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濤
摘 ? 要:文章分析3D打印技術的人才需求定位,提出師資聯合培養的途徑,基于大部分學校目前在3D打印技術領域探索的現狀,闡明制定教學計劃大綱的大致思路,給出課程體系建設的方法,提出職業院校校企協同育人合理機制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3D打印;人才培養;協同育人
3D打印是一個新的產業。職業院校要主動密切聯系企業、產業及行業,熟悉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進程和趨勢;企業要立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與職業院校密切合作,建立和完善機制,協同育人。
1 ? ?校企協同科學制定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我國現代制造業的需求,職業院校主要培養3D模型的建立、3D打印設備的操作、打印設備和材料的市場營銷及3D打印設備售后服務等相關人才。因此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的時候,既要考慮專業技能的發展,又要考慮社會能力、方法能力、關鍵能力等綜合職業能力的發展。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時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1]。
1.1 ?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目標
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幫助學生建立完善、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做一個品行端正、誠實守信的人,培養積極樂觀、身心健康的基本素質以及深厚的人文素養,使其具備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判斷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抗壓能力以及計算機應用能力,會使用辦公軟件等。
1.2 ?專業技能的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機械制圖能力,能繪制中等難度零件圖,讀懂零件圖和裝配圖;熟練使用二維CAD繪制平面圖形,具備使用三維軟件熟練建模并創建二維圖紙的能力;培養跟產品設計相關的美學基礎和色彩搭配創意知識;熟練使用3D打印機、三維掃描儀,具備能夠使用計算機軟件進行模型創建、缺陷修復、逆向造型的能力;熟練使用三維模型數據處理軟件和切片軟件進行相關參數設置,完成打印前的準備工作;熟悉打印作品的美化處理,如強制固化、靜置、去粉及包裹等常用工藝;掌握3D打印設備簡單故障排除和日常維護保養能力;掌握常見桌面式3D打印機的結構和拆裝,熟練掌握打印機結構和位置發生變化后的調平、檢測和調試。
2 ? ?建立校企協同育人“3+1”或者“2+1”模式
學校牽頭,企業行業參加,共同制定校企協同育人合作方案,并簽署協議,明確校企各方責任和義務,確定各實踐崗位企業導師的工作職責,公示校企協同育人的工作流程。學校通過召開3D打印技術專業相關教師動員會,增強教師的認識,從而達成共識。
2.1 ?在校學習階段(即4年制的前3年或者3年制的前兩年)
在一、二年級時候,可以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培訓或者體驗,也可以通過校內共建的實訓基地進行學習鍛煉。學校應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的教學。
學生到企業的每一次學習,都是通過校企教學計劃安排,根據實踐教學大綱、企業實踐教學指導書、企業實踐教學工作任務書、企業實踐學習手冊及企業實踐學習考核鑒定表等資料的指引,完成學習任務,并得到相應的評價。企業相關導師要在企業發展、企業文化等方面做好教育,對學生進行企業的各項管理制度,如安全防護、職業素養、崗位職責等方面的培訓,讓學生盡快了解企業、融入企業,并且根據教學計劃安排,完成相關專業技能訓練[2]。
2.2 ?頂崗實習階段(學制最后一年)
在傳統的“3+1”和“2+1”模式中,學生頂崗實習階段基本處于工作階段;在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中,按照教學計劃安排,學生最后一年到企業參加頂崗實習,和傳統的頂崗實習不一樣,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安排學生帶著畢業設計課題到企業參加頂崗實習,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畢業設計是在前一階段選好的題目,此階段,學生根據自己的選題,制訂計劃,分步驟完成[3]。
3 ? ?課程體系建設
職業院校以專業技術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培養應用型人才。3D打印企業和學校根據現有資源條件,按照產業發展需求,共同研究教學內容,合理構建課程體系,根據市場需求常見工作崗位確定典型工作任務及所需專業知識技能。
3.1 ?3D打印相關設備安裝調試崗位
