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松富
旅游農業已成為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熱點問題,這是農村經濟尋求高層次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結果。如何加快旅游農業建設,推進旅游農業的進程,是擺在我們而前的--項極其緊迫的任務。
一、旅游農業就是把自然經濟作物引入旅游產品的范疇,豐富旅游產品的概念,充實旅游產品群,換句話說,就是把現代農業與旅游觀光有機結合,不僅為旅游業發展開闊思路,也為現代效益農業的發展開創新路,從而激發廣大農戶發展效益農業的積極性。我們蓋北鎮是著名的中國葡萄之鄉,擁有萬畝葡萄面積,在探索開發旅游農業的嘗試中,充分利用名鄉特產這一優勢。多年與區旅游局聯手推出“觀萬畝葡萄園景,嘗江南果中珍品"大型農業生態旅游觀光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參加農業生態旅游活動的常年游客次20萬人次,不少游客通過觀賞、品嘗,深有體會地說:蓋北鎮確實是個萬畝葡萄好風光,碧園消夏好地方的農業旅游佳境。
綜觀這次大型農業旅游觀光活動,效果是顯見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提高了蓋北葡萄的知名度。蓋北葡萄種植歷史悠久,品質較優。這個江南最大的葡萄生產基地,通過農業旅游觀光活動,使來自上海、杭州、江西、安微以及周邊地區的游客對中國葡萄之鄉的風貌有了深刻的體會,對蓋北葡萄的生產規模、先進的大棚設施、品種結構早、中、晚都有直接的了解。有的現場拍照、攝影,有的通過新聞媒介發表文章,傾談葡萄之旅一蓋 北行的深切體會,擴大了對我鎮葡萄生產的宣傳,進一步提高了蓋北葡萄知名度。在去年的葡萄銷售季節中,江西、廣東、福建、安徽、上海及本省的寧波、安吉、蒼南、三門、紹興等地的客商都慕名紛至沓來,洽談業務,使全鄉2.5萬噸鮮食葡萄至八月下旬銷售一空,而且價格也比上年翻了一番。
二是擴大了蓋北葡萄的銷售。蓋北葡萄生產基地背山面海,具有顯著的小氣候特點。加上沙質土壤,所產的葡萄色澤艷麗,皮薄肉厚汁多味美,可溶性固形物較高。北京農學院羅國光教授在考察蓋北葡萄生產時,采集了多個果品,與其他產區的葡萄品質相比較,無論是外形還是內質,均屬上乘,可溶性固形物甚至超過北京地區生產的葡萄。由于專家的推介,廣大游客的品評,蓋北葡萄的聲譽日益隆盛,從而擴大了葡萄的銷售。從1999年起,通過農業旅游觀光活動,僅游客就每年為蓋北銷出鮮果達100萬多斤。
三是促進了品種結構的調整。蓋北雖是著名的葡萄之鄉,但由于果農受傳統觀念束縛;缺乏創新意識,樹齡老化,品種單一,品種結構不夠合理,影響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通過農業旅游觀光活動;果農直接接觸了不同層次的游客,獲得了廣泛的信息和各地葡萄新興產區的生產情況,以及新優品種的推廣前景,極大地改變了果農的傳統的露天栽培改造全封閉大棚栽培,建成了萬米觀光葡萄長廊和1000平方米游客服務中心,使全鎮出現了突出“新”字,力攻“優”字,游客“銷”為目標的品種結構大調整。通過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引入了“興華一號”、“秦龍大穗”“美人指”“無核白雞心”等36個葡萄新品種,擴大種植面積5800畝,改良面積1630畝,使早中晚品種優化配置,品種結構日趨合理,新品種面積不斷增加,葡萄品種檔次不斷提高。
四是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據有關方面資料統計,僅2010年,來自上海、山西、杭州、寧波、紹興等地及國內八方游客到蓋北農業旅游觀光達20萬人次以上,市區賓館、酒店直接接待觀光游客達46900人次,。蓋北觀光區周邊的飯店酒家生意十分紅火,一些農戶應運做起了快餐生意,不少攝影社也來蓋北觀光區設立攝影點,使第三產業不發達的蓋北鎮出現了蓬勃的生機。
二、我鎮的農業生態旅游觀光經過近幾年的戈嘗試,已初見成效,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如缺頭乏整體規劃,硬件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養護旅游管理等基礎服務相對滯后,文物景觀與農業生放態自然景觀還不能有機結合等等。為進一步加快農業生態旅游事業發展,推進農業旅游進程,在今后的建設中,必須正確處理好以下幾名方面的關系。
一是試點與帶面的關系,即正確處理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既是從農業旅游活動探索中的成功經驗,也是加快農業生態旅游業進程的現實需要。就總體來說,必須按照“以開發農業生態旅游資源為龍頭,以軟硬件建設為兩翼,以宣傳促銷為引擎”的工作思路,著力抓好全鎮葡萄觀賞園、精品園、示范園的規范化建設,以促進全鎮葡萄園藝化,實用性、旅游觀賞性的提高。就試點村而言,在建設中應結合自身的特色,進行科學定位,積極發展集觀賞性、實用性于一體的高品位、高效益的葡萄系列產品,有條件的可加工成葡萄汁、酒、脯、醬、醋等農業旅游食品,形成一個葡萄商品群體,帶動全鎮各村的發展,充分發揮示范作用和輻射功能。
