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強
【摘要】? 隨著社會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技術在我國教育事業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改變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面貌。然而我國農村由于地理和歷史人文方面的因素,在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面臨著較大的困難,農村信息化水平較為落后,教師的信息化觀念較為陳舊,不能夠很好地跟上新時代信息化水平的發展。通過對國內外相關經驗的借鑒,能夠使農村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從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 校園信息化 農村教師 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 G635.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7-039-02
1.研究背景
1.1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是國際形勢和國家政策的要求
教育事業歷來都是各國關注的重點,國際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指出,教育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如果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沒有教師的參與,那么教育改革工作將不會取得成功。隨著國際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開展,國際上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且逐漸形成了一項廣受關注的課題,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密切注意的問題。
教師歷來在我國享受很高的地位,并且教師的素質也是我國教育重點關注的問題。我國分別于2001年、2010年以及2020年開展了關于教師素養方面的改革,試圖通過建設一支龐大的教師隊伍,使我國的教育事業能夠得到發展。在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方面,我國制定了相應的政策,試圖通過專業化的培訓體系,使教師隊伍的建設能夠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由此可見,教師專業化水平的培養是國際形勢的要求,也是國內政策的要求,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我國未來的教育水準,因此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2教育信息化對教師專業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隨著近些年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逐漸與信息化技術相結合。很多學校實現了教師聯網設備的安裝,并且通過對各項資源的優化配置,利用信息化技術更好地實現教育工作的價值。信息化技術在中小學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促進了中小學教學事業的發展,未來的教育事業必定是與信息化技術相結合的事業,因此教師專業發展也必須適應信息化教學的發展需求。
信息化教學的發展使中小學教學工作能夠用更加高效的方式開展,同時更新了教學觀念和教學內容,使教學工作能夠用更加科學的方式展開評價工作,同時也對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通過不間斷的學習,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夠在信息時代更好地站穩自己的腳跟,用更加有效的方式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
1.3農村教師專業素養是制約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和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
我國的農村教育占據了我國教育事業的大部分,由于農村人口眾多,教學資源貧乏,因此在教育事業的發展過程中,發展速度較為緩慢。然而農村教育事業的開展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并且與城市教育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導致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就是農村教師的專業素養太差。由于農村經濟發展情況以及地理資源情況,導致農村教師不能夠有更好的條件接受更好的教育資源,使農村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能夠用更好的教育方式,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
同時,農村辦學環境差,教師的教育觀念落后,沒有專業的教學知識和技能,在教學工作中只能夠通過單一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工作,難以起到有效的教學效果。農村信息化水平低,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做的不夠,制約了農村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使農村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舉步維艱。農村教育的這種情況是在歷史和現實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不能夠充分保證教學的質量,阻礙了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加大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是必經之路,也是一項具有現實意義的事情,然而目前依然沒有引起足夠多人的重視。在教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對這方面的研究要能夠充分進行,從而使農村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更進一步,促進農村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2.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
2.1國外研究現狀
由于教育事業關乎到國家發展的未來,因此世界各國都對教育事業非常重視,因而對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也開展了詳細的研究。其中,國外研究現狀如下所示:
2.1.1關于教師專業素養結構的理論研究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舒爾曼教授持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推理與轉化”理念進行了探討,認為教師除了要具備專業的教學知識以外,還要能夠具備學法知識、學生知識、學情知識以及其他各類與教學相關的知識,從而促進教師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
英國教育專家諾曼指出教師的專業素養包括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以及專業品質。在英國教師資格證的考取過程中,教師應該能夠擁有正確的實踐能力、專業的教學知識以及教師應該具備的理解能力,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能夠具備專業的組織管理能力,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井然有序。
在日本教育界中作為教師需要經歷一段很長時間的考核,通常教師的最低學歷為大專,并且受過長時間的專門訓練,能夠掌握專業的教育知識,通過對自身專業能力的提高,取得一定的教學成績。同時,教師還應該是各方面的典范,用較強的自我約束能力,能夠為人師表,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綜上所述,每個國家在開展教師專業素養研究方面都較為深入,著名教育專家舒爾曼在開展教育工作研究的時候,把教師的專業素養劃分為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品質。各個國家教師培養的標準不同,但大體上沒有偏離一致的方向。同時,各國對教師專業素養都有著非常重視的態度,表明了教育事業在各個國家中的重要地位。
