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菊霞
周至縣作為西安市唯一的全省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整合試點縣,周至縣財政局緊緊圍繞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大局,將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作為當前重大的政治責任和工作職責,以“兩不愁、三保障”為目標,解放思想、創新思路,突出重點、多措并舉、合力推進,扎實有效的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工作,走出了一條具有“周至特色”的財政統籌整合使用涉農資金的新路徑,充分發揮了財政支持脫貧攻堅的重大作用。
一、理順職能,規范流程
是理順職能,強化責任。以完善機制為“先”,樹立涉農資金管理“一盤棋”意識。為了進一步加強和規范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管理工作,更好地發揮統籌整合使用涉農資金成員單位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涉農資金使用效益,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成員單位職責和工作流程的通知》(周脫貧發[2018]16號)。按照“誰管項目、誰用資金、誰負主責”的權責匹配原則,對我縣相關部門職責進行了全面梳理和細化分解。
1、規范項目編報程序
以資金投向為“準”,建立資金使用長效機制,嚴把項目準入關,切實提高項目質量。項目編報嚴格按照“村申報、鎮(街)審核、項目主管部門審核、縣審定”的程序進行,層層夯實責任進一步提高項目真實性可行性。
2、規范項目審批流程
各項目主管部門將審定好的項目報縣扶貧辦入庫,縣扶貧辦根據涉農整合資金整合規模及當年規劃篩選項目,組織進行聯評聯審。項目通過聯評聯審后,由扶貧辦委托縣財政局績效評審科進行預算評審,縣扶貧辦按照預算評審報告下達項目計劃。從資金納入整合到項目預算安排嚴格按照“355”規定,切實執行限時辦結制,縣財政局收到整合資金文件3個工作日內通知縣扶貧辦,縣扶貧辦及時報告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研究資金投向,并按照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資金安排意見通知各有關部門在《周至縣年度涉農整合資金實施方案中》選定項目,經扶貧辦審核后報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下達項目批復。自扶貧辦收到資金通知至項目計劃下達5個工作日內下達計劃,縣整合辦5個工作日內下達資金文件。明確了縣脫貧辦、縣財政局、縣整合辦工作時限要求,確保3個工作日完成資金告知,5個工作日完成計劃安排,5個工作日完成資金預算安排。
3、規范項目實施管理流程
要求使用財政涉農整合資金的主管部門要結合本部門項目特點、建設標準、實施要求等,分別制定本部門項目管理辦法和資金管理辦法。
4、規范資金撥付程序
涉農整合資金實行部門或鎮街報賬制,所有項目資金通過轉賬結算,不得提取現金。項目預算資金文件下達后,按照項目進度,項目主管部門提出用款申請并附相關報賬資料(貧困戶產業發展項目資金下撥到各鎮街,實行鎮街報賬制);縣整合辦收到主管部門用款申請及報賬資料后1個工作日內完成計劃錄入;縣財政局在2個工作日內完成國庫集中支付或專戶核撥審核工作;項目主管部門在1個工作日內到縣國庫支付中心辦理資金劃撥手續。
5、加強資金公告公示制度
全面實行涉農整合資金公告公示制度,要求各主管部門將項目征集、計劃下達、項目實施、項目俊工每個環節進行公告公示。實現扶貧項目運行從頭到尾全流程公開化,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筑牢扶貧資金的“防火墻”,打造“陽光扶貧”“廉潔扶貧”。
二、探索建立創新機制
1、建立項目聯評聯審制度
結合脫貧攻堅規劃及資金計劃,由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不定期組織縣產業脫分辦、縣基礎設施辦、果業局、經貿局、水務局、建設局、交通局等相關成員單位開展項目聯評聯審,把好項目準入關。切實提高項目入庫質量,提高項目資金的精準度。對納入方案中項目由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聚焦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兩大類項目,確保資金使用“擲地有聲”。
2、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
縣財政為縣涉農資金整合辦公室專門設置了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端口,實現了涉農整合資金撥付一站式的全覆蓋。對于涉農整合資金項目中產業直補到戶項目,嚴格執行鎮街報賬制,對于基礎設施類和其他產業類項目嚴格執行部門報賬制,資金直接從國庫到項目實施方,減化撥付環節,縮短報賬時間,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時效。