二是眼前與長遠的關系,即正確處理好規劃與建設的關系。規劃是農業旅游業建設的龍頭,既要立足現實,又要適度超前。要把農業旅游納入上虞市旅游的大經濟圈,切實搞好生態旅游建設總體規劃。做好道路建設規劃和觀光園區建設及文物景觀等各種規劃的配套銜接工作。嚴格按規劃進行建設,切忌規劃和建設各行其是。堅持量力而行,分步實施,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開發建設。
三是投入的主與輔關系,即正確處理政府資金引導與社會多元投人的關系。開發觀光農業旅游項目,雖然依托現有的農業基礎來搞,但根據旅游市場的特點,畢竟還需要一定的資金投人。僅靠財政投資是遠遠不夠的,要按市場經濟運作規律,建立“誰投資,誰開發,誰得益”的投資開發機制,就是說要突出民間投資在觀光農業旅游項目建設中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民間資金投向農業旅游業建設,政府資金只能作啟動和輔助使用。
三、要形成規模、提高觀光旅游農業的品位,必須把農業旅游觀光建設作為農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抓。在具體實施中,必須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科學規劃,調整品種結構。為增加游客的可游性,必須根據農業旅游特點,對農業觀光園區進行科學規劃。合理搭配產品結構和品種結構,選擇有較高欣賞價值和較高商品價值的葡萄品種建園立棚,實現早中晚品種配套,提高觀光園區的葡萄園藝化水平。在規劃中,要突出葡萄特色,相應建立葡萄品種大觀園,包括新優品種示范園,實用品嘗園,游客觀賞園。使游客在爽心悅目的綠色海洋中真正品味出“碧園消夏”的美妙情趣。
2、合理布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觀光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好壞與游客旅游的方便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每個環節不可忽視,須認真研究,加以落實。在硬件基礎設施建設中:(1)合理布局,建好旅游衛生廁所。(2)建好停車場實行專人管理。(3)建好進園道路,達到人、車分行,可游可觀。(4)建好休息場所。在觀光區內建造多個休息亭及大型遮陽傘,設立凳、椅,以供游客憩歇。(5)對觀光區內的葡萄園及有關設施要實行專人養護。(6)以農業旅游觀光為契機,建辦旅游飯店,既為游客提供食宿,又能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
3、增加特色品種,擴大旅游空間。我鎮除葡萄外,還有4000畝,“外形琥珀內似玉”的特產黃花梨,也極宵于觀光性和參與性的旅游特征,成熟季節又滯后于葡萄,完全可以納人農業旅游觀光之列。這樣不但增加了觀光旅游產品,還擴大充實了游客的旅游空間。
4、開發人文景觀,加盟農業觀光游線。為豐富游程,有效地延長游客在蓋北的停留時間,對人文景觀要予以開發利用。如夏蓋山上兩廟、三亭(即朝北廟、高廟及鳴陽三亭)和“龍潭興云”、“禹潭名泉”、“摩崖石刻”、“倚塘觀潮”等文化古跡和自然景觀稍作開發修整,就能投人使用,把人文景觀和農業旅游觀光融會貫通,有機結合起來,增加游客的興趣,提高旅游效果。
5、加快旅游農業機制創新。農業旅游觀光已成為當今旅游業的新亮點,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途徑,必須加快改革創新步伐,進行運作機制轉換。
(1)經營機制創新。小戶經營,分散管理,形不成氣候,不利于發展。須進行土地流轉機制創新,在穩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采取轉包倒包形式,實施土地適度流轉,讓有一定文化素質的葡萄植經營能手來管理葡萄觀光區,形成“優良的品種+一定的規模+良好經營素質的農業旅游觀光區。
(2)投人機制創新。當前,很多工商業界已具備投人旅游農業產業發展的資金基礎,要積極向外宣傳旅游農業的發展前景,推介本地旅游發展項目,吸引工商業界、鄉鎮企業、外資企業和民間資金投人旅游觀光農業,加快旅游農業觀光園區的開發建設。
(3)種植機制創新。來本地旅游觀光的游客對本地土生土長的花生、絲瓜、南瓜、方柿和西紅柿等果蔬產品興趣很濃。要因勢利導,種植其他有觀賞性、娛樂性的瓜果蔬菜,讓游客在旅游中了解更多的農產品,融知識于旅游中,吸引更多游客光顧我的鎮旅游農業觀光園區。
(作者單位:312369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蓋北鎮政府農業農村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