3D打印相關設備安裝調試崗位劃分為3D打印機械設備安裝調整、電路部分安裝調整、設備試機及調整等任務。把該崗位的工作任務對應的專業技能通過專業課程提煉出學習領域:“機械制圖”課程對應機械零部件識圖,“AutoCAD及三維建模”課程對應三維建模及模型修正,“電工電子”課程對應電子電路讀圖及安全用電常識,“機械制造工藝”課程對應零部件加工,“3D打印技術原理”課程對應3D打印設備裝配,“3D打印材料”課程對應3D打印材料的選擇,“3D打印技術”課程對應3D打印軟件參數的設置及打印操作等。
3.2 ?3D打印機綜合設計崗位
3D打印機綜合設計崗位劃分為3D打印機外觀及結構設計、3D打印機機電部分設計、操作說明書編制等工作任務。把該崗位的工作任務對應的專業技能通過專業課程提煉出學習領域:“機械制圖及AutoCAD”課程對應機械零件圖及裝配圖的識讀與繪制、二維圖形繪制,“三維建模”課程對應三維模型的繪制與改進,“機械設計基礎”“人機工程學”“美術基礎”“工業產品設計”等課程對應3D打印機結構設計,“機械制造工藝”對應零件加工制作,“3D打印原理”“3D打印設備構造”等課程對應3D打印設備零件制造、程序編寫等,“計算機應用基礎”“文字排版”及“圖片處理”等課程對應設備說明書的編寫[4]。
3.3 ?3D打印設備售后服務崗位
3D打印設備售后服務崗位劃分為3D打印設備的正確使用、3D打印樣件制作及處理、3D打印設備的維護保養與維修。把該崗位的工作任務對應的專業技能通過專業課程提煉出學習領域:“機械制圖與識圖”“計算機應用基礎”“機械基礎”課程對應基礎原理部分,“AutoCAD平面繪圖及讀圖”“3D打印技術原理”課程對應3D打印設備裝配,“3D打印技術”課程對應3D打印軟件參數的設置及打印操作等,“3D打印材料”課程對應3D打印材料的選擇,“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對應IP地址設置及無線路由器設置等,“禮儀與口才”課程對應交流的基本禮儀與方法。
4 ? ?校企協同師資培養機制
通過合作企業,有計劃地邀請企業或者行業3D打印技術專家到學校指導工作,以講座、研討會的形式開展新技術、新工藝、教學改革、課程設置、教學資源開發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交流。學校每年有計劃地安排老師到3D打印技術合作企業實踐鍛煉,進行3D打印技術理論和實踐的研究、設備開發、科技創新等學習,拓展老師的知識深度與廣度,使老師的知識緊跟3D打印技術產業發展形勢。
5 ? ?校企協同評價考核機制
校企協同育人模式要求在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要把學校評價與企業評價結合起來,要將評教和評學結合起來。
5.1 ?評教機制
傳統的評教方式一般是在學校內部進行,學生評教和系部學科組評教結合,看起來較為完善,但總體來說還是在學校內部進行的,缺乏市場視角。因此,在校企協同評價考核機制中,如果能將行業企業專家納入評委中,對學校教師和企業導師分別進行評價,并將結果反饋給被評價人,將會起到相當大的促進作用[5]。
5.2 ?評學機制
評學是教學評價最為重要的環節,主要考察學生對知識廣度和深度掌握的情況。對于3D打印技術應用專業,學生分別在教室、校內實訓基地及企業進行學習,對學生的評價也分為教室、校內實訓基地及企業。在教室上課的教師通過日常過程管理和評價來完成評學;在校內實訓基地上課的教師通過一體化教學來完成評學;企業導師在企業指導學生學習的時候,按照育人機制中約定的相關職責對實踐課程和畢業設計進行考核評價。
[參考文獻]
[1]耿潔.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體制機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1.
[2]龍飛.德國應用技術大學(FH)對我國新建本科高校轉型的啟示[D].重慶:西南大學,2015.
[3]盧秉恒,李滌塵.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發展[J].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013(4):1-4.
[4]鮑開美,李曉峰.3D打印的教學組織研究[J].科技風,2018(9):247-248.
[5]陳永康.廣東省技工院校3D打印技術應用專業建設研究[D].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7.
Abstract: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st schools in the field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alent demand orientation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 puts forward the way of joint training of teachers, clarifies the general idea of making teaching plan outline, gives the method of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reasonable mechanism of school 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3D printing; personnel training; cooperative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