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維
在水稻生長過程中,氮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種營養(yǎng)元素,但是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水稻品種特性的影響,與此同時,施肥方式與土壤條件也會形成一定的制約。在同一個地區(qū)內,即便應用了相近的耕作條件與管理手段,仍然會由于土壤條件的不同而影響到水稻養(yǎng)分的吸收,其對氮肥的施用有指導意義。
一、不同土壤條件下氮肥的增產效果
在研究分析中可以發(fā)現,隨著水稻品種的不同,其對于氮肥的反應情況也有所區(qū)別。在砂土與黏土當中,氮肥的施用均會帶來產量的提升,其中在武香粳14號與華粳2號的種植中,在每公頃施用氮肥300kg,可以達到增產效果;而在黏土條件下的生產,在每公頃施用氮肥225kg的條件下,產量達到最高,其后則隨著氮肥產量的提高而降低。在不同水稻基因型當中,最高產量均為黏土較高,而最高產量所需要的氮肥量則砂土較高,不難看出,氮肥施用量與土壤本身的肥力呈反比。而無論土壤條件怎樣,水稻基因型的不同均會給最高產量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需要結合土壤類型與品種類型選擇方案進行施肥。
二、不同土壤條件下水稻氮元素利用效率分析
1、氮素收獲指數
應用氮肥對于不同土壤條件下的水稻氮素利用率都會產生較為明顯的影響,氮素收獲指數即是指所吸收的氮元素在地上總氮元素量中的占比。隨著施氮肥總量的提高,在不同的土壤條件下,均呈現出隨著施用肥料量提高、氮素收獲率降低的趨勢,能夠證明施氮水平提高的情況下,可以同步提高氮素在稻草當中的氮素比例。結合土壤條件來看,多數稻種均呈現了砂性土壤中的氮素收獲指數高于黏土的情況。
2、氮肥表觀利用率
氮肥表觀利用率這一數值是指在施氮區(qū)域內,水稻氮素積累總量與空白區(qū)域內的氮素積累總量之間的百分比,學界大多應用此參數來表示氮肥吸收利用特性。很多學者認為,應用氮肥表觀利用率,可以較為公正客觀地評價實際農業(yè)生產情況,對于生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結合相關實驗分析結果來看,在砂土條件之下,水稻基因型的氮肥表觀利用率與氮肥施用量呈正比,隨著氮素水平的提高,氮肥表觀利用率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但是在黏土環(huán)境當中,氮素表觀利用率則呈現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其中在中等施肥量達到最高。不難看出,氮脂使用量無論是過高還是過低,都會影響氮肥表觀利用率。總體上來看,氮肥表觀利用率的對比方面,黏土高于砂土。
3、氮肥農藝利用率
氮肥農藝利用率是指在應用了氮肥之后所增加的產量與所施用氮脂總量之間的比值,在一般情況下,用于表示每千克純氮所帶來的稻谷增產能力。在對比實驗中可以發(fā)現,在所有的土壤條件之下,隨著施氮水平的不斷上升,多種水稻基因型的氮素農藝利用率均呈下降趨勢,證明隨著施氮水平的不斷提高,每千克純氮所帶來的稻谷增產有明顯下降,這一點在不同的土壤環(huán)境下均是相同的。在不同土壤的氮素農藝利用率的對比方面,則會隨著水稻基因型的不同而產生區(qū)別,舉例來說,應用武香粳14和華粳2號,氮肥農藝利用率為砂土較高;豐優(yōu)香占和武育粳3號的氮肥農藝利用率則為黏土較高。
4、氮肥生理利用率
氮肥生理利用率是指在種植生產過程中,由于施用了氮肥而增加的產量與實現的氮素積累之間的比值,其主要用于表示作物所吸收的氮素肥料在作物生長過程中的利用率。在總結中可以發(fā)現,不同的土壤條件下,隨著施氮水平的提升,氮肥生理利用率均明顯下降,該結果與報酬遞減規(guī)律相吻合。在土壤條件的對比方面,砂土的氮素生理利用率較高,其在多種水稻基因型的對比當中都得到了印證。
5、氮肥偏生產力
氮肥偏生產力則是指作物在施肥后產量與所施用的氮肥總量之間的對比,在農業(yè)生產統(tǒng)計當中,其大多用于表示作物吸收肥料與土壤中的氮元素后所產生的邊際效應。在兩種土壤條件之下,氮水平的提高會帶來氮肥偏生產力的下降,而相比之下,多種水稻基因型的供試水稻基因型氮肥偏生產力對比均為黏土高于砂土。
6、土壤氮素儲存率
土壤氮素儲存率,表示土壤中的基礎供氮量在水稻氮元素吸收總量之中的百分比情況,主要用于表示土壤氮在作物氮營養(yǎng)吸收中的比例。在施氮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多種水稻基因型的土壤氮素貢獻率均下降,說明在施氮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水稻生長過程中對于土壤中的氮元素依賴性逐漸降低,而肥料中的氮元素起到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結合土壤條件情況來看,不同的水稻基因型的土壤氮儲存率的對比方面,均為黏土較高,不難看出,在氮含量較高的土壤當中,其供氮能力較強,因此作物較為依賴土壤供氮,對于當季水稻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較為肥沃的土地當中也較為適宜栽種水稻,對于水稻的高產來說意義重大。
隨著水稻品種的不同,其對于氮肥的反應也有一定的區(qū)別,在不同的土壤條件下,水稻施肥的增產效應和氮肥利用率對于氮素的積累和分配上都具有一定的基因型差異。氮肥的使用如今已經成為了水稻質量品質的重要影響因素,但是在我國的實際生產工作中,施肥也并不考慮氮素和基因型之間的關系,所以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出現供應錯位的問題,導致資源的浪費。合理施肥可以有效地減少浪費,對環(huán)境形成保護作用,因此對于水稻氮素營養(yǎng)基因型差異進行研究已經成為我國農業(yè)發(fā)展中的關鍵。
(作者單位:110300 遼寧省新民市農業(yè)技術推廣與行政執(zhí)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