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現
李現主演的青春懸疑電影《抵達之謎》,拍攝于2015年。電影里有著多雨的夏日,讓人想到他的名字開始廣為觀眾熟知的季節。彼時初出茅廬的李現,遇到了與他一樣“不合時宜”的趙小龍,抱著堅定的初心執著求解。李現曾表示不想給自己貼任何的標簽,他覺得自己只是自己,只是一個擁有“李現風格”的演員,帶著對表演的熱愛,認真對待每一個角色。而時間,也終會讓人看到答案。
文/邱驪吉
電影《抵達之謎》的導演宋文說,他們這部電影的男主角趙小龍是一個“不合時宜”的人物,他是個本性善良的青年,但似乎總是對他所身處的世界無所適從。年輕而執著的靈魂承載著整部電影的主題,生長在隱藏著秘密的小鎮,同時,也成就了李現作為銀幕男主角的第一次亮相。
李現的第一部電影還是在北京電影學院就讀時拍的,那是部現實題材文藝片—曾獲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故事片獎的《萬箭穿心》。電影講述了一位普通女性的坎坷人生,女主角正值叛逆青春期的兒子由當時19歲的李現飾演,盡管戲份不多,但那少年內心的傷痕與孤僻直達人心。“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部戲,我自己的基調定得還挺有意思的。”李現說:“從那之后,我接觸到的很多經紀人、制作人、導演都跟我說,李現,趁著年輕多去接一些偶像戲,走走‘小鮮肉’路線,這些適合你,也是大眾能接受的。但是我覺得靠臉吃飯不太好,平常看看戲、看看書,研究研究角色是我熱衷于做的事情。他們就覺得我不合時宜,大眾的娛樂圈視點都是‘小鮮肉天下’,你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做什么實力派,做什么藝術家。有很多經紀公司跟我聊完之后,就覺得我跟他們所希望的類型不一樣,就不了了之了。”
電影《抵達之謎》于2015年開拍,剛走出大學校園開始闖蕩演藝圈的李現,遇見了“不合時宜”的趙小龍,他覺得自己和這個角色的相遇挺有意思的:“大家都是‘不合時宜’,都是覺得‘我有我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堅持的道理,為什么一定要按照別人所認定的方式生活’。”從趙小龍的一言一行中,李現能感受到這個角色所堅持的理由。整部電影圍繞一起少女失蹤案展開,當青春散場,時光藏起了真相,當年的好兄弟們都不再去追究少女的去向,只有趙小龍還守著對少女的愛和他心中正義的世界觀。李現覺得,或許趙小龍想得到的只是昔日好友關于真相的一句坦白。“小龍一直認為事情就應該有一個真相,也許只要朋友愿意說出少女失蹤時發生了什么,他還會把他們當成一輩子的兄弟,但他最后得到的只是一句‘可能吧,也許還活著’。他接受不了,因為他發現這個野蠻生長的世界和他所理解的世界是完全相反的。”李現分析道:“小龍經常說一句話‘你這么做沒道理’,對他來說,世界就應該是‘講道理’的。”
在宋文導演眼里,這樣“不合時宜”的趙小龍是一個有魅力的人物,他表示影片創作時加入了很多對于自身成長經歷的感受:“我們把一種表達放到了趙小龍的身上。他其實是一個有品格的人,但他身邊的環境是一個以金錢為邏輯的世界,在別人眼中看來他是一個不合時宜的人,但這樣的一個人是有魅力的。”
就這樣,“不合時宜”的兩人因為一部電影相遇。此時,距離李現爆紅的2019年的夏天還有4年。
趙小龍,是魚販家的孩子。李現為此去菜場魚攤學習怎樣像一個真正的魚販一樣殺魚,一整天學下來,將全套流程牢記在心:“刮魚鱗,剖魚肚,拿掉內臟,拔掉魚鰓,再過個水。”一邊幫別人剖魚,一邊向菜場的魚販對比取經,李現殺魚的手法逐漸熟練起來。“從早上8點開始殺第一條魚,剛開始速度很慢,殺一條魚要1分20秒左右,到最后,只要34秒就能搞定一條了。”
