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愛生 徐玉飛 張 婷 劉火明 蔣 豐
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41
成都鳳凰山體育中心體育館屋蓋平面為橢圓形,中間最長為183 m、最寬為153 m,懸挑長度在19~24 m之間。網架面積23 000 m2,重約2 300 t,網架構件截面規格為P140 mm×4 mm~P500 mm×30 mm,焊接球規格為WSR4014~WSR9040(產品代號),材質為Q345B。根據建筑造型和比賽演出吊掛需求,結合結構受力特點,屋蓋鋼結構采用正放四角錐網架結構。網架支承于下部環形看臺鋼筋混凝土柱上。
1)鋼網架為曲面不規則橢圓形,且構件多,現場拼裝要求精度高(圖1)。
2)鋼網架覆蓋整個看臺頂部,內場可供操作的空間小。

圖1 體育館曲面網架示意
3)鋼網架兩端懸挑,懸挑寬度短向18.645 m、長向22.952 m。
4)安裝高度最高處達49.75 m,高空作業安全管理難度大。
施工前,對大跨度網架施工可能采用的高空散拼、分塊吊裝、先提升中間向看臺區域逐步向其他區域擴展、累積滑移等方案的優劣進行綜合比選,最終確定項目鋼網架安裝采用累積滑移,即在場地北側的地下室頂板完成后,在其上搭設鋼結構組裝平臺,網架在地面分塊拼裝完成后,在平臺上進行分塊組裝,分區域累積滑移,滑移完成后,再進行兩端懸挑區域的分塊后補安裝[1-2]。經計算,本項目網架分7次進行累積滑移(圖2)。

圖2 滑移區域劃分示意
施工工藝流程為:施工準備→安裝工作平臺及滑移軌道→網架地面分塊拼裝→吊至提升平臺組裝→第1個網架滑移單元滑移→重復進行第2—7個網架滑移單元累積滑移→網架滑移就位→分塊吊裝兩端懸挑區域網架→網架卸載→拆除胎架、軌道梁及軌道→網架變形監測。
1)技術準備:進行圖紙會審,完成深化圖設計并報審;制定并確定施工方案,進行專家論證;對作業人員作技術交底;完成焊接工藝評定,完善前期所有報驗資料。
2)材料準備:工程所需的各種構件、桿件等加工到位,所有胎架搭設的型鋼、木跳板等措施材料準備到位。
3)機械設備準備:吊車、焊機、頂推裝置、監測等各種機械、設備準備到位。
4)現場準備:施工人員進場并完成教育培訓,各類埋件及軸線標高測量到位,現場建立測量控制網,拼裝場地提供到位。
4.3.1 拼裝平臺安裝
拼裝平臺采用從地下室頂板開始搭設,長160 m、寬30 m、高36.4 m,鋼柱采用φ609 mm×16 mm圓管制作成6 m一節標準節安裝。長度和寬度方向均設置2排支撐,支撐截面為φ 219 mm×16 mm,平臺面層滿鋪4 000 mm×200 mm×50 mm木跳板,總計使用面積4 800 m2。拼裝平臺搭設如圖3所示。平臺安裝前對主支撐下部對應地下室頂板進行加固。
4.3.2 滑移軌道安裝
網架滑移軌道系統主要由滑移軌道、軌道梁及滑移支撐胎架組成,其中滑移軌道用于提供滑移所需的水平反力,滑移梁及滑移支撐胎架用于承受整個滑移過程中的自重荷載。滑移梁一部分支撐在滑移支撐架上,一部分支撐在混凝土梁上。設置標高相同的3條滑移軌道,中間一條位于中心線,其余2條位于混凝土梁上。支撐柱采用φ609 mm×16 mm,中間格構撐采用φ89 mm×4 mm,組成格構柱,每組配備3道支撐,立柱采用間距2 m等邊三角形布置(圖4)。

圖3 拼裝平臺安裝示意

圖4 滑移軌道布置示意
滑移軌道梁采用雙拼H型鋼,規格為HW900 mm×300 mm,每條軌道長度195 m,采用工廠加工運輸至現場安裝。滑移導滑槽分2種情況,一種為放置在鋼滑移軌道梁上,一種為放置在混凝土梁上。將側擋塊(沿軌道通長設置,間距300 mm)焊接在軌道梁上。在滑移過程中,軌道起到橫向限位的作用,側擋塊起到對頂緊塊施加反作用力的作用,如圖5所示。

圖5 導滑槽與軌道梁示意
根據結構具體吊裝分片對鋼構件進行現場拼裝。拼裝前,根據結構各構件的空間位置進行計算機實體模擬。根據結構線形設置胎架,并在地面進行定位放線。
采用1臺80 t履帶吊、1臺80 t汽車吊進行拼裝吊裝,配置6臺25 t汽車吊進行網架拼裝。按放線位置進行桿件布置。在沒有約束的條件下,檢測構件分段間的端口情況,包括間隙、錯位、坡口、相對空間距離與方位。
在驗收合格后,畫出對合線、中心線、水平線等標記,然后開始拼裝。
拼裝過程中進行檢查,保證產品的使用精度。
網架高空對接在拼裝平臺上進行,每個累積滑移塊分為7個吊裝段,提前設置好后裝桿件,采用履帶吊吊裝至平臺進行對接安裝,如圖6所示。根據吊裝段的不同,分別采用1臺400 t和1臺650 t履帶吊進行吊裝。

