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本文首先從發展程度、協調程度以及動力情況分析了東北地區農業機械化技術的發展現狀,然后分析了影響其發展的六個要素,最后根據發展現狀以及影響要素,提出了東北地區發展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對策建議。
發展農業機械化技術是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有效途徑,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的焦點之一。我國東北地區包括遼寧、黑龍江以及吉林三省,是我國重要的農產品產地及老工業基地。東北地區的農業機械化技術發展對我國農業生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東北地區農業機械化技術發展現狀
東北地區具有較為廣闊的平原地貌,為發展農業機械化技術提供了便利,從建國之后,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仍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1、東北地區農業機械化技術程度分析
按照生產環節,農業機械化技術主要可以分為耕地、播種以及收獲等機械化技術,此外,還有植保機械化技術、排灌機械化技術、農產品加工機械化技術以及其他機械化技術等。
東北三省的各項機械化技術程度指標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說明東北地區的農業機械化技術發展水平總體較好。在東北地區各省份之間來看,黑龍江省的各項指標均高于遼寧和吉林,這說明,東北地區中以黑龍江農業機械化技術發展水平最好,遼寧的耕地機械化技術程度高于吉林,其他指標均低于吉林,總體而言,吉林的機械化技術發展水平優于遼寧。
2、東北地區農業機械化技術與區域發展協調性現狀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以及農村經濟中重要組成,將農業機械化技術與農村經濟、農村環境等區域經濟指標進行協調性對比,發現遼寧屬于高度協調地區,黑龍江屬于中度協調地區,吉林則為高度不協調地區。據農業現代化評價顯示,東北地區的農業現代化程度依次為遼寧>黑龍江>吉林。這與協調度排名一致,這說明,遼寧省雖然機械化技術發展水平總體不如黑龍江和吉林,但其發展與區域經濟以及農村環境等協調發展,總體發展較好;黑龍江在機械化技術程度上發展較好,但其在區域經濟以及農村環境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吉林省則存在機械化技術發展與其他農業現代化以及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問題。
3、東北地區農業機械化技術總動力現狀分析
據統計顯示東北地區農業機械化技術總動力情況如表1所示。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東北地區中農業機械化總動力以黑龍江最高,吉林次之,遼寧最低,但電動機動力遼寧卻最高于吉林和黑龍江。東北地區面積約為78.73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的8.17%,其農業機械化總動力約占全國的11.45%,處于較高水平。
二、影響東北地區農業機械化技術發展的因素分析
影響東北地區農機化技術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經營規模、農民收入及受教育程度、農機社會服務、農村剩余勞動力以及農機工業發展等。
農民進行農業生產的規模決定著農民是否有必要進行機械化技術生產,只有當經營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才會使機械化生產成為必要。農民收入則決定了農民對機械化設備的購買力。農機社會服務可以提高機械化技術發展質量,為農民采用機械化生產提供便利服務。農民受教育程度是農民學習技術的文化基礎。農機工業發展是提供機械設備的物質基礎。機械化技術發展會產生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如果這些勞動力無法得到有效轉移,就會阻礙機械化技術發展。
三、東北地區農業機械化技術發展的對策建議
1、加大對農業機械化技術發展的政策支持
首先是各級政府應從各影響因素著手,樹立科學的發展理念,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其次是政府加強資金支持,加大補貼力度以及貸款優惠力度,做好扶持資金管理工作。再次是調動相關社會力量拓寬發展資金來源。第四是優化土地制度,促使農業生產規模經營。最后是做好城鎮化建設、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村環境建設、區域經濟建設以及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等相關工作,促使農機化技術合理協調可持續發展。
2、優化農業機械化技術的產業結構
首先是優化農機化技術產業結構,整合原有產業資源,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規劃工業生產。其次是優化農機化技術產品結構,生產出能夠滿足農業生產需求的機械化設備。
3、完善農業機械化技術的社會服務體系建設
首先是做好水利、倉儲以及物流等基礎建設,為發展機械化技術提供基本保障。其次是做好技術創新工作,鼓勵科研機構根據農民實際需求研發農機機械化新技術。再次是加強技術推廣工作,能夠及時將新技術新成果進行實踐轉化。此外,還要做好培訓及教育工作,不僅對技術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教育,還要加強對農民的技術指導工作。最后要加強機械設備的技術指導及維修保養工作,建立技術指導中心以及維修站點,能夠為農民提供便捷服務。
(作者單位:124030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現代農業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