就如宋文導演所說:“大家都把自己對電影的‘真’放到這部電影里了。它就像一個生命,在劇組這么多人的看護和一點一滴的澆注下長成,這是大家熱愛電影的成果。”
影片中角色的服裝大都設定在夏季,拍雨戲淋雨變得格外艱辛,但李現還是對研究角色的過程樂在其中,在電影的拍攝片場,他經歷了趙小龍和朋友們不羈的青春。在趙小龍的青春時光,他對那位失蹤的少女李冬冬的愛也在默默生長。李現印象最深的一場戲是趙小龍和李冬冬之間的一個擁抱。“小龍是一個很含蓄的人,他不會整天把喜歡掛在嘴邊。他表達感情的方式,可能真的就是‘在你需要我的時候,我給你一個擁抱’。這場戲是電影里唯一一段小龍的感情世界的迸發,也沒有太多臺詞和動作,但回憶起來很溫暖。”
少女的失蹤之謎撕裂了趙小龍的青春,為了找到深愛的李冬冬,他與朋友們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時間讓曾經的朋友面目全非,只有趙小龍不愿意妥協,他甚至不惜綁架逼問曾經的好兄弟武義,因為他見過李冬冬最后一面。李現認真思考了如何更好地塑造趙小龍這股“不惜一切代價”的信念感。
多年前身邊發生了一件沒有人追究的大事,只有自己心里怎么也過不去—李現自己的人生中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所以,我其實是有些理解不到趙小龍的情緒的,塑造他的時候也會有很多的想法,也回看了以前看過的電影找素材。”他記得宋文導演經常跟他討論,“有什么東西是你這輩子都要藏在心里,不能跟別人說的?這種秘密,可能每個人都有,趙小龍面對的,就是這樣的秘密現在要拿到桌面上來談,而20多年的兄弟因此再也做不成了。”李現也會思考,如果是自己在電影里,會做出怎樣的選擇,他覺得自己可能會是電影中“妥協的方圓”和“執著的趙小龍”兩個人物的“中間體”,他既不會將追究真相拋之腦后,也不會一直糾結下去。“表演時究竟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情緒,真的是作為演員需要去好好想、好好研究的。”
終于有一天,伴隨著激烈的情緒崩潰,趙小龍從曾經的好友大四那里得知了謎底,影片中這一幕發生在監獄。李現對這場重頭戲記得很清楚,劇組的布景讓人很有代入感。在井然有序又緊張嚴肅的氣氛中,每個人都進入了狀態。“當時那個狀態下,我的心是非常安靜的。我覺得我給出的每句臺詞,大四給我的每句臺詞,是互相在往上走,所有的東西都是真實的反應。”聽起來也許有些奇異,李現發現自己眼前真的出現了此刻會在趙小龍腦中閃回的畫面。“我們那會兒已經把年輕時候的戲基本都拍完了。我去尋找李冬冬的時候,我去關押武義的時候,我去做那些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么的事的時候—得知真相的那一刻我腦海中浮現的就是這些畫面,不需要太多設計,所有下意識的反應都是最真實的。”這場戲拍了七八條,角色的每一次崩潰,都是依靠真實的情緒推動完成。著名電影導演謝飛作為影片監制在現場看了,他稱贊李現說:“這個年輕演員真不錯,(拍哭戲)一下午了,每次都是真的流出眼淚。”
電影《抵達之謎》從殺青到上映的四五年間,李現作為一名新人在演藝圈沉浮,帶著想做實力派演員的初心,一部部積累下了口碑不錯的作品。宋文導演說趙小龍是李現作為演員的一個起點。到了上映的那一天,《抵達之謎》就將帶觀眾回到李現的這個起步之地,時間會藏起謎題,時間也會揭開謎底,從這個起點望去,被大眾認可的那個夏天其實并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