圖6 高空對接拼裝支撐架布置及吊裝段示意
根據體育館屋蓋結構特點,經模擬分析計算,將鋼屋蓋分為7個滑移單元和2個原位拼裝單元,原位拼裝單元位于屋蓋南側和北側,待全部滑移單元滑移完成并卸載后進行拼裝。
為加快進度,在滑移前,在拼裝平臺上進行空調風管與馬道的安裝,馬道與風管僅作臨時固定,不得改變整體網架受力狀態。
整個屋面網架滑移共設置18個滑移頂推點。每個頂推點設置1臺YS-PJ-50型液壓頂推器,共計18臺YS-PJ-50型液壓頂推器,頂推器由主液壓缸、頂緊裝置、連接耳板、側向擋板、電氣液壓控制系統等組成,額定頂推力為500 kN,如圖7所示。

圖7 頂推位置及頂推器構造示意
累積滑移頂推設備采用計算機同步控制,通過主液壓缸伸縮步進式頂推構件,帶動整片網架同步滑移。首片網架頂推滑移至設定位置后,安裝第2片網架,與滑移推出的首片網架進行連接,形成整體后,進行第2次滑移,以此類推,直至需要滑移的區域連成整體,實現累積滑移。
滑移過程中,在每一滑移單元滑移前,選取合適位置做好控制點標記,滑移過程中跟蹤測量,保證3條軌道上的網架結構同步滑移,在滑移即將就位時,增大測量頻率,根據測量數據做精細調整,和滑移操作人員及時溝通,保證滑移單元的精準落位。
南北兩側懸挑區域需等到中間滑移區域滑移到位之后,在南、北兩側設置臨時承重支撐架,對懸挑區域進行分塊吊裝、高空焊接成整體。臨時承重支撐架采用2 m×2 m×1.5 m裝配式結構,支撐架采用主肢φ89 mm×4 mm,腹桿φ60 mm×3.5 mm,頂部分配梁采用B400 mm×250 mm×14 mm×14 mm,補長柱采用φ245 mm×10 mm圓管,長度約800 mm,如圖8所示。

圖8 支撐架構造示意
全部網架安裝完成后,從中間往兩側對稱對四周支座全部封閉焊接,對整個結構安裝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后,實施卸載。卸載整體順序是先卸載中間支撐點,再卸載四周支撐點。采用千斤頂分2級循環進行卸載,第1次卸載30 mm,第2次卸載到位。
卸載過程中對網架位移及變形進行監測,并進行測量監控分析,確保卸載過程安全。
網架的臨時措施球及臨時措施桿件拆除時,采用葫蘆及其他吊帶將其與主體結構構件連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方可拆除。
臨時措施球及臨時措施桿件拆除后,拆除所有支撐胎架、軌道梁及軌道,鋼網架安裝結束。
為驗證網架安裝效果,保證結構安全,委托第三方專業監測單位,對鋼網架進行變形、溫度及應力監測,實時提交監測報告。
對體育館中部三角形桁架和環桁架三角桁架進行應力、溫度監測,共布78個振弦式應變傳感器。應力和溫度數據采用靜態采集儀進行同時采集,如圖9所示。

圖9 應力、溫度監測點及振弦式傳感器
變形監測采用徠卡全站儀進行,根據結構形式,選取在鋼網架中部下弦桿布設3個棱鏡作為監測點,采用全站儀對監測點進行三向坐標數據采集。
根據施工方案,確定本工程的監測頻率為:設備安裝后監測1次作為初始值,兩側懸挑區補桿完成、網架完成監測1次,卸載完成監測1次,其余時間每個月監測1次。
鋼屋蓋網架安裝后結構由支撐支持,構件僅承受自重荷載,應力值較小,支撐拆除后由于結構自重荷載的施加,應力值稍微增大,但變化值在合理范圍內,目前構件應力遠小于黃色預警值(0.5倍的設計強度),結構處于穩定狀態,后續跟蹤監測。
在鋼屋蓋網架安裝、網架支撐拆除過程中,對網架下弦桿變形監測點進行監測,此施工過程結構變形較小(最大11 mm),結構處于穩定狀態。
本工程基于超大跨度曲面形網架的施工特點,采用中間區域高空累積滑移、兩端分塊吊裝就位的施工工藝,不僅解決了網架施工場地限制的技術難題,減少了高空拼接量,保證了質量與安全,而且實現了空調風管與馬道一起滑移,為其他工序在內場的合理穿插創造了條件,節省了成本,縮短了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