2.1.2關于教師專業素養的實踐研究
日本相關部門于2019年開展了“教育信息化項目”,其中對日本的教育事業做出了明確的規劃,提出了日本中小學生通過教育需要達到的目標,并且對教師的各項基本能力提出了要求和標準,試圖通過績效考核的方式,對日本整體教育中的問題開展相應的探討,以提高日本教師的專業素養。
美國在中小學教育上面存在很大的問題,沒有充分實現教育規劃中的相關內容,而且中小學生的教育負擔過重,沒有較為科學的教學方法,缺乏必要的教師專業素養。美國在近30年來,開展了針對教師專業素養方面的政策,提出了相應的口號,并且通過大學教育,培養了一批具有高度教育素養的教育專家,有效地推動了美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英國政府針對中小學農村教師專業素養差的問題,開展了農村教師進修活動,并且鼓勵農村教師積極參加,對于參加活動的教師采取一定程度上的優惠政策。例如:英國中小學農村教師可以允許有一年的時間專門用來脫產開展自我進修,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在此期間,教師依然可以拿全額工資。英國教師參加脫產進修的人數占90%,體現了英國政府政策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各國都對本國教師專業素養展開了重視,日本教師專業素養提高方面采取嚴格的考核措施,美國則更加注重教師的職前培訓,而英國更加注重在職培訓,使教師能夠用更好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各個國家都在努力通過一定的措施提升自身國家的教學水平,從而確保本國教育水平的提高。
2.2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在開展教師專業素養的研究方面存在較多的不足,一方面國內關于這方面的研究過晚,另一方面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存在理論上的不足,因此需要借鑒國外的研究工作開展有關教師專業素養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2.2.1關于教師專業素養的研究
孫素英在《中學語文教師學科專業素養與課堂教學實踐》(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中指出,教學改革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教學改革過程中的重要因素,是教學改革理念的實行者,也是教學改革內容的承擔者,通過這樣的改革,能夠使教師的專業素養得到提高。
李宏在《教師能力素養導論》(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年)中指出,新時代的教師應該擁有的專業素養是以專業技能為核心的各項能力綜合,使教師能夠很好地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這些專業技能主要分為演講技能、板書技能、寫作技能等等。
文森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四大支柱:教育思想、教育智慧、專業精神、專業人格》(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中指出,教師的專業素養包括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精神、專業能力以及專業人格,這四個方面是教師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重要支柱。
李再湘在《教師專業成長導引綜合素質與專業素養》(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年)中指出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分為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及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使教師能夠在此過程中形成自身良好的專業素養。
2.2.2教師專業素養的概念
目前關于教師專業素養的概念有很多種定義,但總體來說,教師專業素養與教師素養息息相關。所謂教師素養,就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品質,是影響教師教學水平與教學成績的關鍵因素,對其所教的學生成長發育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影響,是教師的一種綜合品質。而教師的專業素養是一種基于專業知識的結構形態,是教師個人品質與專業知識的綜合。
郭少英等在《“教師素養”與“教師專業素養”諸概念辨》中指出,教師的專業素養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立身之本,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形成的一種帶有個人特點的教學風格,并且具有較高的專業性,是任何教師職業因素都不能夠替代的特殊標志。
2.2.3關于面向教育信息化的農村教師專業素養的研究
趙春林、石志蘭在《農村學校網絡教研工作初探》中指出農村由于特殊的環境和歷史,在信息化教學方面的發展有所欠缺,教師的傳統教學方式難以得到改變,信息化程度不高,農村教育的網絡化開展較為困難,使農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使自身失去了很多自我提升的機會。
符森在《影響農村初中英語新課程實施效果因素研究一一以重慶市九龍坡區農村初中學校為個案》中指出農村英語教師中有大約一半的教師對自己的職業保持熱愛之情,然而大部分英語教師雖然具有英語知識的教學能力,但是普遍口語發音問題大,教學方式過于陳舊,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師在發展過程中不能夠建立起正確的教育觀念,導致在教學過程中的效果不佳。
綜上所述,我國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教師專業素養極為缺乏,我國政府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填補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素養方面所面臨的空缺,從而使教育信息化的進程能夠更快地發展,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能夠提供更加充足的動力。
3.總結
鑒于以上分析,有關對面向教育信息化的農村教師專業素養及其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十分醫乏,這是本研究的必要性與創新性所在。筆者可以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農村教師的實際情況,構建一個符合面向教育信息化的農村教師專業素養及其評價指標體系,為一線農村教師評價并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提供方向性指導。
注: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校園信息化背景下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研究》(課題批準號:2017YQJK226)資助。
[ 參? 考? 文? 獻 ]
[1]楊珊珊.基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2016.
[2]劉少文,吳玲清.引領教師專業成長促進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有效路徑——臨沭鎮農村教師利用“農遠”資源開展教學工作紀實[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09(3).
[3]張國安,程愛蘭.教育信息化對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影響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24).
[4]陳明德.農村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探索——實施“青藍”工程,加快教師專業成長[J].吉林教育,2018(27).
[5]蔡清林.基于信息化校園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與探索[J].學苑教育,2016(3):80-80.