對蔬菜和人危害極大。
可選用 3%啶蟲脒可濕性粉劑3000~4000倍液、或5%銳勁特懸浮劑、或10%氯氰菊酯 2000倍液、或20%菜蟲霸乳油1500~3000倍液、或 50%辟蚜霧2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每3~5d噴1次,連噴2~3次;也可用滅蚜煙劑防治,每次每 667m2用量 350g。
(2)紅蜘蛛及其防治
紅蜘蛛主要分為朱砂葉螨和二斑葉螨兩種紅蜘蛛,一年可繁殖20代左右。 它喜歡干燥高溫的環境(發育適溫為 20~28℃),因此大棚內部環境十分適宜紅蜘蛛的繁殖,因此也是常見害蟲之一。當溫度超過 30℃、濕度大于70%的條件下,繁殖能力減弱。其危害方式是在葉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還會在背陰處結網筑巢,受害葉片褪綠,出現白色小點,這一般是紅蜘蛛刺食葉片所致,嚴重的情況下,葉片會干枯死亡。
應該及時摘除下部老葉,避免為紅蜘蛛生長創造環境,對于紅蜘蛛感染較為嚴重的環境,可以 及時澆水抑制器蔓延。可以選擇40%水胺硫磷乳油2 000倍液噴霧、20%螨克乳油2 000倍液進行防治,每隔3~5 d噴1次,連噴2~3次。
(3)茶黃螨及其防治
茶黃螨蟲具有體積小,繁殖快的特點,一年能夠繁殖25 代左右,并且適應能力較強,能夠全年危害植物的生長。茶黃螨一般危害植物頂部葉子,一般可以根據葉子的生長情況判斷是否受到茶黃螨蟲害,受害葉片會發黃扭曲變形,這時要及時清理受害的黃葉。茶黃螨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一般在葉片背面用吸食性口器吸食葉片,受害葉片會發黃,干枯。
選用73%克螨特1 000倍液、25%滅螨猛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10%螨死凈3 000倍液噴霧防治。
3、現代防治新理念
(1)防治新方法
首先,棚內環境要適宜蔬菜生長,不利于害蟲的繁殖,在大棚內部環境設計時,要注意土壤環境,空氣濕度,鹽堿度等因素。現在治蟲主要從種植蔬菜時入手引導蔬菜產生抗逆性,抗蟲性,抗病性,提高蔬菜的自我抵抗能力。也可選擇轉基因蔬菜,他們一般散發特殊氣味,起到驅蟲的作用,所以他們本身就具備抗蟲性。拋棄傳統化學農藥,使用無公害的安全農藥。
(2)生物防治方法
與可持續發展觀相結合,從生態文明角度出發,提出生物防治新方法。一般利用生物技術,研制出轉基因昆蟲,使它們與雌蟲結合,誕下不育害蟲。經過多代培養,發現害蟲數量呈指數下降。也可以選用轉基因蔬菜種植,對于害蟲具有毒性,但對于人體五毒。這些方法比傳統噴灑農藥更有效,而且可以持續時間更久,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棚室蔬菜作為一種新型蔬菜種植方式,具有很多優勢,毫無疑問,它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蟲害問題一直是菜民最頭痛的問題,治不好,不好治,好又治是蟲害治理問題中最棘手的問題。傳統方法一般為噴灑化學農藥,雖然可以立竿見影,但是噴灑之后經過幾年,害蟲又泛濫成災,這是因為害蟲產生了抗藥性。而且農藥有害身體健康,這幾年基本不用這種方法。筆者認為與生物技術相結合的新型防治措施,才是長久之策,實現生態的良性循環。
(作者單位:152400黑龍江省慶安縣良種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