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群
【摘要】? “人命關天安全第一。”我們整個社會,無論工廠企業,家庭學校對安全工作都無比重視。但在當前卻有一個關系到全人類未來安全的問題卻被不少人忽視了,那就是環境保護。但是由于很多孩子對社會的認識并未成熟,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就不僅僅需要教導這句話的字面含義,還是要把這句話的實際含義教導給孩子們。也就是本文要說的,在孩子的意識里面種下種子,這個影響將是長遠的,而不是一時的。
【關鍵詞】? 孩子 環境意識
【中圖分類號】? G625.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7-001-02
近年來,天災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其實這與地球環境被嚴重破壞有密切的聯系。比如幾年前的長江大水災,廣東部分地區大旱都是由于人類亂砍伐森林、亂排廢氣致使地球產生溫室效應,影響了降雨均勻而造成的。又如2002年的非典肆虐和今年武漢新型冠狀肺炎,濫吃野生動物的人類自己也難辭其咎。在這樣的事例出現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要反思一下,為什么這樣的事情反復出現,也許真正的原因就是大家只是看到了這樣的現實,但是卻沒有在意識中種下環境的種子,或者說這種意識還是不夠深。如果這種意識在未來一代人的腦海中深深存在,也許環境就會變得越來越好了,天災也會越來越少。
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世界各國已把環境保護提到了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上來,作為一項國策。不過就當前來看,形勢不容樂觀。你只要留意一下廣播和電視的新聞以及報紙,你就會發現,破壞環境的事件時有發生。其中工廠亂排污、人們濫捕野生動物是最為嚴重的。
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案很簡單,人們環境保護意識十分淡薄,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想除了在社會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力度以及加強治理之外,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環境保護教育從娃娃抓起。現在的娃娃是未來的建設者,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強了,將來人類就不會重蹈覆轍。那么,現在學校的環境保護教育狀況怎樣呢?現在學校最注重的是學生考試的分數、學生的安全(注重學生的安全無可厚非)。對于人類未來的重大安全卻沒有足夠的認識,還未能把環境保護擺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因此,對學生加強環境保護教育,為人類的后代播下環境保護思想的種子已迫不容緩。這種刻不容緩并不是說說而已,而是要深種于思想中。唯有這樣,人們才能會在將來對環境的重視程度達到與社會需要的程度。
如何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呢?我認為應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規律,通過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多管齊下,這樣才會達到較好的效果。
一、上好環境保護主題隊會或班會課
環境保護主題隊會或班會課是提高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重要陣地,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環境保護主題隊會或班會課一個星期最少應上一節以上。主題內容應因選擇一些在學生身邊的或是學生有一定了解的破壞環境的現象。因為這樣更能激發學生興趣,比如為什么要保護青蛙、為什么要保護蜻蜓、為什么我們的河水越來越臟等。同時必須要求和指導學生課前通過各種途徑掌握一定有關的資料,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實踐中,我發現這樣通過實際的內容和具體情境的發問,孩子們開始真正的體會到環境的構成。這樣構建起來的氛圍,孩子們很快就開始意識到什么是環境,環境就在身邊的影響。同時,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充分討論、發言,這樣學生既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又表現了自己的才智,從而更大地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另外,還可以和學生學習有關的環境保護政策法規。以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法律意識。在這種被動和主動的循環切換中,學生的主動性開始被真正的調動起來。在經過這樣的情景考慮之后,很多的活動在實行之后,我發現學生課下的活動中,竟然會不自覺的關注環境、討論環境的保護方式和方法了。這樣的情景,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最希望看到的情景。因為學生這樣的行為在告訴我們,他們的思想中,已經種下了關注環境和保護環境的種子。
二、要求各科任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可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元素,拓寬環境保護教育素材的來源
其實,現在各科教材都編排了豐富的環境保護教育內容,特別是《品德與社會》、語文、《綜合實踐》等科目。比如第七冊語文教材就有《一個小山村的故事》這篇和環境保護有關的課文。就算是數學、美術、音樂等科目也可以挖掘到環境保護教育的內容。比如,第十一冊數學教材57頁練習十四的第7題是一條有關綠化造林的應用題。我們就可根據這道題對學生進行積極種樹的教育。總之,只要我們充分發掘各科教材的環境保護教育元素,做到環境保護教育時時講,處處講,學生就一定能不斷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在這種持續的教育中,其所收到的意識影響不是一般宣傳所能比擬的。這種處處教育的氛圍,讓學生們逐漸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即是本文要說的種下環境的種子,從而對學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開展形式豐富的環境保護課余活動
課余環境保護活動是課堂環境保護教育的延伸,它可以使學生環境保護意識在行動實踐中得到增強。課余環境保護活動可以有豐富的形式。比如環境狀況調查、做環境保護小宣傳員、我為環境保護做幾件小事等。開展這些活動,每個學期至少一次兩次。同時必須做到主題符合實際,操作指導具體,開展時間充裕。如此活動,形成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自己的主動思考中獲得的知識更加牢固。同時也應該根據學生的個人條件,選擇適應的活動。比如,農村的學校可以根據農村的實際,要求學生開展“我們田野的過去與現在”的調查。要求學生調查時既要自己到田野去觀察田野狀況,又要向長輩調查了解田野的過去,并通過查資料找出變化的原因,最后要提出以后保護田野環境的辦法。每次活動還要做總結交流,但總結交流的要求不要太高,學生能講就應表揚,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提高他們以后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這樣的實踐做的相對多了,學生會更加的喜歡這種方式,因為在這個過程過程中,充滿了探索的樂趣,還能一定程度上讓孩子脫離平時一般的書本教育,顯得生動而有趣。
四、舉行環境保護知識競賽
環境保護知識競賽既是學生環境保護意識水平的一面鏡子,同時又能反過來激發學生學習環境保護知識的積極性。在設置題目時必須依靠各科的教材,同時要緊密結合開展過的課余環境保護活動。比如我們可根據語文教材《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設置這樣的題目:地球的再生資源有什么等。形式上可以是搶答競賽,也可以是書面答卷競賽。對于競賽中的優勝個人或優勝單小組要給予獎勵,以提高大家參與競賽的積極性。
另外,我們還可以開展評“環境保護教育先進工作者”、“環境保護好孩子”等活動,以激發廣大教育工作者抓好環境保護教育的熱情和廣大學生學習環境保護知識的積極性。這就是多面著手,多管齊下,在多個環節和方面都要重視。學生和老師共同努力,而不是讓學生自己流于單一化,將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地球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抓好環境保護教育已迫在眉睫。而在教育重視環境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僅僅看到現在的教育,更要把我們的目光放到將來,讓我們的教育能夠在學生的將來仍然有影響,有效果。如果能做到這樣的重視,未來的社會對環境的重視程度會有大幅的提升,而這種提升將會是質的提升。我們學校作為教育職能部門,對于孩子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責無旁貸。我相信只要我們把環境保護教育擺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位置,讓環境保護意識的種子植入孩子的腦中,生根、發芽、壯大,地球就永遠是人類安全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