3、壯大村集體經濟組織
自2018年起,我縣按照每村50萬元撥付資金5350萬元,做到了107個省定貧困村全覆蓋,解決貧困村集體經濟“空殼”問題,2019年我縣按照每個貧困村50萬元、每個非貧村30萬元撥付資金10060萬元,盡一步加大對村集體經濟的支持,激發村集體發展集體經濟動力,推動“三變改革”,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
三、強化措施,全力推進涉農整合資金工作
1、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了《周至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管理辦法》、制定了《關于進一步規范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成員單位職責和工作流程的通知》、《關于印發<周至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績效評價考評辦法>的通知》和《周至縣產業扶貧項目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轉發了《陜西省扶貧資金管理辦法》、《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使用管理工作導引》等文件,使整合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2、建立月通報制度,加快資金支出
下發了《關于財政涉農資金月報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項目主管部門每月3日將上月資金支出情況進行統計上報,并對支出進度進行排名通報,時刻提醒督促各項目主管單位重視項目實施及項目報賬,促進資金支出。
3、建立健全扶貧資金使用管理臺賬,理清資金流向
轉發《陜西省財政廳陜西省扶貧開發辦公室關于建立健全扶貧資金使用管理臺賬進一步強化資金管理的意見》的通知,要求各部門、各鎮街、各相關村根據資金流向建立本部門(單位)整合資金使用管理臺賬,明晰各部門的資金規模、職責任務和監管責任,著力涉農整合資金“管用脫節”“趴窩挪窩”“一撥了之”等問題。實現涉農整合資金“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方位監管。
4、加強政策學習,開展業務培訓
為了及時傳達中央、省、市、縣相關文件和會議精神,充分認識扶貧資金的重要性,確保扶貧資金真正用于扶貧,發揮預期效益。
5、開展警示教育活動,筑牢思想防線
針對扶貧領域資金的違規、違法行為,組織開展警示教育活動,讓業務工作人員時刻牢固個人思想防線,守住人格底線,敬畏法律紅線。
6、實行問題清單銷號制
根據省、市、縣脫貧攻堅反饋的問題,制定整改方案,認真建立整改臺賬,進行逐筆整改銷號,確保有問題、有結果。
7、加強監督檢查
以陽光扶貧為“本”,強化資金監督管理。把納入統籌整合范圍的財政涉農資金作為監管重點,加強監督檢查,完善監督檢查機制,協同紀檢、審計等部門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強化跟蹤問效,著力查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扶貧資金方面違法違紀等問題,確保涉農整合資金安全規范、高效使用,讓血液真正輸入到脫貧攻堅中。
8、建立督辦約談制度
對下達預算15個工作日內未執行的項目,做到有專人催辦;3個月以上的,對部門進行約談或將有關情況報告同級黨委、政府進行督辦;6個月以上的,由財政部門直接收回并調整用于當年其他扶貧項目。
9、實行績效考核評價制度
制定了《周至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績效評價辦法》,通過績效考核機制倒逼進度、倒逼質量、倒逼責任,將任務和責任落實到具體的部門、科室、人員,從縱向上、橫向上,每項任務都有人盯,確保整合資金發揮預期效益。
10、以資金規模為“重”,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
按照“因需而整”“應整盡整”的原則,逐項梳理核對整合范圍內資金項目,并按有關規定全部納入整合范圍。同時全力保障脫貧攻堅總體規劃與資金需求,形成脫貧工作資金合力,統籌整合部門財政涉農資金,實現各類資金“大類間打通”“跨類別使用”,使扶貧資金不再“碎片化”。
通過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真正把財政的杠桿效能發揮到最大,資金使用從過去的“綿綿細雨”變“集中灌溉”,從“一視同仁”變“重點突破”,從“跑冒漏滴”變“集中監管”,從而為全縣實現“脫貧摘帽”打下堅實基礎,有效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作者單位:710400陜西省周至縣農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