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超貴州中建建筑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550000)
某在建商住樓工程,由于地基承載力不滿足要求,采用換填墊層法對地基進行了處理。并對A1~A6、D1~D4棟的碎石換填墊層進行地基靜載試驗,以檢驗處理后地基的承載力特征值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的250kPa。此次共檢測三個靜載試驗點,承壓板采用長寬為1.2m×1.2m、厚度為3cm的剛性承壓板。
試驗場地平整后,由甲方選擇有代表性的3個現場測試點進行試驗。在試驗點擬壓表面上鋪設厚度不超過20mm的粗砂找平層,放置承壓板,再安置千斤頂;在千斤頂上安放若干傳力墊塊,再放置主梁、次梁,搭設反力平臺。根據現場反力施加特點,采用塔吊吊放自重約90t的鋼筋、圓盤箍筋作為反力。
包括高壓油泵、千斤頂以及高壓油管。高壓油泵通過高壓油管向千斤頂加壓,預埋式千斤頂采用特殊增壓技術設計,可以以很低的油壓壓強產生很大的加載力,從而能夠極大地降低加載系統的故障率。
設計承載力特征值均為fa=250kPa,反力設備采用塔吊,吊放自重約90t的鋼筋、圓盤箍筋當作反力。
傳統機械百分表讀數容易產生誤差,且在試坑里不方便數據記錄,為了簡化安裝過程并提高檢測精度,在試坑外搭設基準梁,承壓板周圍平均架設4個讀數精確到0.01mm的位移傳感器,位移傳感器的數據直接傳輸到儀器主機上。試驗過程中,分別讀取并記錄這些位移傳感器數據的平均值。
1)選用邊長為1.2m、厚度為3cm、面積為1.44 m2的方形剛性承壓板進行試驗。2)加荷方式:采用分級維持荷載、沉降相對穩定法加荷。3)加荷標準:第一級荷載按100kPa加荷,此后每級荷載按50 kPa逐級遞增,分十級加荷。4)測讀沉降量的間隔時間:每級加荷后,按間隔 10min、10min、10min、15 min、15min測讀沉降量,之后每隔0.5h測讀一次沉降量,當在連續2h內,每小時的沉降量小于0.1 mm時,則認為已趨穩定,可加下一級荷載。5)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即可終止加載;當滿足前三種情況之一時,其對應的前一級荷載定為極限荷載:①承壓板周圍的土被明顯地側向擠出;②沉降s驟然增大,壓力-沉降曲線出現陡降段;③在某一級荷載下,24h內沉降速率不能到達穩定標準;④承壓板的累計沉降量已大于其寬度或直徑的6%;⑤試驗荷載達到設計要求的2倍。
各測點試驗結果詳見表1。

表1 碎石換填墊層載荷試驗成果匯總表
承載力特征值取比例極限與極限荷載的一半中的較小值。
1)通過靜載試驗得到了三個測點的承載力特征值,分別為 250kPa、250kPa和 300kPa,滿足要求。變形模量范圍值為46.5~60.9MPa,取平均值54 MPa。
2)靜載試驗可以直觀地得到地基變形量與荷載的關系,繪制Q-S和s-lgQ曲線,得到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與變形模量E0,技術簡單,結果明確而且直觀,適合用來檢驗地基承載力是否滿足要求或者檢驗地基處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