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峰 賈帥鋒 張加琪
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承包部 上海 200080
隨著大中型城市的高速發展,人口密度不斷提高,道路交通、市政設施交錯縱橫,修建高架橋梁以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勢在必行。在城市中心既有道路基礎上改建,對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傳統現場澆筑工藝,工程效率低,施工技術落后,對周邊交通及環境影響較大,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化城市交通發展的需求。相比之下,裝配式施工[1]可有效縮短工期、緩解施工帶來的不便,降低安全質量管控難度,減小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本文以上海龍東大道改建工程為例,分析大體積裝配式蓋梁分節施工的優化調整。
上海龍東大道(羅山路—G1503)改建工程2標為預制裝配式橋梁工程,整體裝配率高達90%。本工程主干道高架中多為大體積預制蓋梁,超高超寬超重的特征給構件施工帶來了眾多挑戰。通過設計干接和濕接縫工藝[2],調整預應力及張拉方式,分幅分節制作、運輸與安裝,最終確保了龍東大道改建工程全線超寬幅高架道路的順利通車。
龍東大道(羅山路—G1503)改建工程2標起點樁號為K3+675、終點樁號為K9+900,全長6 225 m(圖1),高架道路蓋梁均采用預制形式,分為雙立柱的標準段和四門墩的加寬段,標準段雙向6車道(圖2),加寬段一般為雙向12車道,設計車速80 km/h。全線標準型蓋梁共29榀,加寬段濕接蓋梁74榀。

圖1 龍東大道改建工程2標總體布置

圖2 主線標準段橫斷(單位:m)
現狀龍東大道紅線寬度50 m,綠線跨度90 m,兩側用地控制較好,無重要建筑侵入道路綠線中。南北道路有金橋路、廣蘭路、金港路、申江路(中環線)、張東路,交通流量較大。工區內有2座改建地面橋(創新河橋、友誼河橋),以及1座新建規劃橋(外環運河橋)。道路地下管線密布,需要規劃搬遷及保護。金橋路—S20外環以西主要有機關單位、學校、別墅居住區和高科技產業區,文明施工要求高。
1)工程體量大、工期緊張、點多面廣,各方面受制因素多。
2)預制裝配體量大、施工工藝復雜、風險等級高。
3)地處浦東主干道,交通組織壓力大,分階段施工難度高。
4)航油管、南干線等城市生命管線多[3],地下管線保護難度大,文明施工要求高。
本工程中平行匝道、中環立交及主線標準段蓋梁均為場內整體預制安裝,主線加寬段部分蓋梁分南北兩幅,由于其超長、超寬、超重,需要對其進行輕型化研究,以方便制作加工、運輸及安裝。
大體量蓋梁采用工廠分節預制,設置臨時支撐,分段吊裝并以濕接縫連接的預制拼裝方式。
在原設計方案中,四門墩門架蓋梁采用左右分幅設置,搭設臨時支撐,分節預制吊裝。共有74榀蓋梁,最大吊裝質量223 t,共74個濕接縫,共需混凝土548.7 m3(圖3~圖5)。

圖3 主線加寬段分段 蓋梁吊裝立面

圖5 蓋梁標準模塊支架立面標高控制
原設計施工流程為:搭設臨時支撐→吊裝分節蓋梁→濕接縫支模→鋼筋、鋼絞線安裝→澆筑混凝土并養護→張拉第1批預應力鋼絞線→吊裝小箱梁→張拉第2批預應力鋼絞線。
蓋梁鋼絞線分2批張拉。在蓋梁濕接縫澆筑完成后,張拉第1批鋼絞線束,灌漿封錨[4];在小箱梁架設、濕接縫施工完成后,且在橋面鋪裝及欄桿施工前,張拉第2批預應力鋼絞線束,并灌漿封錨。
左右幅蓋梁均采用P錨張拉,同一編號的鋼束按照由中央到兩側的順序進行,且必須兩端同時對稱張拉。封錨前于面層設置鋼筋網片后方可封錨,蓋梁臨時支撐待鋼束第1批張拉完成后方可拆除。
1)施工環節多,交叉施工,工藝復雜。
2)施工投入多,臨時支撐需求量大。
3)高空作業,現場張拉錨具,風險等級高。
4)濕接縫混凝土養護21 d,施工周期長。
為匹配工程進度,確保構件質量,優化吊裝思路,進行蓋梁預制拼裝調整。根據城市道路要求及梁車運輸能力,限定蓋梁質量250 t,超出250 t的蓋梁應當分節預制生產。在此范圍內的蓋梁可進行優化處理:取消門墩蓋梁的中間濕接縫,整體預制[5],擋塊后澆,在道路設計線一側設置內側后澆帶,調整左右幅蓋梁錨具形式。
對于梁寬1.9 m、總質量較小的蓋梁,取消中間濕接縫,設置內側后澆帶,整體預制生產。這種優化調整方式的蓋梁,本工區共44榀,其中最大吊裝質量248 t,端頭濕接縫39個,共137.2 m3(圖6~圖8)。

圖6 優化后蓋梁(寬1.9 m)濕接縫示意

圖7 內部后澆帶吊模 及P錨施工

圖8 內部后澆帶現場施工
優化后施工流程為:吊裝整體蓋梁→后澆擋塊、后澆帶吊模安裝→后澆帶施工→吊裝小箱梁→張拉第2批鋼絞線。
第1階段安裝的蓋梁:第1批張拉采用普通錨具,廠內安裝并張拉;第2批采用普通錨具,廠內安裝,小箱梁架設鋪裝后進行第2批張拉,濕接縫待右側蓋梁完成后一起澆筑。
第2階段安裝的蓋梁:第1批預應力采用普通錨具廠內張拉;第2批采用P錨,廠內安裝,濕接縫澆筑、小箱梁架設鋪裝后進行第2批張拉。
原設計中間濕接縫為548 m3,調整后中間濕接縫為276 m3,后澆帶為250 m3,由于后澆帶采用吊模施工,故可大大節省設備和勞動力的投入,減少高空作業的風險。
采用整體預制蓋梁,第1批錨具可在預制廠內施工,既可保障構件質量,又能優化現場工序,減少對既有交通的不利影響,同時還為工程節約了2個月的時間。
通過優化調整本工程大體積分節裝配式蓋梁,滿足了廠內一次性預制的條件,避免了裝配式蓋梁現場二次拼接,有效地提高了構件質量及強度,縮短了施工周期,加快了工程進度,降低了施工對周邊環境的不利影響,實現了工期節約、成本節約、材料節約、環保節約,取得好良好的效益。
本工程的成功運用,打破了傳統裝配式施工思維,拓展了設計的多變空間[2-5],可在類似的超寬幅高架道路工程上進行多方位考慮及研究,對工程設計及施工均有一定的指導及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